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纽约客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纽约客》专访华人数学家张益唐,这个牛人取得了什么成就?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150811 Tablo的夢想電台公開放送翻譯【鐘鉉:我本來都是五六點睡的,但開始進行藍夜之後就變成九點… T:等一下~你說早上九點嗎? 鐘鉉:我是紐約客啊~住在韓國的紐約客ㅎㅅㅎ】....T_T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马克一下有空看,去年那篇纽约客文章的后续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明天Ryan要离开了。一个人先去做几天的纽约客。第一次见他还是我和Mei刚从超市出来,然后看他刚游完泳滑着滑板在街上。后来越发觉得这个大一小学弟好了不起。明知道有些人大概就是永远不会再见到的那种,但是只有很用力的祝福。Best luck&enjoy ur trip.[爱心]️ 8th St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微软联手《纽约客》打算培养机器人的幽默感 微软联手《纽约客》打算培养机器人的幽默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今日立秋!希望纽约客温度降一点吧 美国·NYC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位纽约客则说:“感谢纽约的规模,城市这么大,分手方便多了。”这种城市的地理环境好像是为分手规划的,当你决定不再见一个人时,就永远不必担心再遇到他(她)。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今天和朋友GeGe一起吃饭,她说她最爱的就是纽约。因为“这是一个诚实的城市,它好的坏的都毫无保留的展现在你面前。这里生活着一群最有“文化”的人。”我问:“是因为那些博物馆吗?”她说:“不,就算你把纽约所有的博物馆搬到东岸去,也不会有第二个纽约。”我大概是明白了一些纽约客的执念何在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最近观影记录:《我的堂兄文尼》。年过不惑的纽约客文尼,改行做律师后接手的第一个案子,开车到乡下为堂弟免费打官司的一场荒诞经历,情节俗套,笑料陈旧。不过,从该片可以了解到美国的司法和庭审制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有时我觉得这些古董电子设备操纵起来也许很带感。//【纽约地铁Youtube上叫苦:还在用100年前调度系统】当你置身纽约地铁,看到车厢中形形色色的“纽约客”们手握智能手机,或是戴着各种先进的电子设备时,你其实很容易忽略掉一个事实——人们身处的这个纽约地铁调度系统已...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纽约客主编David Remnick用饱含情感的笔触写出了囧叔对美国深沉的爱。——The End of “The Daily Show” - The New Yorker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每周,至少该有1、2个小时的安静时光。读白先勇的《纽约客》的时候,想起龙应台最近在香港书展的演讲主题—我有记忆所以我在。在时代的洪流里,个人的悲欢离合、命运,漂浮其中如沧海一粟,翻转便被淹没。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波托西《纽约客》曾经写过一篇报道,这里的人特别苦,下井干活赚取微薄报酬,还要靠毒品支撑精力,而且很多都得了肺病。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昨晚看@春树 微博,春树小姐建议记者去做正式采访。1959年,美国堪萨斯洲发生一起一家四口灭门惨案。作家卡波蒂作为《纽约客》记者前往报道采访,甚至到死囚室里采访罪犯,探究其心理历程,最后促成了他的杰作《冷血》。另,时任卡波蒂的调查助手是哈珀·李,不久以《杀死一只知更鸟》闻名。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精通中文的美国记者何伟(Peter Hessler)实地考察了在埃及做小生意的中国人后,在《纽约客》上发了一篇长文(Learning to speak lingerie)。非常精彩!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纽约客用了三个词形容Trump在最近debate里的表现:loathsome, appalling,monstrous,这还不够,完了还补了一句:viewers who witnessed Trump’s interaction with Fox News’s Megyn Kelly said that none of those words did justice to how odious Trump was。到底是有多讨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