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类学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继北动的灵长类一日游,明天继续人类学主场灯!灯!灯!等!周口店的史前一日游。(秀什么秀 (*/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康德--哥尼斯堡大学对于私人讲师的特殊教职并不开工资,其收入来自开设课程、学生选修的听课费。为谋生他开的课简直是一个大学完整课程表,包括数学、自然观、自然地理、自然神学、人类学、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教育学等,甚至还开设过武器制作和城市建筑学之类,每周工作六天、上课超20小时。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语言学和人类学也就算了。特么连历史学和文化研究都变成数据学了。接下来文学和艺术都要变成统计学了咯?这帮人是一种精神污染,应该全部被驱逐出学术界。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第七届中国影视人类学学术研讨会召开 -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前身是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1962年北京自然博物馆正式建立。她是新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筹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主要从事古生物、现生生物和人类学的标本收藏、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现在博物馆馆藏标本丰富、科研力量雄厚、陈列展览规模不断扩大。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惠东妇女服饰的传承与变异——族群起源》族群起源这个问题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它涉及到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也是如何对惠东族群定性的问题。早期的惠女服饰有一些学者认为惠安东部之所以产生这种服饰,惠东妇女服饰的传承与变异——族群起源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暑期课程的两门课老师都特别热衷于在周一给我们布置作业,上周也是[笑cry]数学模型做题还好理解,宗教的社会人类学老师叫我们分析阿凡达里的宗教体现。。。卧槽什么鬼?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在准备博物馆人类学的考试,有一个专题想了很久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周末放了个风回来,忽然开窍了,其实是老师太善良了,把专题名称包装了下;或者说她看问题方式和我不一样,从她包装后的角度我根本看不到这个问题是啥。。。一切我们逃避或者遮掩的,都是问题根源,想解决只能勇敢面对。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总的来说,创新旅程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从根本上来讲,如果你想要了解复杂的经济与文化现实如何起作用,这是必做的功课。为了成功,你需要成为一名人类学研究者,提出刁钻的问题,看透事物的本质。】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个学人类学的姑娘》 网页链接我羡慕可以自由地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问用处的人。我...(来自:@豆瓣一刻APP)嗯呢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彪悍的狂热和强大的内心也配得上人类学@野獾 可惜我们都不是//@假装在纽约:而且他才24岁。//@王小山:大爱此人。中国地级城市,刚数了数,我大概到过102个,他居然159……//@张动动仁波切: 转发微博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过《分歧者:异类觉醒》 我的评分:★★★★ 一部电影,将人分成无畏、无私、博学、诚实、和平五类,在围墙之内的世界中,保持其不太美好但相对稳定的状态,感觉能从中汲取一些人类学社会学方面的可取之处。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天真的人类学家》的书评:@豆瓣app天真的人类学学生 感慨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是时候回归自我。读书推荐:《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一个从人类学、生态学、基因学来讲历史的人是值得信任的,配合电影《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会很有味道。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学者建议:加强民族历史文化人文基因数据研究一些历史学、人类学及考古学领域的学者建议,扩大民族生物基因研究成果,进而梳理民族历史文化人文基因,使其更客观地表述多民族融合发展共建中华文明格局的话语体系。 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 来源:中国考古网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互联网时代,人才是第一位的,社交媒体团队成员构成中,不仅需要营销人才,IT、创意、艺术、数学、医学、心理、人类学、未来学等多学科人才大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