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中国的西方形象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因为以往中国人在西方人眼里的形象大部分都是懂气功法术之类的,所以就不让中国人出现了,免得作者滥用气功法术的桥段//@机核网:并不是,这其实是侦探小说黄金时代的“十诫”——顺带一提后来发生了对这“十诫”的颠覆,也被称作侦探小说的“黑色革命”。这个是侦探小说的范畴,并非是日式推理小说。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李治廷入围华鼎奖# #混血皇帝李治廷# 李治廷真的很努力 母语不是中文日常都是用英语沟通 接受西方教育不懂中国历史 但却能把一代帝王李治的形象演得这么深入人心 感人至深 特别最后临终前和媚娘看烟花时说的那段话更是打动了多少人 作为观众我能感受他对待角色的认真与真诚 希望华鼎奖能给他一个肯定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观影##捉妖记#从始至终这片子都给我浓浓的违和感。这是个东方背景的故事,演员造型也是中国的古装造型,但妖的设计走的却是西方路线,与其说是妖不如说是西方动画电影里的怪兽形象更为贴切,剧情中穿插的歌舞段落也有明显的好莱坞动画风格,让我既无法欣赏这个东西杂糅的世界设定也感受不到妖的萌点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年轻的时候真是美[色]那时候形象跟文艺青年或者好像夜奔里面那种生在中国传统家庭长大留学受西方影响的角色很衬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毛姆笔下宋先生和凯西莉,两个人的关系完全且只有对等的、纯粹的爱情。与杜拉斯的情人(中国富二代和落魄法国少女的掺杂了金钱因素的爱情)形成对照。枷锁成书于1915,毛姆塑造了一个健康的、有魅力的中国人形象,赋予了这个中国人美好的爱情以及圆满的结局,对于西方人来说,殊为难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就算听再多的推荐,没有亲眼见到也无法有力的给别人安利,同样在听到对它的批评时也不能全力反驳。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这个电影真的很值得观赏,因为它给流儿、也给我们一个机会重温儿时英雄梦,給我们一个机会去感谢孙悟空的存在!这里面龙的形象才是中国的龙啊,以后不要采用西方的谬想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捉妖记,〔鸡肋+〕,成熟的娱乐电影,各种商业元素都有,客串的配角挺出彩。整体借鉴好莱坞的东西,小把戏,歌舞,童话的人物和剧情,都很用心。但最大的主角:妖,却是最大的缺陷,千篇一律的西方怪物,哪里是中国神怪系统里的妖啊?为什么我们传统文化里那么多的形象却非要抄袭人家没文化的东西呢?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章子怡之所以在好莱坞站得住脚,红遍世界,是因为她彰显的中国形象已经跨越了传统中国人的羞涩、含蓄和慎微,契合了西方文化所追崇的自信、张扬和不服输。对吧?@麻宁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红色娘子军》:中国芭蕾史上里程碑】《红色娘子军》是中国芭蕾史上一座傲人的里程碑,它破天荒地塑造了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 的中国娘子军形象,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民族舞蹈的表现手法相互借鉴,成就了中西文化在芭蕾艺术领域完美融合的世界奇迹。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1793年,英使团画家笔下的普陀山】随马戛尔尼同行的,有一位叫威廉·亚历山大(1767~1816年)的画家,在旅途中对中国的山水、人物、建筑、礼俗、军队、交通等做了大量的素描和绘图,第一次以绘画的形式向西方世界清楚形象地展现了乾隆时期的中国。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在堆糖收集了一张图片:白虎 白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四象之一,根据五行学说,它是代表西方的灵兽,形象是一只白色的虎,代表的季节是秋季。 汉朝人把虎当作是百兽之王的象征。相传当一只虎满五百岁时他的毛色会变成白色的,所以白虎就成了… 网页链接(来自 @堆糖 )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从内容上来说,本单元所选的三篇小说,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既有展示中国古代大家族生活的《林黛玉进贾府》,也有表现现代中国妇女命运的《祝福》;还有塑造现代西方硬汉形象的《老人与海》。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给人以人生的启示与精神的陶冶。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论西方媒体新闻源向导与中国国家形象 //@兔子尾巴前世翻车鱼: //?//@辟谣与真相: “有个父亲,孩子遇难了。大家都在安慰[泪]”。。“一警察在旁边拦都拦不住”----这就是脑残们狂喷的所谓“官方阻止外媒传播真相?”→_→ 查看图片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春秋百家争鸣时期,西方还在研究音乐的来源问题时,中国的思想家就提出了很多关于音乐不同方面的形象以及音乐和生活的关系的主张,在此后西方人在玩唱诗班管风琴的将近一千年,很多中国的传统乐器,音乐,乐律也悄悄的问世了,试想:如果当时交通条件,通讯条件都允许,那么会是中国的音乐人去西方留学学音乐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们应该加大媒体在国家政策与国家形象有关的宣传,新闻工作者应该反思下为什么西方或是世界其他地方的老百姓对中国的认识仍然是不客观的,或是停留在过去的宣传片面认识上?人家不给我们正确的宣传,我国自己的互联网媒体,自已的新闻工作者有多少机构或是人对外国百姓正确宣传过我国国家形象政策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2.武斗,在海牙法庭判南海主权问题有争议的情况下,无论输赢对我国都不利;假如赢了(中国海军目前实力想赢美国为首的阵营的海军说实话可能性不大),中国虽然重新夺回南海诸岛,拥有了丰富的石油等矿产资源,但会受到西方阵营的经济制裁,中国的国际形象也毁了,结局像现在的俄… 社评:美菲休想拽上整个东盟“批斗”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