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敦煌文化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据甘肃日报报道“敦煌历史文物展”近日在福建民俗博物馆举办,共展出敦煌博物馆馆藏的从原始社会到唐代的有代表性的文物100余件,这是敦煌馆藏文物首次亮相福州,展出当天就广受福州市民争相观看。这次敦煌历史文物展览活动进一步弘扬了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为福州市民及游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觉得敦煌是最具有文化底蕴的地方,所以不如一次难免可惜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走近兰州,贴近丝路文化 @贸大实践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兰州第二天,接受文化洗礼,2015.07.09青春的力量,“一带一路”兰州-敦煌文化行。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宝贝行万里路[跑](四8班静妤):《再走丝绸之路》敦煌文化考察&戈壁穿越:欢迎宝贝凯旋归来!收获太多太多,已在心底扎根。从大漠带回来的宝贝也是相当惊艳哦[憨笑]。这10天真是长大了:箱子里没有脏臭的衣服,都洗好!箱子整理得也和出发时一样整齐!棒棒哒~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敦煌莫高窟数字中心展示的180度超视角《梦幻佛宫》洞窟逼真画面精彩纷呈吸引游客观赏。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循环播放介绍敦煌莫高窟历史文化背景的主题电影《千年莫高》和展示精美石窟艺术的球幕电影《梦幻佛宫》,两部电影片长均为20分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到达兰州中川机场,兰州敦煌西宁文化美景面食之旅开始!七点多了,兰州还是亮如白昼,这个时间的航班都没吃到飞机餐,真是! 兰州·兰州中川机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了@CCTV4 刚刚播出的《纽带》,真心觉得这个节目做的很棒!虽然曾为文化典籍被外国人以廉价的钱成箱成箱的运走而愤慨,却也为各国学者的执着追求而感动。只希望以后不要再有像季羡林先生所述的那种情况:"敦煌在中国,敦煌文化却在世界。"因为在国内,可供研究的大量敦煌文化典籍已流失。呜呼哀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截至2015年7月10日,由兰州开往敦煌的Y667/8次“敦煌号”列车开行满一年,共发送旅客35万人,“敦煌号”列车已然成为推介敦煌丝路文化和列车文化的流动展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蓑翁论书#博友书话之@江苏人民出版社 《敦煌文化》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敦煌文化》(项楚、戴莹莹,江苏人民出版社):对敦煌文化作了全面介绍,包括其历史、彩塑、壁画、遗书等,图文并茂。最后两章介绍莫高窟的发现,以很克制的语言阐述了中国学术史上一段绕不过去的屈辱史,并简要叙述了敦煌学的研究历史及现状。内容丰富,彩图较精美,是了解敦煌文化不错的普及读物。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听说川博来广州开展,周末兴冲冲地奔过去,可这一路下来有点失望。川博最有价值的佛像、青铜器、张大千敦煌壁画、墓葬文化展品一样没有,就连宣传单上的三星堆面具也没有。希望省博今后能和其他兄弟博物馆开展更高层次的交流展览。@广东省博物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文化产业发展驱动力。无论是蚌埠大禹文化产业园区、敦煌文化产业园区,还是南京秦淮特色文化产业园、衢州儒学文化产业园,都是依托地方特色文化产业资源发展起来的。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书之道#这套书学术性极强,并非一般普及性书籍,好多我也看不懂,但仍然全收了,这是对百年敦煌文化的一次总结。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保护地质遗迹,普及地学知识,发展地学旅游】申报敦煌世界地质公园可以更好的保护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普及地学知识,发展地学旅游,助力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让我们一起了解更多的地质公园知识,共同为申报敦煌世界地质公园加油!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敦煌西线半日,最远只到汉长城遗址,100公里左右,一路沧桑。党河岸畔西千佛洞绿树成荫是敦煌文化的组成部分,而玉门关前猎猎大风告诉我已经到了古时的边境噜。#photo by loucchi#@中国敦煌旅游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敦煌莫高窟 我最想去看的历史遗址之一 不得不说敦煌的旅游文化做的太好了 周到全面 看到对莫高窟的修正和维护工作的程度 心生敬畏 真的觉得这里好 推荐 门票看起来贵 当你踏进数字中心开始 简直太!值!得!了! 酒泉·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