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中国历史五千年(上下) 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女人,你知道几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女人,你知道几个?中华上下五千年,德才兼备者数计,今天吾爱文学网带大家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女人。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妇好中国历史上的“第一”...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人的折腾是源于对生命的不满,中国历史其实可以叫做中国男人史,上下五千年对女性真是惜墨如金 成都·水锦界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151015“儿子的名字”-小熊之童言童语》小熊近来比较迷中国历史,杂七杂八的历史书看了不少,例如:正史如《上下五千年》,野史如四大名著,等等,或穿越,或漫画,或纯文字,小熊来者不拒。所以151015 “儿子的名字”-小熊之童言童语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中国历史风云录》讲述了从炎黄帝开始到清朝灭亡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的沧桑变化。以漫长的历史长河为背景,每一个人都渺小如尘埃,但每一个历史的过客都想留下荣光的一刻,为达到这一目的,他们甚至可以抛弃伦理和道德,在政权更迭中屡屡发生的后宫争斗,兄弟残杀的血腥事件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人性啊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二胎政策全面开放,我们这一代便成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来唯一拿过独生子女证的一代,突然觉得这个划时代的创举会被记在未来世界的中国历史课本里,想想还好激动呢[doge]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世事无常,阴阳转换,哪有永恒?哪有永固?一座滕王阁,千百年来不也是经历了28次毁灭与重生么?人生,也不过是时间长河中的南柯一梦!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细细品读,只不过是让人一声慨叹:“历史往往有着惊人的相似”!除此以外能有什么@新民晚报新民网 @都市作家报 秋日登滕王阁幽思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你对中国历史了解多少?看完这些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知识典故,你就懂了半个中国,收下涨知识,存到手机随时翻看(图片来自被官博君遗忘的贴吧)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2016暑期嘉兴海宁少儿拼音培训集训班》中国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但是汉语拼音的历史却没有那么久远。在1955年之前并没有一个笼统的拼音这个概念,在这一年之后才推出了汉语拼音这一概念并进行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经熟读中华上下五千年,对中国历史和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有了清晰的认识和系统性的概念。不管谁说出一个朝代,我立刻就能把那个朝代如何诞生又是如何灭亡说的清清楚楚。在,4,5年级就熟读资治通鉴,唐诗,宋词对我来说更是小儿科。更是如饥似渴的吸收着一切世界的,中国的历史知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发表了新文章:每年的这个时候总是那么的特殊目送着一批又一批的小鲜肉们步入考场在最后的两三天里完成他们十多年的梦想回想起当年我高考的时候那可是人生知识储备的巅峰时期啊那时候我会做三角函数知晓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知道勾股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春日好读书#我推荐的书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推荐理由:这本书介绍了从传说时代到清朝五千年以来发生的所有历史故事,让人知道中国历史,成为真正的炎黄子孙。 太原·千峰路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泱泱中华文人辈出骚客不绝,纵观上下五千年,其中真才实学者名垂千古,亦有附庸风雅者,贻笑世人。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中国历史上400多位皇帝中,不乏学识渊博耽精文艺,并留有名作于世。我们就来看看九五之尊的皇帝们有多文艺。“朕就是那么文艺”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漫画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中华上下五千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汉字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演变进化,学习过历史的会发现很多成语都是存在典故的,比如萧规曹随、割发代首、三顾茅庐《漫画林汉达中国历史...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下了个'一本书读懂中国历史' 结果一看竟然和小时候看的中华上下五千年一模一样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追击者# 中国的历史剧,一个成语形容足矣:乱象丛生。整体用两个字形容,垃圾。除少量诸如北平无战事之类优质作品外,绝大多数不是北魏就是辫子戏,要不就抗战上海军统日本人汪伪中共斗法,再不行就翻拍。拜托了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故事万万千,难道思维匮乏的导演只能日复一日给观众提供这些垃圾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黄山复名徽州# 现有地名不是特别难以接受的,不建议改回历史地名,且不说人们早已习惯,改动后有诸多不便,而且地名改变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凡是印有现有地名的一切必须全部废掉,我们还没富裕到可以为了两字一掷千金。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地名会有多少次改动?谁能说清楚哪一个地名才是更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