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赫索格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尼小姐」我的生命并非痼疾,而是一种长期的康复过程。是自由主义中产阶级的修正本,是改良的幻影,是希望的毒药。----《赫索格》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有一个网络昵称叫赫索格,有一个网友叫咏叹生死。我们做了亲切友好的交谈,我问他的名字是不是来自以色列作家奥兹的作品,他问我的昵称是不是来自索尔贝娄的小说。双方都承认是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专注度越来越差 只要一看书看不了三行思维就自顾自的飘远了,而不看书的时候满脑子都想着 我。要。看。书。。。赫索格 我要努力认识你啊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在读薛忆沩的《献给孤独的挽歌》中,我读到了-个有趣的地方。美国著名作家索尔·贝娄在他八十四岁那年,和他四十-岁的妻子生下了他-生中的最后-个孩子。真是不可思议。紧接着八十五岁的背篓出版-部新作。这部书和《赫索格》《洪堡的礼物》-样畅销。贝类创造了他的时代。当然时代也成就了他。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 “首先要承认的是:与《赫索格》相比,被这本书吸引最开始是因为别致的书名。索尔.贝娄是我热爱之极的作家,与我热爱陀思妥耶夫斯基不太一样的是,贝娄的作品不像陀..”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突然想到今天忘记敷面膜了,都怪贝娄的赫索格。我决定将它闲置四天,踏实过一个宽容,通情且自由的五一节。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现在才读《更多人死于心碎》,索尔·贝娄之前也就读过《赫索格》。现在读小说习惯关注主角的工作,赫索格是历史教授,《更多》里的克拉德是植物学家,职业很大程度上塑造精神世界,想想《斯通纳》,还有什么比研究无用的文学更适合他无用的人生?当然推回古典时代不大适用,大家都是贵族,都蛮闲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追求幸福,得先准备吞食苦果。——贝娄《赫索格》#早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完全没想到会这么好看,差点忘了还要外出的事情[衰]。以前老友介绍过《赫索格》看,但翻了两页基本束之高阁了。也许当时还太年轻吧,现在开始重新认识索尔贝娄[偷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昨天整理了下今年的购书目录,最多的是99读书人……仔细一看,是被今年出的中经典系列和贝娄刷的。贝娄我也没特别喜欢(若干年前读赫索格半途而废),但这套封面挺好看。接下来的是译文译林什么,总的感觉买的书所在的出版社还是挺分散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且让我深怀痛苦地说一句:这种人倘若娶到老婆,真是对女性的侮辱;好了,你们现在可以嘲笑我了,”赫索格说。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作为赫索格都还有半本没看完的我...还得努力。[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作品系列书单:《奥吉•马奇历险记》《抓住时机》《雨王亨德森》《赫索格》《赛姆勒先生的行星》《洪堡的礼物》《更多的人死于心碎》和《拉维尔斯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想读《赫索格》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早安#人类主要依靠反常的观念生活着。反常,您(尼采)的那些观念并不比您所谴责的基督教的观念好。任何一个想要和人类保持联系的哲学家,必须使他自己那一套体系变得反常。——索尔·贝娄《赫索格》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早安#这一代人的哲学是什么呢?不是“上帝已经死亡”,这一点早就成为过去了。也许应该说“死亡就是上帝”。这一代人认为——这是这一代人的思想的思想——任何一种信仰都能攻破,都有它的弱点,都不能持久,也没有真正的力量。死亡等待着它们。——索尔·贝娄《赫索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