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下载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不过,她所相信自己正在做的,以及如果她能抽出时间的话,她希望要做的,不是生活在过去之中,而是将它的帷幕拉开,以便能好好地看个明白。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路会很好走,如果你熟知如何轻装上阵的话。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这短短的几个小时使她充满自信,认为她即将回到里面去的那种看来是那么临时将就不能令人满意的生活,只不过是一个短短的插曲,是能轻松忍受下去的。而在它的后面,在那种生活的背后,在一切东西的后面,自有一种光辉,从火车窗子外的阳光里便可以看出来的。夏日农田里的灿烂阳光与长长的投影,就仿佛是那出戏在她头脑里留下的余景。</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朱丽叶知道,在许多人的眼里,她也许是古怪和孤独的——而在某种程度上,她也的确是的。不过在一生中的许多时间里,她也有这样的经验,感觉到自己被人包围着——那些人就是想一点点地吸走她的注意力、她的时间和她的灵魂。</p> <p>对任何一个想吸干你的人都要随和呀,即使他们对你是何许人都一无所知。</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她无法解释,自己也不太明白,她所感觉到的并不完全是嫉妒,而是一种愤怒。并非因为她不能那样地散漫着花钱购物,那样地穿衣打扮。而是因为人们都认为女孩子就应该这样。那就是男人--一般人,所有的人--认为她们应该是的样子。漂亮、当成宝贝似的供着哄着宠着,自私而又蠢笨。女孩子似乎就应该这样,那才有人为之神魂颠倒。这以后呢,又会当上母亲,一心都扑在孩子们的身上。自私倒不自私了,但还是一样的无知。永远都是如此。</p> 而现在,无论承认与否,男人女人的内心中或多或少依然有这样的评判标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逃离》这本书真的有太多要说的。现在说说《侵犯》这一篇。劳莲封闭的自我世界突然闯入了一个疯狂对她好的人,她是喜悦的。在经历了以为是领养验证了不是,对她好的那个人最后得知劳莲不是她的女儿。于是一切喜悦的的现状就像一个破镜子一样支离破碎并且无法愈合。整个过程劳莲都是被动的,或许因为她年纪小或许因为她只是被验证的那个“证物”。 所以结尾写得也很妙趣横生。“劳莲发疯似的要把蒺藜从睡裤上摘下来。她刚把一些粘得不太牢的摘下来便发现它们又粘在她的手指上了。”这里劳莲想摆脱的显然是某种类似蒺藜似的东西,困顿住自己生活的东西。可她太小了,挣脱是不可能的事情。 “她恨死了这些蒺藜,想用双手对着打,也想大喊大叫,可是她知道自己唯一能做的,就仅仅是坐着不动并耐心等待。”这是一个没能逃离出去的故事。然而 谁知道呢,也许劳莲长大后就会像前一个故事中的佩内洛普一样,从此逃离再也不会回来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该责怪的并不是喝酒的事。那同样的结果是在等待着,不论情况如何,不管是什么时候。喝酒,有瘾想喝酒—那不过是分散注意力的某种方法罢了,跟别的方法没有什么两样。</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a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云变的白了一些,薄了一些,偷过来一些散漫的亮光,它们却永远也不会凝聚成真正的阳光,而且一般总是在晚饭之前就收敛罢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这些经历对于现在的她都是一个负担——给予了她一种尴尬的感觉和特殊的哀愁,甚至有一种被剥夺的感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生活的要义,哈里告诉劳莲,就是满怀兴趣地活在这个世界上。