所有战争与和平(上下)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1 20:25:22
的评论《戰爭與和平》,作者善待所有驕傲的人,也善待所有老實人,作者只是對雞賊和傲慢,發洩著所有的不耐煩。前日丸子同學贈書,兩人各上下两册,一起讀一起分享一起感受那些俄羅斯大地上馳過的出征者和狩獵人⋯⋯真好~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1 20:25:22
的评论#傻猪的读书记录# 前两天看完《月亮与六便士》之后就没看过其他书了,原本是打算看《战争与和平》的,但是书本太厚,还分为上下本,我没做好看长篇巨著的心里准备,就迟迟没有翻开,导致浪费了两天时间,好后悔,两天就这么荒废了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1 20:25:22
的评论可算是看完了? "战争与和平(上下)(精装) (经典译林)" by 列·托尔斯泰, 张捷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1 20:25:22
的评论早上在地铁上遇到一位在看《战争与和平》的大叔,四十岁上下,戴着很老式的眼镜。快到站的时候,他看了一眼我手上的书,又举起他手上的书朝我点点头,这大概就是爱书人的可爱之处吧。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1 20:25:22
的评论电影院我来了!(刚看到这条微博跑去翻小学买的书,发现搬家搬没了,那时候还分上下两册,结果刚发现就剩当时一起买的《战争与和平》了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1 20:25:22
的评论把我的上下五千年,战争与和平,红与黑随手送人。你怎么不把我送走算了。我差点原地去世不就几本书吗给妹妹看看怎么了。你现在平常也不看。不给。我就小气。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1 20:25:22
的评论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上下两部。今天终于读完了。我不敢说我读懂了它,但是战争所串起来的各色人等却很鲜活的出现在我的脑海中。尤其是我很感兴趣的是,1812年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很多事:书中的俄法战争,法国人攻入莫斯科,莫斯科几乎被焚烧殆尽;英国与美国发生战争,英国人攻入华盛顿,也发生 ...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甲午海战120年祭 无官不贪,无事不贿,上下相欺,大小相欺 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辨证法。 解放路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京东商城的确不尽如人意!第一次在京东买书就弄得很郁闷,买套《战争与和平》上下两册,今天收到了一看,下册就是一本残书:后面被水泡了,有一百来页褶褶巴巴的,封皮右下角撕开个2CM长的口子,跟店家沟通想调换,马上就不高兴了:“只能退,不能换!”,结果花了18元钱快递回去了。不知费用怎么办。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上下五千年 2。四大名著导读 3。朝花夕拾+野草 4。席慕容诗集+琼瑶中篇精选 5。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 6。唐诗的唯美艺术 7。中国文学史 8。基度山伯爵 9。战争与和平 10。红楼梦 11。世界史纲 12。希腊神话故事 13。庄子+老子 14。鲁迅全集 我在:中原西路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焦点快评#【俄罗斯之梦】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文艺表演名为”俄罗斯之梦“——无论”建造俄罗斯“、彼得大帝改革、”战争与和平“芭蕾版象征俄罗斯的”文艺复兴“以及十月革命和工业化,都展现出俄罗斯民族在变幻莫测世界中对前进方向的孜孜以求。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大千世界,人同此心。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托尔斯泰牌除草剂 (豆瓣书评 - 关于书籍《战争与和平(上下)》)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9.3战争与和平:向戌因弭兵有功请赏,司城子罕乐喜把他受封的竹简劈开扔了,并严厉教训他,小国因晋楚压力内政不敢昏乱,且战争乃维护和平正义的重要手段,岂能废除:“小国,畏而后上下慈和…所以存也。无威…亡也。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兵之设久矣,所以威不轨而昭文德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战争与和平(上下)》 ★★★★★ “看了快半年,基本都在出差中读的。托尔斯泰老师太伟大了,读的时候除了被安德烈和娜塔莎的爱情感动,感慨皮埃尔的成长,满脑子想的是,得赶紧向托老致敬,写个换..”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战争与和平之所以伟大 不仅因为故事动人 三对主人公的人生交织坎坷无法释卷 更重要的是 托尔斯泰每每跳出小说 以冷静理性的态度分析这场撼动小说主人公生存生活的拿破仑战争 把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孕育在了这部小说里 不愧是俄罗斯巨匠作品|《战争与和平(上下)》 (来自豆瓣)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主题,但战争与和平是人类永恒主题。和平时人类处于历史波浪线的中间,当这条波浪线上下浮动时,决定了人类是战争还是和平。我们所处的时代正是波浪线的中间点,往上或再往下就会战争,因中间点是点虚线,所以人类战争多于和平。与奥林匹克精神没有一点关系! 最残酷的就是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