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菊与刀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菊与刀不想看无聊的公考视频拿起被冷落很久的菊与刀。不得不承认,日本有极其出色&奇葩的一面。一个月大婴儿就带去靖国神社参拜可见日本人对侵华历史的态度也就不稀奇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起菊与刀…要说看这书倒是能明白三鹿是怎么来的_(:з」∠)_不过只能明白是真的理解不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bully哪个国家都有的,日本“菊与刀”的民族性使得电影人把这种社会现象放大和极端化,所以才有了大逃杀,告白,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这样的残酷青春电影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对于似乎微不足道的行动他们是那样大加指责,而对于似乎是罪大恶极的行径他们却心平气和地予以默认。 ———<菊与刀>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了昼颜,似乎更想重读菊与刀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第三十四夜:战争时期日本精神史(二) 不知道中国有没有研究这个的。反正我是没看见有类似的文章出现,连类似菊与刀这种都没见中国有人写过 第三十四夜:战争时期日本精神史(二)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从广州过来的一路,阴雨绵绵溪水潺潺炊烟袅袅,环境真是好的没话说,南方水土的灵气真是北方不能及。图为菊与刀[笑cry] 带的唯一一本书,能看几页再看吧 梧州市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日本之行#奈良 大阪 京都,体会这座菊与刀之国,小而美 礼貌且周到,传统对于他们来说,毋须继承,这是伴随成长,融于身体; 环保概念深入人心,塑料袋和纸畅用,丝毫没有谈白色垃圾色变之忧虑 日本Ukyo-Ku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图书推荐#《菊与刀》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但本尼迪克特在以此命名《菊与刀》时,并未从这种含义出发,而是以“菊”和“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1951年此书被列入日本《现代教养文库》,至l963年已重印三十六次。此书影响至今不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给自己定了很多考试计划,希望都能考试成功,计算机二级,英语六级,口语考试是今年的目标,加油加油加油。最近买了一本菊与刀,中英文对照看,感觉自己逼格高高的。其实就是想让自己忙起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这还真是和我记忆中的不太一样......[笑cry]大叔引自《菊与刀》的“武士口含牙签”,作者的重点倒不是我理解的讽刺旧日本武士阶层建立在奴性基础上的尊严,而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真正的尊严’这一概念也有不同的定义”,该说看上去是位睿智精明的人生前辈其实是一条路走到黑的死脑筋吗[笑cry]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菊与刀》 ★★★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对于提到日本文化就只会搬出"菊与刀"的人,实在是无语。提到靖国神社情结时居然归结于净土宗思想,净土宗是汉传佛教十大宗派之一,不仅影响中国佛教徒,而且对朝鲜半岛,越南佛教也是具有最深厚影响,中国韩国人对靖国神社感同身受吗?文章偏后部分用了中国今天最时髦的"历史虚无主义"来表述战后历史。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可以看看露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从一定层面揭示了日本人的双重性格,国人不能只停留于道德批判,剖析日本民族特性,扎紧篱笆知己知彼方百战不殆@南方都市报 @深圳交警 @蒋丰 @新浪军事 @深圳特区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27、《菊与刀:解读日本人》书摘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感觉和菊与刀的看法大同小异 战后日本右翼思潮为何幽灵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