睁大你的眼睛,要从你遇到的每一个人的身上看到各种可能性——看到他的人性。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她像是肺里什么地方扎进去一根致命的针,浅一些呼吸时可以不感到疼。可是每当她需要深深吸进去一口气时,她便能觉出那根针依然存在。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这东西是你的光辉宝藏。你却不去想它。一时之间你都不会认识到这是你的损失,如今,它已成为你几乎记不起来的东西了。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 即使你并没有将它束之高阁,即使你每天都靠它维持生活,那又怎样呢?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若是果真好事难圆,那么痛痛快快的了断岂不是更易忍受吗?</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生活中最让人沮丧的事情之一,就是有时候会遇到一些笨嘴拙舌、孤独而又没有吸引力的男子,他们赤裸裸地向她示意,让她明白,她跟他们一样同是天涯沦落人。不过这个男人到不是在这样做。他要一个朋友,并不是一个女朋友。他要的是一个可以搭伙儿聊聊的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她逐渐看出,那个逐渐逼近的未来世界的奇特之处与可怕之处,就在于她并不能融入其间。她只能在它周边走走,张嘴,说话,干这,干那,却不能真正进入到里面去。可是奇特的是,她却在干着所有这样的事,乘着大巴希望寻回自己。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没有 格蕾丝说 她只想把义务教育能免费提供的东西都学到手罢了 以后仍然是去干她编藤椅的手艺活</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她像是肺里什么地方扎进去了一根致命的针,浅一些呼吸时可以不感到疼。可是每当她需要深深吸进去一口气时,她便能觉出那根针依然存在。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朱丽叶读着这封旧信时,一个劲儿地倒吸冷气,所有人在发现自我虚构的那些留存下来、让人感到尴尬的痕迹时,都是会这样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朱丽叶到底是怎么啦?她丝毫没有产生真正的同情心。她感到自己,在心底深处,是在抵制这个可怕的长篇悲情故事。当故事里提到开裂的上颚时,她真心想做的是哀叹一声“行了,别再往下说了。” 她知道自己是不对的,可是这种感觉就是不肯退去。她害怕再说上一句,她的嘴就会将她那颗冷酷的心如实暴露了。她担心自己会对山姆说“这整件不幸的事又有什么了不得的呢?莫非能使她成为一位圣徒?”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朱丽叶知道,在许多人的眼里,她也许是古怪和孤独的——而在某种程度上,她也的确是的。不过在一生中的许多时间里,她也有这样的经验,感觉到自己被人包围着——那些人就是想一点点地吸走她的注意力、她的时间和她的灵魂。而她呢,通常总是由着他们这样做的。 别冷落了人家呀,待人要友好呀(特别是如果你没有什么人缘的话)——这是在一个小镇上、在一个女生宿舍里,你都会学到的东西。对任何一个想吸干你的人都要随和呀,即使他们对你是何许人都一无所知。</p> 曾有过同样感觉所以非常有触动。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公司培训的时候带了这本书,看的我想吐。。。