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国学研究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国学研究院[doge]请问你对易学风水有兴趣么?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来他的国学研究也有问题啊!我们需要弘扬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但是把传统文化当做摇钱树和核心财源,算不算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 //@徐晋如:郭教授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止善的新为亲,还煞有介事地解释说是亲近民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研究历史,不是沉溺于历史,然后打击当下,放弃未来。研究,方向应该着眼于当下,面向未来。研究国学,经济,哲学,也一样,不能光学孔乙己,咬文嚼字,然后就自封大师,法师。我提倡不读书,是要弟子们不死读书,不读死书,当活死人。光摇头晃脑,之乎者也,光讲仁义道德和法治,脱离人性,没意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真喜欢陈丹青的这幅《国学研究院》!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乔力受邀参加第三届北戴河国学论坛2015.8.11河北秦皇岛: 乔力(左)与秦皇岛国学研究会会长燕山大学教授郑安纲 两度参会,眼神依然澄澈 乔力作文,踏踏实实地和您的孩子一起成长! QQ一对一上...文字版>> 网页链接 (新浪长微博>> 长微博_长微博工具_长微博生成器:新浪长微博官方网站)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东安举办建设“中国德文化之乡”系列讲座】 8月14日,东安县举办建设“中国德文化之乡”系列讲座,邀请中南大学国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立夫,中南大学客座教授、资深策划人黄本理授课。东安举办建设“中国德文化之乡”系列讲座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CECU华夏国学研究院#【国学诗词500句】倾心奉献~~~千古绝唱,字字玑珠,[推荐]值得国人收藏学习!@杜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弘道预告(8.16)】由弘道书院、常州大学国学研究院联合主办,道南书院承办,首届中国青年儒学论坛将于2015年11月下旬在常州大学国学研究院举行。论坛面向全国各大高校及研究机构中从事儒学相关研究的人文社会科学各专业青年教师与博士生,将围绕当代儒学研究之议题进行研讨。详见长微博,欢迎报名!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为啥要临帖?看着好看不就行了,又不是研究国学[真心英雄佟大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2015年05月01日《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谈中国当前的形势与任务》(全216分钟)南开艾跃进: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谈中国当前的形势与任务】@南开艾跃进 南开大学教授,军事学军事思想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国学研究会副会长,最受欢迎教授。讲座内部:一、七十年后再谈中共的抗战的中流砥柱;二、国际形势和战略构想;三、国内的形势。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天上人间此佳偶:管道升与赵孟頫的审美婚姻生活》白路天津市国学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天上人间此佳偶:管道升与赵孟頫的审美婚姻生活“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天上人间此佳偶:管道升与赵孟頫的审美婚姻生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最近研究国学诗文那些都被洗脑了,因为还没那个耐心回去重新恶补文言文,就暂时歇一下转去轻松向看几本古言小说。然后就翻到《凤囚凰》,终于见着那位传说中“一见误终身,不见终身误”的容止公子[doge]说实话看的时候脑子里一直脑补的容止当是御座黄山殿那样啊([doge]想当年山殿的cos真是风华绝代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对传统国学的研究,王国维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是真正的学问大家。王国维本人自称“诗经十之有二不懂,尚书十之有五不懂”,可见随着年代久远,后人难解本意。再加上历朝历代的知识分子对上献媚,又被注解成“为皇所用”。现代人更不求甚解,把论语生生地讲成了心灵鸡汤,怕孔老夫子也要火冒三丈吧。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CECU华夏国学研究院##国学知识# 有了它,从三皇五帝到清末的那些事儿,基本不懂也能装懂了。转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柔弱胜刚强啊。水表面看起来很柔弱,但是很有原则性,流向很坚定,遇到艰难险阻,水可以推倒它,也可以绕过它,也可以持之以恒水滴石穿,最后胜利的一定是水。没事儿研究研究国学,就知道怎么修身养性与养项目。项目与流量都是养出来的。大道无形、大音希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然则水到渠成,顺势而为,再往前跨出一步,中国梦实现指日可待矣。试观清朝崛起于东北,入关取代衰败的明朝,开疆拓土,国势鼎盛,冠于全球,即是一例。东北振兴之成败,不惟局限于一个区域,涉及国运隆替。对国学精髓素有研究者,对此,当有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