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哲学的慰藉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三天用了1G 超额200M 我现在除了看《哲学的慰藉》什么事都做不了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哲学的慰藉》说当我们灵魂不适时,应该去找哲学家,于是我就一口气买了四本书,希望在我学习之余能沉浸在书香中, 与枕边的你同床共眠,温暖相拥。 希望智者们能解我心灵之苦,带我通往快乐的境界。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星星][星星][星星],不好意思,有点肤浅。[微笑]适合那些热爱读浅薄的畅销书来塞满自己空空如也大脑的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了哲学的慰藉我有一个想法 哲学家说不定是最早的一批鸡汤作者 这条放中外皆准 想想庄子尼采等等人 越是唯心形而上就越像鸡汤 不过又有谁知道唯物哲学不是更自欺欺人的一种鸡汤呢 就好像一个人不信神 但也逃不出找寄托的宿命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书籍是幸福时期的欢乐,痛苦时期的慰藉。——法国哲学家阿兰ff韩式半永久培训 @l韩式半永久培训 纹眉纹绣皮肤管理培训 允许孩子们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获得[威武]快乐,难道还有比这更好的方法?——塞·约翰逊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世界文学必读经典 - 书单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阅读) 《悲伤与理智》《情人》《哲学的慰藉》《银河系搭车客指南》《24重人格》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测了一下我适合那个学科p1是其中一个问题,没错我就是这么耿直哈哈哈[眼泪][眼泪]p2是适合啥,哲学哎,感觉学文的我得到一丝慰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GSZ44537书籍是幸福时期的欢乐,痛苦时期的慰藉。——法国哲学家阿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哲学的慰藉# 使我们感觉好些的不一定对我们好。使我们感到痛的不一定对我们不好。去学习尼采的直面痛苦。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阅读完毕。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书·摘抄# 问彼何所知,答曰所知惟一事,即我无所知,是为古往今来上上智。#哲学的慰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高韬微讲# 1577讲#高韬微言# 【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已经够糟糕了,更糟糕的是,在人生旅程的终点,发觉你所追求的从来就不是你真正想要的。】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作家,著有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哲学的慰藉》、《旅行的艺术》、《身份的焦虑》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稻草人每日书摘#【英】阿兰•德波顿《哲学的慰藉》“世上故事比人少,同样的情节不断地重复,只是人名和背景有所变化,此即叔本华所谓:‘艺术的真谛就是以一概千千万。’反过来,意识到我们的境遇只不过是千千万之一,就足以感到慰藉。”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有些人具有与尼采十分相近的绞刑架式的幽默——从悲观的内心世界发出的欢乐而恶毒的笑声。”《哲学的慰藉》阿兰·德波顿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关于古希腊先贤苏格拉底之死,《哲学的慰藉》和《极简欧洲史》两本书竟然给出了不同的说法,而我比较倾向于前者所说的,是残暴的国王赐死而不是自尽而死,因为有17、18世纪的名画佐证,又有作者的详细解析。苏格拉底的最感人之处在于面临死亡威胁,仍坚持自己的哲学信仰,而如果他放弃是可以免死的。他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无聊的意见占上风绝非偶然,它符合商业社会的利益——歪曲我们所需要的轻重缓急以及宣扬一种崇尚物质的观念,而贬低那些不能买卖的事物。——《哲学的慰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早安,川大# 善良而平凡地生活,努力追求智慧而从未远离愚蠢,有此成就足矣。——阿兰·德波顿《哲学的慰藉》 (摄影:@刘凌志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