翻译太shit,所有的状语全都用破折号来在句子后面补充,看的莫名其妙,情节神马的完全记不住,满眼都是破折号,破折号 —— —— —— —— ——破折号,破折号、、、、、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事情全都在一天里、在几分钟之内便被破坏了,而不是像这类事情往往会的那样,是经过反反复复、走走停停、希望与失望,漫长的拖延,才彻底垮台的。若是果真好事难圆,那么痛痛快快的了断岂不是更易忍受吗? 不过临到自己头上时,人是不会真的这样想的。若冰便没能这样。时至今日,她仍然是但愿自己没有错过那个机会。她绝对不想在自己的心里给命运的播弄空出半点感激的位置的。不过想清楚之后她倒是会很高兴自己有机会发现个中玄机的。也就是说,至少是——发现一切其实都未受到触动,就在粗暴的干涉即将到来之际。它使你非常气愤,但是还是会感受到远处传来的温暖,而且丝毫不会有羞愧之感。 显然,他们当时进入的是另外一个世界。一如任何一个在舞台上虚构的世界。他们脆弱的安排,他们仪式的接吻,有鲁莽的信心主宰者,他们竟会一门心思地相信一切都会设想往前发展。再这样危险的布局下,只要往这边或者那边移动一分,事情便会落空。 若冰的一些病人相信,数字和牙刷都必须放在一定的位置,鞋子必须朝着正确的方向摆,买的步子应该不多不少,否则一定会遭到报应的。 如果她在这件事上未能成功,那必定是因为绿裙子的关系。由于洗衣店里那个女人那个生病的孩子,她穿错了一条绿裙子。 她希望能把这件事情告诉什么人。告诉他。</p> 这篇《播弄》这这本短篇小说集里面最唯美的。但看完之后唯一的感觉只有no zuo no die。 之前觉得朱丽叶那样为了一封信抛下一切去找只有一面之缘的男人很不理智,很莽撞。但看到若冰这样,两人明明相恋却故作浪漫地不写信不留地址,简单说个来年相聚也没有约个具体时间,真的傻透了。 觉得朱丽叶蠢,不理智,因为她的举动给她带来的并非是一个美满的结局。埃里克是个渣男有关,聪明漂亮读博士的大学生为一个花心渔夫抛下一切,作为女性怎么看怎么不爽,典型被情感冲昏头脑。但如果埃里克是个有担当的痴情男子了,我可能就会感叹面对爱情还是勇敢一点的好了。就如同若冰的情况。 如果她没那么顾及,主动去找丹尼尔,而不是死守那个约定,等待命运的播弄,或许她又会有另外一种人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德尔芬没说一个字。她把耳饰接了过去,两个人连手指都没接触到。可是今天晚上第一次,她和劳莲面对面的相互看到了。德尔芬的眼睛大睁着,片刻之间那里出现了一种熟悉的表情,那是嘲弄与阴谋的神情。他耸了耸肩,把耳饰放到兜里。这就是全部的情况——从此时起她仅仅是看着哈里的后脑勺。</p> 德尔芬当年放弃女儿,后面选择堕胎都是因为自私,直到自己无法生育才想起有个女儿。处心积虑接近了劳莲,想要揭出真相,但这个真相对她来说是个毁灭性打击。 总的来说,这个女人是咎由自取。不过给这个本来和谐的家庭带来了伤害,解开了艾琳和哈里不想提及的旧伤疤,更是伤害了劳莲。她并不怎么在乎劳莲(即使是她真的女儿),她在乎的一直是她自己。她对劳莲的亲切都是伪装,如果哪怕有一分情感在,最后真相揭开也不会如此冷漠,甚至露出嘲弄和阴谋的神情。 试想,如果这个劳莲,是她的劳莲,又会是怎么结果?多变会继续伪装慈母的样子,想方设法将劳莲带走。不过最后她始终会露出她阴冷的本性的。 <p>她的。我们的。 有什么东西在刺痛劳莲裸着的脚踝。她往下摸,发现一丛丛的蒺藜贴在了她穿着睡裤的双腿上。 “我粘上雪底下的蒺藜了。我粘上了上百个蒺藜了。” “回到家里我会帮你摘掉的,”艾琳说,“这会儿我干不了。” 劳莲发疯似的要把蒺藜从睡裤上摘下来。她刚把一些粘得不太牢的摘下来便发现它们又粘在她的手指上了。她试着用另一只手帮着去摘,可是很快,她所有的手指上都沾满了蒺藜。她恨死了这些蒺藜,想用双手对着打,也想大喊大叫,可是她知道自己唯一能做的,就仅仅是坐着不动并耐心等待。</p> 蒺藜到底暗喻什么?我觉得指的就是德尔芬。在这场养女风波里面,受伤害最严重的就是劳莲。德尔芬对她的亲切、友好都是阴谋,都是有目的的,一但发现她不是她需要的,德尔芬立刻就抛下了劳莲,完全不顾她会受到何等伤害。