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纽约客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向觉得看纽约客是一项痛并快乐的事情。看聪明作者写的东西,一整句里面有四个字我都不知道是什么……刚刚看Greil Marcus学Bob Dylan,看到他说民谣复兴就是在1958年从这首歌开始的。 分享 The Kingston Trio 的歌曲《Tom Dooley》Tom Dooley(分享自@虾米音乐)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 Flipboard精选 # “如果你爱他,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让我们一起漂洋过海去做一天的纽约客!【某天,我要去纽约 - 想象之外的美】(来自 @蝉游世界指南 网页链接 在 Flipboard 上搜索 “蝉游世界指南” 即可订阅 )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整下午都在中央火车站的咖啡馆躲雨 对着窗外的纽约客挑剔地评头论足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Axara法国资讯# 时尚界传奇人物凯特·贝茨在新书《我的巴黎梦》中,以一个纽约客的视角,回顾自己30年的巴黎梦。“对巴黎或是时尚杂志的崇拜者而言,读这本书是一种学习。你会觉得很有趣,也会感受到隐隐的辛酸。” #Axaraparis# #MadeinFrance##巴黎#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Bloomingdale's百货店备受时尚纽约客和全球潮人们喜爱的血拼胜地,与其他精品百货公司相比,Bloomingdale's更受年轻时尚的纽约客和游客的喜爱,品牌自创的“Bloomie’s”产品一经推出,便获 得纽约摩登青年的认可,更被认为是美国最有代表性的纪念品。网页链接(图片来源:Bloomingdale's)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纽约客更新】7.6日一期 PDF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不过初恋那种玩意儿就像出天花一样,出过一次,一辈子再也不会发了。”——《纽约客》白先勇 蜜糖!!甜心!!tea for you!开始的生活很美好,但结局总是出人意料。老师发了一个给同学的一封信的文件,打开一看这是什么鬼!!还是全靠自觉吧!图二又有亮点。果然是名地方是非多。[哼][哼][笑cry]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Go set a watchman出版,纽约客重提了Malcom Gladwell这篇旧文网页链接其实我不久前读完To kill a mockingbird之后也翻出这篇看来着。小说型的叙事以温情个例转移或掩盖对结构/体制本质问题的讨论,但我也不贬斥文艺加工,毕竟真实的人心有深深浅浅的灰色。Harper Lee实质还蛮尖锐冷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今天去隔壁老美家做客,夫妻二人都是纽约客,来北卡9年了再也不想离开。本来LD还心有惴惴,结果相谈甚欢几个小时很快过去了,我最爱人家地下室,里面游戏机应有尽有,而且居然还有两个游戏厅的街机,里面全是80年代的老游戏,男主人也是个老顽童啊!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真巧hhh刚好晚上在重温《台北人》和《纽约客》。白爷爷生日快乐身体健康寿比南山[蛋糕]我真真喜欢你喜欢得不能不能的[doge]改天一定把你的《牡丹亭》看完[笑cry]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纽约客的一篇文章“The Running Novelist” 是选自村上春树的What I Talk About When I Talk About Running, 名义上是写跑步,实际是在写写作和人生。其中有一句Pain is inevitable, but suffering is optional与你共勉。推荐你读一下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伏天暑热[太阳][生病],海客合唱队训练日在@北京阳光音基教学中心 继续排练四声部“茉莉花”[音乐],苗指一袭红裙惊艳登场[色]! 满眼飘红的激励下,大伙儿日臻默契,不信你听[话筒]![导演]20150711茉莉花前半首合声5 @宋昭阳piano @纽约客11432 新景家园(东门)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做research看了篇《纽约客》关于苹果首席设计师Jony Ive的文章,总结为:1.Jony是乔布斯的左右手,是灵魂人物2.肯定了乔布斯的口才和品味,粉碎帮主将设计占为己有的传言3.Apple Watch的想法和设计都是他的4.他对walter isaacson写的乔布斯传极为不赞同5.他有很多大明星朋友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7/20日最新一期的《纽约客》The Really Big One(网页链接)讲到在卡斯卡提亚断层上若爆发9级地震,I-5公路以西(平均约100公里宽)将一篇焦土,700万以上人口直接遭受影响,6个月无电,1-3年无饮用水,3+年以上无医院。政府无力救助,面对灾难,少数服从多数是短视的,科学的力量有限。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默克尔既是铁娘子,也是变色龙。感兴趣的请读纽约客的长篇人物介绍。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阿伦特提出的每个人应当承担的责任,这是值得思索的。这一年,《纽约客》杂志社指派汉娜·阿伦特去报道此事。阿伦特将此次审判纪实成书为《艾希曼在耶路撒冷》。收录的文章,主要是艾希曼事件之后,阿伦特对于“平庸之恶”的回应,以及对纳粹犹太屠杀的评论。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