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狱中札记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8:40:59
的评论Institut culturel italien de Paris在办狱中札记展览(其实没啥),重点放在法国,路过可以看看(但也没有周边)。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8:40:59
的评论首先,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中对他先前称为“南方问题”的重新表述表明,共产主义运动与农民群众之间的薄弱环节在反法西斯运动中表现为对城市各阶级意识形态构造的高度关注。而这种关注反过来又加强了知识分子的世界主义,拉大了他们与大多数人口的距离。结果,法西斯主义和反法西斯之间的斗争基本上变 ...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8:40:59
的评论#新书快讯#由著名学者、哈佛大学王德威教授主编的《现代中国新文学史》于20173月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阅读全文↣↣ 打破传统文学史观:关于王德威主编的《哈佛现代中国新文学史》 从目录来看,本书所涉及的文学作品并不局限于常规的文体,而是别具一格地将流行歌词、领导人的演讲词、政府协议、狱中札记等通通纳入文学史的脉络中, ...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8:40:59
的评论wy:“前几天我还和你说不知道谁是葛兰西,今天就看他了,文化霸权”我:“狱中札记看了么”wy:“看了一点点,还是逃不过啊”我:“早晚有一天你会遇到卢卡奇,在你未来的三年里,”葛兰西来了,卢卡奇还会远么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8:40:59
的评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先进的具有较高民主程度的资本主义社会,其统治方式已不再是通过暴力,而是通过宣传,通过其在道德和精神方面的领导地位,让广大的人民接受他们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或世界观来达到其统治的目的,这就是“文化霸权”。 ——葛兰西《狱中札记》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8:40:59
的评论写葛兰西的名词解释 想了半天才想起来他写的是《狱中札记》而不是《实践哲学》这脑子拿去干啥不好呢.... 今天公共课模考都比预计成绩要好 尤其是英语 但是作文真的太慢了也不想练新题型 救命啊... 下次模考还是放在考前再整最后一回吧 感觉这轮书背不完一遍就要上考场了 明天就是二开头的最后一 ...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8:40:59
的评论又睡到这个点!今天去lib把狱中札记看完~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8:40:59
的评论一个精神卫生中心的病人 抑郁症特别喜欢看书 每天查房都坐在那边安安静静看书,每2-3天换一本新的书,看的大都是《利维坦》《单向度的人》《狱中札记》这一类的书,推荐的电影是一些我从来没看过的电影,聊天的内容也是哲学 马克思 社会制度 战争 正义等。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很有意思 每次查房都会听 ...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8:40:59
的评论《狱中札记》鲨我内容深奥,难以理解和评说…老师 这个作业我怕是完成不了了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8:40:59
的评论和这本书没啥关系,但看到题目想问一句,贵社有出版中译本《狱中札记》嘛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28 18:40:59
的评论狱中札记上次读了一点儿就放了,得重新读了。(任务好多,自己好废,牢骚话剧增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南院)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整本书中最精彩的段落之一~by《狱中札记》P.191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1891年1月23日,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葛兰西诞辰。1922年10月,以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分子在意大利夺取了国家政权。葛兰西受共产国际委派回国领导意共开展反法西斯斗争。在监狱中,虽遭百般折磨,他仍以坚强的意志研究革命理论,写下32本《狱中札记》,这是意大利现代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书笔记#如果我们不阅读《狱中书简》,则很难理解他在同期完成的杰作《狱中札记》的隐晦、曲折的语言和深邃、独特的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讲,《狱中书简》是解读《狱中札记》的指南和导言。(田时纲《狱中书简.译序》)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葛兰西:“一个社会集团的霸权地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即‘统治’和‘智识与道德的领导权’。一个社会集团统治着它往往会‘清除’或者甚至以武力来制服的敌对集团,他领导着同类和结盟的集团。一个社会集团能够也必须在赢得政权之前开始行使‘领导权’(这是赢得政权的首要条件之一)。”——狱中札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那些被遗忘的名人墓# 刘师复墓——位于烟霞洞。刘师复(1884—1915),广东香山人,是中国无政府主义的先驱,世界语学者,同盟会最早会员。他的思想被称为“师复主义”。著作有《师复文存》、《狱中札记》、《伏虎集》等。现墓冢已不存,只在山崖峭壁上镌刻有“师复墓”三个大字。#清明追思文明祭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