劳莲想要装作不在意,她终于将心中最大疑惑解除,但她失去了那个友好的德尔芬。德尔芬给她带来的伤痛只能由时间慢慢来磨平。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事实上,她直到今天仍然记不起来他说了再见的话没有,还是他只是抱住了她,将她拥在双臂里——抱得那么紧,那么持久,转换着压紧着她的部位,似乎只有两只胳膊已经不够用了,她为他围裹着,他的身体既强壮又很灵巧,同一时间里既是在索求又是在施予,仿佛是在告诉她,她放弃他是错误的,一切都是可能的,可是接着又说她没有错,他不过是想要在她身上留下自己的印记,然后就要走开的</p> 我有点纠结尼尔到底是酗酒之后的交通意外,还是自杀的。个人还是倾向于自杀。 说回本篇《激情》,很喜欢女主格雷斯。因为她做了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那就是否嫁给一个你不爱的人。莫里条件真的很好,格雷斯也有些喜欢他,但那不是爱情。她对他男朋友母亲更加喜欢。男朋友可以将就,当丈夫过一辈子就不行了。她早就想逃离,只不过缺一个契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朱丽叶三部曲中,最喜欢的就是这篇《沉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看这篇文之后,虽然感觉有点悲凉,但却还是有种治愈的感觉。 按照时间顺序,就是朱丽叶上一张探亲的时候,埃里克出轨和她好朋友克里斯塔又旧情复燃一把,十二年后才东窗事发。为此朱丽叶的世界开始坍塌,夫妻两人关系尴尬。然后这个时候埃里克出海打渔死了。 这件事情给朱丽叶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离开了封闭的小镇,从新融入社会,找了一份电视台的工作,小有名气。虽然为埃里克去世悲伤,但她的生活更加的多姿多彩。 这一切直到女儿佩内洛普出走为止。她的世界又开始了变化。从悲伤仓皇,到后面淡然。 最后,好闺蜜克里斯塔(如何能和丈夫前情妇成为好友真的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去世,朱丽叶离开电视台,开始做起自己研究,沉浸在书堆里。 似乎看着很悲凉,中年丧偶,女儿成年之后就离开不再联络怎么看怎么让人绝望,年老之后朋友去世,但朱丽叶还是调节过来了。她有自己的生活,她一个人也活得很轻松,很自在。 想想年老之后,偶尔有兴趣相投的异性交谈,不必担心女儿的生活,有自己喜欢的文学,偶尔打点工当情趣。在乎的人离去,自己虽然悲伤但不会为此崩溃,我自己的日子过得好好的,这才是独立。能做喜欢的事情,按照自己觉得舒心的生活方式生活,这才是自由。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123 <p>这个梦里充满了说不清道不明的恐怖。倒不是那种吓得你险些魂不附体的恐怖,却是能从你血管的最狭窄初穿过去的那一种。</p> 莎拉情况不妙,但他父亲对于莎拉已经习惯,而且和女佣艾琳有了几分说不清道不明。莎拉还没死,他的父亲已经在长久的陪侍病患过程中看开,随时可以开始另一段人生。朱丽叶虽然和埃里克有了佩内洛普,但还没有结婚,她心中的家其实还在父母这里。然而莎拉过世,父亲再成立家庭,这个家就真正不存在了。这才是她所恐惧的吧。 P133 <p>朱丽叶读着这封旧信时,一个劲儿地倒吸冷气,所有人在发现自我虚构的那些留存下来、让人感到尴尬的痕迹时,都是会这样的。与记忆的痛苦相对照,她不由得要为自己巧妙地美化手法而惊诧不置了。接下来她寻思,当时必定是发生了一些变化,具体的情况她就记不得了。是关于家在何方的理念上的变化。不是指和埃里克在鲸鱼湾的家,而是更早的年代的家,在她整整一生之前那个时代的家。 因为你试着去保护,想竟可能好的、时间竟可能长久地加以保护的,总是发生在家里的那些事。