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迦陵说词讲稿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同样是根据讲稿整理的书,叶嘉莹的《迦陵说词讲稿》和马原《电影密码》语言非常口语化、毫无趣味,内容亦多有重复;但奥兹的《故事开始了》是多么让人愉快的书呀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想读《迦陵说词讲稿》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迦陵说词讲稿》 我的评分:★★★★ 让我知道了,诗原来还能这样读。 “读诗可以让心不死”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叶嘉莹先生用西方文艺理论讲中国小词,讲的清清楚楚、深入浅出,让人觉得“果然是这样”,很少有偏学术的书这么吸引人的。《迦陵说词讲稿》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想读《迦陵说词讲稿》: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兴’是中国诗歌里真正的精华……要知道‘哀莫大于心死’,兴是一种感发,它能使你内心之中产生一种生生不已的活泼的生命”——叶嘉莹《迦陵说词讲稿》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谢谢分享! 对电子书《迦陵说词讲稿-9bfd.mobi》的评论via@读远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最近在看她的《迦陵说词讲稿》。想成为她这样的人,不问生活,只谈诗词。日记:《叶嘉莹 如朗月照人》 来自@豆瓣App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已经不知道是看的第几遍《白夜行》了,每次看完都有新的感触,一定还会有下一遍。人生苍凉,能在阳光里生活是多么幸福,而离失了自己的白夜,荣华富贵何用?下一本书是叶嘉莹先生的《迦陵说词讲稿》,一周看完。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迦陵说词讲稿》第一节还蛮有意思的,讲词是隋唐后的作品,然后像曹植等人写的诗中的女子其实都是自己,只不过以另一种状态描绘出来,反映对仕途的不满。还有他们爱写爱情诗,却觉得不光彩。哈。以前看诗的时候还真没注意到。第二节就开始讲文本的多意义。然后一直出现几个不懂的英文。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_(:з」∠)_万历十五年跟迦陵说词讲稿都没看完,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花间词的女性续写所形成的“双性”特质对后世词与词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花间词之后,词的演进经过了几次值得注意的转变。其一是柳永的长调叙写对花间派令词的内容造成了一大改变;其二是苏轼自抒襟袍的“诗化”之词的出现对花间派令词的内容造成了一大改变;其三是周邦彦之有心勾勒安排的“赋化”之词的出现对花间派令词之自然无意的写作方式造成了一大改变。从表面来看,这三大改变无疑是对我们前边所说的女性语言、女性形象及因自然无意的写作方式而呈现之双性心态的层层背离。但有一点是我们一定要注意到的,那就是当词的发展脱离了花间词的女性叙写之后,虽不能再完全保有花间词中女性与双性的特质,但无论柳词一派之佳者、苏词一派之佳者,还是周词一派之佳者,却都各自发展出了一种虽不假借女性与双性,但仍具含了与花间词之深微幽隐富含言外意蕴的特色相近似的另一种双重特质之特美。这种美学特质的形成,无疑是受到了花间词之特质的影响。王国维曾说:“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而后世词在脱离了女性与双性之后的这些多种方式的双重性质之美学特质的形成,可以说也正是花间词之特质的一种“在神不在貌”的演化。</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诗的语言是男性的,词的语言是女性的。……男子说话时比较注重理性和逻辑,而女子说话时则比较注重感性和形象,小词里边有很多地方不是很有逻辑,不是把事情说得很清楚,但却有很深刻的感受在里边。这就是一种女性的语言。</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叶先生以诠释学的角度诟病王国维的三境界说,看似是以矛攻盾,其实是从正常语言逻辑的逆方向推理的,极难成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真女汉子当如是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囿於受到「詩以言志,文以載道」的制約,才子對美女和愛情從來都無法放開手去寫。而詞的出現,正解放了才子們表現才華的能力!因為一切都是逢場作戲,不為理想,不怨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