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唐宋词十七讲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完了叶嘉莹 的唐宋词十七讲 (迦陵讲演集),评价为 5 颗星。 网页链接 分享自Kindle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一篇转载博文《[转载]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1-我今天要讲的内容是唐宋词》[转载]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1-我今天要讲的内容是唐宋词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为谁粉碎到虚空》小记:最近在读的书是叶嘉颖的《人间词话七讲》《唐宋词十七讲》,勾起对唐宋词之喜爱。某夜,与辛夷、溯之、锦瑟、卿云小聚。是时,状态各不一而具,有人或曰阶段性终结,有人正背负沉为谁虚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学霸60#今天:单词打卡;读《唐宋词十七讲》第一讲;做试题。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想起之前看叶嘉莹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说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词者,歌词也。从阐释学角度,我们欣赏一篇词,有语序轴和联想轴,一个语言符号很容易会想到自己的境遇,“众女嫉余之峨眉兮”,连屈原也会用峨眉这样的符号比喻自己的美好品质,所以林夕先生说大众的欣赏都是弱水三千取一瓢饮,也不尽然。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蔷薇书架# 叶嘉莹《小词大雅》。比起《唐宋词十七讲》来说,这本更主要集中在词所蕴含的意义——比起诗,词最初是游戏之作,但就是这些“小词”里,蕴含许多传统文人幽微思绪。叶先生的讲座集合,虽是口语化,却只见先生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让人沉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总觉得自己始终是写得太过隐晦,可是自己的重点全然不在发生的事上,而在这个大事件中主人公的情感上,所以只好写随笔,写散文。写小说总是会弃,又觉得对不起自己。这几天一直在慢慢啃唐宋词十七讲,私以为自己的风格与韦庄类似,当然功底是大不如人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一篇转载博文《[转载]《唐宋词十七讲》》[转载]《唐宋词十七讲》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唐宋词十七讲今天重读完毕。阅读的过程就是改变自己的过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初中时读《唐宋词十七讲》,惊为天人,至少读了三遍。 //@马伯庸:几年前有幸听过叶先生的讲座,她全程三小时一直站立,清声慢吟,风度令人心折。 //@沧夜:“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论男神在《君主论》中的第一次出场(笑),总觉得自己看的书跟别人不一样呢。。算了,继续看,估计今晚或明天看完。但是看完《唐宋词十七讲》就真是不知何时了,看这种书时总拿笔抄词,又总结诗人风格,甚为麻烦。但看完《君主论》后倒也想总结一下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叶嘉莹,1924生。华裔加拿大学者。号迦陵。北京人。幼承家学,喜唐诗宋词。著有《迦陵论词丛稿》、《迦陵论诗丛稿》、《中国古典诗歌评论集》、《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灵鳛词说》(与缪钺合作),以及《唐宋词十七讲》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叶嘉莹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才发现,自己以前写的那真不能叫词。[衰][衰][衰]一本古诗词方面的书,再版十几次,可见这本书的优秀!@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值得信赖!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阅读时刻#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晏殊】“‘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人总是怀念过去,又总是梦想将来,但你所能掌握的,你真正要做的,实在是你眼前所能够努力的事情。”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胖花读记#之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500多页,已读毕,过程有乐趣有枯燥,相比前两本,本书让我多了解了诗词家的身世和一些鉴赏古诗的理论方法,但由于是作者演讲集的整理,常常时间受限很多古诗并没有品评,总之全而不精。所以至今还对大一读过的那本专门讲杜诗的鉴赏集念念不忘,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千载以下,无论识与不识,解与不解,都知是好言语矣。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_温庭筠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_温庭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