</p> 《匆匆》写的朱丽叶在母亲萨拉临终前的探亲故事,细腻的描写之后,无不透露出一股子凄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53 <p> 我时常会想起你 我是时时刻刻都会想起你的哟 那只不过是人们企图安慰人时所说的套话,或者是想继续对别人其控制作用是所说的话。</p> 女主其实是非常聪明理智的女人,为了一封信就前去找那个一面之缘的男人她自己也知道不靠谱,可管不住自己的心。 P55 <p>她的那几个教授都很喜欢她——时至今日还有人愿意学古代语言他们便已经感激不尽,更何况是这么有才能的一个人——不过,他们也很担忧。问题就在于她是个女孩。她一旦结婚——这是很可能的事,因为以一个女学者来说她长的不算难看,一点儿也不——那就是浪费了她自己还有他们的全部辛勤工作,但是如果她不结婚,那她没准会变得高傲与孤僻,而且很可能在提升的问题上会输给男士(他们更需要提升,因为得养家),于是他就无法像男士那样,坚守自己对古典文学的独特选择,而是转而去接受一般人认为这门学问不切实际并枯燥乏味的看法,最终与致分手。故意的选择对于男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他们大多数人还是能找到女人愿意嫁给他们的。但反过来情况就不一样了。 所以当可以去教书的机会出现时他们都劝她接受。这对你有好处。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吧。去体验一下真正的生活吧。 对这样的劝告朱丽叶已经听惯了,但扔就有些失望,因为它们来自这些男人,他们仿佛自己不曾在真实的世界里吃过裤头似的。在她长大的镇子里,她的智力水平往往被归入到跛子或多张了一只拇指的人同一个类别里,人们总是迅速地指出与聪明必然共生的一些缺点——她连缝纫机都玩不转啦,她连打一个小包裹都打不利索啦,或是指出她连内衣都撸到外面来啦。她以后会成为怎么样一个人你,这真是个问题呀。 连她自己的父母也想到这上头来了,虽然他们一向是很以她为骄傲的。她母亲希望她能多结点人员,因此就催出她去学溜冰和弹钢琴。这两样她学得都很不情愿,也没有学好。她父亲就只是希望她能融入社会。你必须得让大家接受你呀,他告诉女儿,不然的话,他们会让你的日子过得一团糟的。(他却不顾这样的事实,那就是他们自己,特别是朱丽叶的母亲,他们也并没有怎么融入社会,可是活得也不算特别惨嘛。也许是父亲怀疑朱丽叶不会像他们自己这么幸运)</p> 女主最后的选择还是印证了她教授们的担心。 P58 <p>朱丽叶知道,在许多人的眼里,她也许是古怪和孤独的——而在某种程度上,她也的确是的。不过在一生中的许多时间里,他也有这样的经验,感觉到自己被人包围着——那些人就是想一点点地吸走她的注意力、她的时间和她的灵魂。而她呢,通常总是有着他们这样做的。 别冷落了人家呀,待人要友好呀(特别是如果你没有什么人缘的话)——这是在一个小镇上、一个女生宿舍里,你都会学到的东西。对任何一个想吸干你的人都要随和呀,即使他们对你是何许人都一无所知。</p> 和女主有同感吧。 P89 <p>“你来了呀。” 她从他的声音里听出他是要她的。她站起来,全身发麻,见到他和自己记忆中的那个人老了一些,胖了一些,动作也更加粗鲁了。他逼近她,她觉得自己通体从上到下都给抚触搜索遍了,只觉得全身都沉浸在轻松当中,都快乐的不知怎么才好了。这是多么的令人惊异呀。但又跟失望气馁的感觉是何等的相识呀。</p> 其实女主是失望的。在知道她不过是埃里克旅途中一段不算成功的艳遇,知道他到底是怎么一个人,被恋情蒙蔽的眼睛还是看清他真是面目。她的理智很多次都告诉她她做了糟糕的选择,可后面还是留下来了。 爱情更多的是冲动,女人常常因为爱情蒙蔽了理智,甚至不相信自己的直觉。任凭荷尔蒙驱动,作出许多日后后悔的事情。 《机缘》这篇,讲的就是朱丽叶在一次旅途中,和一个叫埃里克的已婚男子相识,和他看星星看月亮谈了一晚,陷入恋情。最后为了这个有着瘫痪妻子,有着许多情人的男人,抛弃学术的事情。 我把她看成短篇的《理智与情感》,朱丽叶最后选择了埃里克。其实很多时候女人都是跟着感觉走的,尽管她们的理智都告诉她这是错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8 <p>起初,它完全是克拉克的小宠物,跟着他满处跑,在他跟前欢跳争宠。