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金石学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特别搞笑的是,上次看到北大念古文字方面的文学博士在读生,调侃网友说“我们搞学术的”如何如何,又说“从小父辈就是搞学术的”,自鸣得意。研究一下古文字写法确实有意义,但这也算“搞学术”?虽然很喜欢古文字和金石学,但觉得这和科学比起来,可以忽略,不懂科学却以为自己把学术给搞了,太可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毕沅极注重历史和地理的关系,广征博采,完成了王隐《地道记》和《太康三年地志》的辑佚、《山海经新校注》等书。在金石学上,他广加收集铜铭碑刻,编辑成《关中金石记》、《中州金石记》、《山左金石志》、《三楚金石志》、《两浙金石志》等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绞转”是古人用笔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用以解决在转换运动方向时保持中锋的方法之一。清人包世臣即已讲到“绞转”,这并不是什么当代人的新发现。随着清代碑学和金石学的兴起,书家开始认真研究秦汉篆隶的用笔。遂有“中原古法”之说。——何应辉课徒稿之笔法的演变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宋代金石学发达。王国维说,“近世学术多发端于宋人,如金石学,亦宋人所创学术之一。宋人治此学,其于搜集、著录、考订、应用各面,无不用力。不百年间,遂成一种之学问。”中国的考古学其实是在宋清两朝的金石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今天考古学界还在使用的青铜古器名称,如钟鼎簋,“皆宋人之所定”。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洪园底蕴#【钱塘望族】杭州洪氏家族历经宋、明、清三代,800年间辈出人才,在政治、军事、外交、新史学、金石学和戏曲等领域都取得了后人难以超越的成就。在庄严肃穆的“钱塘望族”、“洪氏宗祠”,在展品丰富的“洪氏家族文化展览馆”中,,人们可以深深感受悠远的家族文化带来的历史厚重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窑变釉三繫梅瓶《大清乾隆年製》款。梅瓶圆肩敛腹,窑变釉流淌繁複,华丽夺目,成功结合盛清造瓷技术与时兴之金石学,以模造双繫环与弦纹,配合新发展的窑变釉,别有新意诠释高古青铜器形。雍乾官造窑变釉瓷,反映帝王倾慕宋代钧瓷之心。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金石学家喜欢对铜器、碑石上的文字,图案进行研究,宋朝石鼓文和清末甲骨文,是金石学重要里程碑。金石学家需要懂文字学,历史,书法,文学,图画等,能断代。有些时候,还要懂物理、化学、考古学。中国文化渊源流长,中国历史浩瀚璀璨,古人留下的金石铭文,如今很多难以诠释。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雨辰带你看世界# 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是唯一一家民营资本创建的文字类专题博物馆,藏品主要分为以下几类:汉晋刻文砖铭、北魏削文瓦铭、历代碑刻及金石学史料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若能得金石之精妙,天下事必做壁上观!——近日学习拓片及金石学心得。 洛阳·西南隅街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殷就是朝代“商”墟就是废墟 在商代王宫的遗址上建起来的博物馆殷墟展示的文物都是无价的 比如商朝人的稻谷化石 青铜器里装的酒 盛放的猪肉......殷墟的发掘,是中国传统金石学与西方田野考古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近代考古学兴起的标志[放大镜] 安阳·殷墟博物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傅山开启了17世纪从传统帖学转向碑学的路程。晚明尚奇的文化为傅山提倡的拙和丑的美学观奠定了基础。明朝的灭亡给传统士大夫予以当头棒喝,从而反思史学,开启朴学之路。金石学和文字学都对书法有深刻的影响,傅山也成为了那个时代最后一位草书大师,之后的世界则选择了古朴的篆隶书写。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书记*白谦慎《吴大澄和他的拓工》补7.5、7.6】 吴大澄(1835~1902)清代官员、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 对于访碑拓碑研究金石学主要受黄易翁方纲的影响。与王懿荣,叶昌炽,潘祖荫,陈介祺,左宗棠,张之洞往来甚蜜,与吴云是师生关系。任陕西学政,广东巡抚,河东河道总督期间多次派拓工拓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考古随笔#金石学的兴衰与传承创新:金石学的“金”,主要是指青铜器及其铭文,“石”是指石刻而且主要是指石刻文字。为求将文字资料保存永久而刻于石上,特别是铸于青铜器上,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在汉代时,存于简帛上的先秦文献已相当残缺,故商周青铜器铭文与东周以后的石刻文字资料已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艺术市场】杂志本期刊发《金石学与近现代书画中的金石味道》专稿。对于新时期金石复兴多有益处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杜教授 清华大学研究员谈晟广 黎旭兄 九喜兄多有高见 余亦忝列其中[握手][抱拳]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北宋一朝,英才俊杰蓬勃蔚起,名臣硕儒项背相望。不仅有“峨眉三苏”,还有“蓝田四吕”: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吕大临,四兄弟先后进士及第,排行老幺的吕大临,才华横溢,情趣高雅,在理学和金石学方面成就非凡,#国小博讲述#“金石鼻祖”吕大临“金石鼻祖”吕大临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产生在清代金石学复兴背景下的砖砚,一度盛行,成为文人表现自己高尚趣味的标志,甚至到了以有无来定雅俗的地步。中国传统文人向来将人生意义和生命的延续牵系于文字之上的,期望文字负载自己的思想——与金石同寿而不腐,金石学的产生与发展是基于此种对于文字的心理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