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菊与刀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和周昕哲一起读书##打卡12#《菊与刀》今天看的内容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四十七士物语」。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菊与刀》 我的评分:★★★★★ 作为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对日本的了解可谓全面,虽说其中有些许偏颇。难怪连日本本土人都称这是本最了解日本的外国名书。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第六天 菊与刀 111-121。@南宫莫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完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再读造物有灵且美就很能体会日本美学表达,还是日本人自己写的美学更靠近一些,一直也没有去读菊与刀之类的,极度矛盾性的统一做到淋漓尽致也就是日本美学了,其它美学大抵就是跪了,下巴掉了。。日本美学就像一把锐利的刀峰划过柔软的心脏。。非常之美吧,那就是了。[思考]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菊与刀》 本尼迪克特@没有我找不到的电子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入殓师》The gift of the last memories. 泪点很多,但是很温暖。日本的死亡仪式好温柔,太温柔了,然而在中国的殡葬业却是个暴利行业。最近在看《菊与刀》,对电影里的日本式温情有点理解了。最后狂赞久石让的配乐,戳中我的点。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其实这是中日必有一战的论调。这里面首先是对二战后,日本主要由战犯及其后代所世袭的政府,种种倒行逆施的行为的诧异和愤怒。这点深以为然。但必有一战还是有点太悲观了,因为日本这个国家已经不难认知,就是“菊与刀”。就是吃硬不吃软,欺善服恶。如果中华强大,为什么中日就不能像美日那样友好呢?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8天,要深刻的谈对一个之前从未了解的地方各方面的感受,无异于是管中窥豹。但8天时间里,却被上了非常重要的一课。即尽量不要给他人添麻烦。而想要不给人添麻烦,就必须事事处处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菊与刀,清淡如菊,拔刀见血。所以才会如此感慨和震撼吧。世界很大,真应该多去看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泛胃酸的人还是少看日本人的故事,尴尬症一阵阵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拖了好多天才把薄薄的《菊与刀》看完,然后发现日本虽借鉴中国的文化,但差异甚多,已然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古怪文化。一个矛盾,将各就其位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民族。正如佩刀者要对刀的闪闪发光负责,一个人必须对他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刀不是进攻的象征,而是理想化的自我负责的人的一个比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想了解日本人,需看《菊与刀》;想了解XX,请看勇者大冒险第十七集《菊与矛》[笑cry]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本书是三部有关日本文化的经典著作的合集。武士道被称为日本人的“自知之明”,菊与刀被称为美国人的“旁观者清”,五轮书被称为日本的孙子兵法。仁慈与诚实,真诚与荣誉,忠实与勇气,思想与谋略,这是新的武士道精神,我们从中不...@掌阅iReader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其实,对于日本,我觉得大家不要只通过“右翼分子”去了解她,安倍集团的做法的确令人痛恨,但每个民族的人也都会良莠不齐。对于这个国度,我们要用自己的眼睛去了解她,审视她,辨别她。了解日本,推荐大家看一下《菊与刀》。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有只鸟看着天上有乌云,以为穿过乌黑的云层就能看见背后的晴空。它想着乌云一定很黑,于是练习在黑暗中飞翔的能力。终于到了穿越云层的那天,它振翅高飞,刚飞近一些,却发现乌云里面竟然是电闪雷鸣。#读菊与刀之前的我,和读完之后的心境#剑士可以战胜剑士,剑士没法战胜商人,游戏规则都相差甚远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日本,始终还是很牛逼的。他在亚洲,还是神一般的存在,他的发明创造,他的音乐,他的电影电视,他的性文化,他的超级跨国公司,他的动漫,他的方便面,他的文学,他的城市,他的旧唐遗风,他的唯美,他的菊与刀,还是那么撼动人心。我们就不能学学他的长处么?我们除了窝里斗牛逼,有什么值得称赞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历史是兴衰,也是教训。透析菊与刀般的伪善与凶残,自强于自我的里子与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