它像小猫一样地敏捷、优雅、挑逗,又像情窦初开的天真女孩,常常惹得他们喜欢得乐不可支。可是再长大些之后,它好像更加依恋卡拉了,这种依恋使得它突然间变得明智,也不再那么轻佻了——相反,它似乎多了几分内在的蕴藉,有了能看透一切的智慧。</p> 弗洛拉简直就是另外一个卡拉。 P34 <p>一种生活,一个地方,选择了它仅仅为了一个特殊的原因——那就是那里将不会包括克拉克。 她现在逐渐看出,那个逐渐逼近的未来世界的奇妙之处与可拍之处,就在于,她并不能融入其间。她只能在它周边走走,张嘴,说话,干这,干那,却不能真正进入到里面去。可是奇怪的是,她却在干着所有这样的事,乘着大巴希望能寻回自己。如同贾米森太太会说的那样——也像她自己满怀希望可能会说的那样——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手里。不再有人会恶狠狠地怒视她,不再有人以自己恶劣的心绪影响着她,使得她也一天天地愁眉不展。 那她还能去关心什么呢?她又要怎样才知道自己是不是还是活着的呢? 在她正在逃离他的时候——也就是此刻——克拉克仍然在她的生活里占据着一个位置。可是等逃离告一结束,她自顾自往前走自己的路时,她又用什么来取代他的位置呢?又能有什么别的东西——别的人——能成为如此清晰鲜明的一个挑战呢?</p> 曾经抛下一切跟着克拉克逃离了家庭,逃离了生活。而这次被克拉克困住的卡拉却没有了逃离的勇气。 P47 <p><她像是肺里什么地方扎进去了一根致命的针,浅一些呼吸时可以不感到疼。可是每当她需要深深吸进去一口气时,她便能觉出那根针依然存在。/原文结束> 结束逃亡,克拉克对卡拉好了许多,日子似乎幸福好了起来。直到西尔维娅的信告诉她弗洛拉的事情。卡拉才明白,她永远都无法在寻找回自我。 <p>随着干燥的金秋时节的来临——这是个鼓舞人的、能收获的季节——卡拉发现,对于埋在心里的那个刺痛她已经能够习惯了。现在再也不是剧痛了——事实上,再也不让她感到惊异了。她现在心里埋藏着一个几乎总是对她有吸引力的潜意识,一个永远深藏着的诱惑。 她只需要抬起眼睛,朝一个方向望去,便知道自己会往哪个方向走。在干完一天的杂活后,她会作一次傍晚的散步,朝向树林的边缘,也就是秃鹫在那里聚集的枯树的跟前。 接下去就能见到草丛里肮脏、细小的骨头。那个头盖骨,说不定还粘连着几丝血迹至今尚未褪净的皮肤。这个头盖骨,她都可以像茶杯似的用一只手捏着。所有的了解,都捏在了一只手里。 也可能不是这样。那里面什么都没有。 别种情况也可能发生。他说不定会把弗洛拉轰走。或许将它拴在货车后面,把车开出去一段路后将它放掉。把它带回他们最初找到它的地方,将它放走。不让它在近处出现来提醒他们。 它没准是给放走的呢。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卡拉不再朝那一带走了。她抵抗着那样做的诱惑。</p> 克拉克将对卡拉逃离的愤怒完全发泄到弗洛拉身上,如果不是弗洛拉出现说不定找到他粗暴对待的就是西尔维娅,或者是卡拉。他对卡拉的好,是因为她的顺从。而卡拉在顺从中渐渐失去自我。她心里深处还是给自由、自我保留一点点空间,却不敢再追求。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334 这样的事在你的一生中只会遇到为数不多的几次——至少,只有很少的几次,如果你是个女人的话——你会猝不及防地遇到,简直让你措手不及。那情况就跟你在噩梦中的景况一样糟糕,例如穿着睡袍走在大街上,或是只穿了睡服的上半截,却丝毫也不在乎。 P353 他们在职业上成了夫妻搭档,睡在一起吃在一起也一起旅行,接近得似乎连呼吸的节奏都是一致的。可是却永远都不,永远都不——除了因为要对观众负责而必须共同负担——永远都不能做到目光对视,因为生怕会在那里看到什么过于可怕的东西。 P355 得以赦免的感觉使得周围的空气都明亮了起来。那么澄澈,那么有力量,使得南希觉得在这种感觉的攻击之下,已知的未来就像肮脏的枯叶那样被疾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