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想起中国人关于什么筷子什么的国学解读,我觉得很无聊!就是阴阳八卦的穿凿附会。那我也完全可以说刀叉代表了阴阳,叉子有四根,偶数为阴,刀子就一个,奇数为阳,叉子那四根还能代表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呢[挖鼻][挖鼻][挖鼻][挖鼻] 北京·雪梨澳乡A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中华文明之诸子百家》中华文明之诸子百家秋雨中华文明不是孔圣人一家的,而是法家、墨家、兵家、道家、杨朱、纵横家等诸子百家,甚至包括外来的佛教。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是管仲。名相晏子评价中华文明之诸子百家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做人,工作也应该有底线!绝了别人路,挖好了自己的墓!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思维即张国乃兴旺,四维不张?——你懂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61、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62、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63、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民,政之大节也——左传64、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65、衣食...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就任他耀武扬威的来中国的后院逛逛?而且逛完了还说这个后院是全世界的不是你个人的?!这是中国耻辱!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四维不张 国将不国!//@暖心心心--:打,就正中美国佬的下怀!//【美军被指或派航母驶近南海岛礁】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明白人虽仰仗善根禀赋,具创得之智兼远略之怀,但无不循涂守辙于一真理义=诸如,国之四维“礼义廉耻”,人之四维“孝悌忠信”,天之四维“成住坏空”转变-相续-循复中。秉三心而依道德法度思行;无竞于有形,力逐趋近无形。谁投机取巧地揭掉聚集恶逆缘通道的封印?至今还在阻碍着世道人心归正的通衢。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仲。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如果一个学生不能对老师保持最起码的尊重,我很难想象长大以后他能孝敬如此维护他的你们。本可不闻不问,何必多此一举?皆因不肯受这鸟气。罢了,问心无愧而已。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仲 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耻,是为国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按:一位儒门后学小友之文,以飨读者诸君】半路闻道,迷途知返。幸愚智未泯,得师友提携。如沐细雨,如临春风。唯研习仁德,愿心正意诚。不可图他者攀龙附凤,不可效旁人欺世盗名。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良师益友,皆吾贵人。德能兼备,师从... 【《闻道有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灭亡。 管仲说的吧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分享自云淡风轻《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 《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 (来自 @头条博客)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两千七百年前振兴齐国,成就霸业的一代英才管仲的千古名言,在管仲看来廉耻是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了才子写的谏言书信,可谓引经据典,鞭辟入里,字字珠玑,看得出才子学养深厚。当下国人利令智昏,治心为根。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之将亡。今天的我们如是因,明天的子孙必将如是果。小时讲的爱祖国,祖国地大物博,五千年文明史……我想那些引以为傲的也必将只是历史,我们还有什么呢?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现代文明礼仪(七)60、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左传 61、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62、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63、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民,政之大节也——左传 64、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 65、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