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香乘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起初接触“香”是从记忆一个人的味道开始的。而万物皆有其“味”。想要了解“香味”--摸到了《画堂香事》的绒面质感,忍不住打开这本被称为“浅得像框架的图画书”,慢慢看到了用“名物新证”讲宋代的《香识》,也有作者是古代搞建筑的-擅长床第用香的《香乘》(没看,没看,没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香乘》一书是明末淮海(今江苏扬州)著名学者、香学家周嘉胄穷二十年之力搜集整理的香学著作,也是中国香文化集大成的经典之作。 周嘉胄此书囊括了各种香材的辨析、产地、特性等香学知识;搜集整理了大量与中国香文化有关的典故趣事,可谓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备,是了解中国香文化的**之作。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杨耀学先生灯谜赏析文章——塞北秋寒后,松柏展新姿》杨耀学先生灯谜赏析文章塞北秋寒后,松柏展新姿(猜香道相关典籍名著)谜底:香乘周跃建作谜[赏析]本谜面意如画。你看,塞外深秋,寒风凛冽,百树杨耀学先生灯谜赏析文...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玉瓣凉丛拥翠烟,南薰池阁灿云仙。 芳林园里谁曾赏,檐卜坊中自可禅。 明艳倚娇攒六出,净香乘烈袅孤妍。 风霜成实秋原晚,付与华灯作样传。 北京·西直门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明人周嘉胄著《香乘》二十八卷,记载有一则“烧香拒邪”的短文。文中说:“地上魔邪之气直上冲天四十里,人烧青木香、熏陆、安息胶香于寝所,拒浊臭之气,却邪秽之雾,故天人、玉女、太乙随香气而来。”焚香可以抵御魔邪之气,甚至可以引得众仙来访。焚香以辟邪,似乎是中国古人一致认可的事情。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刚刚做好的香道用具。上海海派雕刻艺术大师的作品。明清时期的香学典籍丰富,周嘉胄的《香乘》广泛涉及香药、香具、香方、香文、轶事典故等内容非常丰富。当代香文化掘起,香具被大众接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终于开始做四库本《香乘》香方部分香料数据统计了,两天做完了法和众妙香部分,对着电脑表格眼睛已经瞎了!我开始怀疑我一周能不能真的做完了,觉得要吐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大早起来就想吃水煮鱼!买的黑鱼,①脱骨切鱼片,用鸡蛋清、水淀粉、盐、料酒抓匀腌制鱼片15分钟;②上锅烧热油少于,入大料、香叶、干椒、姜蒜末与香辣酱煸香乘出,余油用于煎鱼骨块与鱼头;③放水放料煮鱼骨,熟了下鱼片烫熟;④盆底铺烫熟的豆芽,倒入水煮鱼;⑤热油放花椒,淋在撒了葱花的鱼上,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龙涎香】明·周嘉胄《香乘》 用料:广木香、公丁香、藿香、零陵香、制槟郎、香附子、白芷、官桂、肉豆蔻、沉香、当归、甘松等。 龙涎香是历史上配置香方最多的香品之一。唐宋以来留下的优秀龙涎香方就有数十种之多。北宋内府香方古法炮制,香气温润、留香持久,扶正祛邪、助阳抑阴,养护身心之效。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香乘》昨天到了!现在坐等香具辣...@合香的清瑶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老山檀香手链,规格:10mm; 典藏百年老山,细品岁月迭香.《香乘》中将其喻为天树,香味可“逆风而闻”.具有退烧,宁神、排除杂念,缓解身心疲劳,改善睡眠. 在古代被誉为“招财之树” 有喜欢的吗[可爱][可爱]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更新#此《香乘》是明末周嘉胄整理的香学著作。全书共二十八卷,作者赏鉴诸法,旁征博引,累累记载,凡有关香药的名品以及各种香疗方法一应俱全。可谓集明代以前中国香文化之大成,为后世索据香事提供了极大的参照。此内含明崇祯十四年刊本、清代钞本两种。介绍下载:香乘 | 书格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香乘中收录有墨娥香谱,虽然方子不多,倒也特别,然查墨娥此人实为一妓。《姑臧前後记》曰:太中张憲使倡妓戴拂壺巾、锦仙裳。密粉淡妆,使侍阁下。奉书者号传芳妓,酌酒者号龙津女,传食者号仙盘使,代书札者号墨娥,换香者号麝姬,掌诗稿者号双清子,诸倡曰凤窠群女,又曰团云队、曳云仙。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香时计 以前的人用水漏计时,到了宋神宗熙宁六年(西元1073年)就已经有了所谓的百刻香印,印香薰点,用以计时。《周氏香乘.卷二十三》有熙宁癸丑岁,大旱,夏秋衍雨,井泉枯竭,民用艰,饮时待次,梅溪始作百刻香印,以准昏晓。又同书录有【五网页链接 福州·榕城广场(商圈...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香乘-麝香。【原文】香有三种,第一生香,名遗香,乃麝自剔出者,其香聚处,远近草木皆焦黄,此极难得,今人带真香过园中,瓜果皆不实,此其验也;其次脐香,乃捕得杀取者;又其次为心结香,麝被大兽捕逐,惊畏失心,狂走山巅坠崖谷而毙,人有得之,破心见血流出,作块者是也 。 深圳·前海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香博馆青洲文化公司【沉香学院】第三期香文化班的课程来到第三天,香友们研读《香谱》与《香乘》、抄写香谱香诗、学习香道打篆香,从文化历史到礼仪手法,悟古人智慧之伟大。 东莞·寮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