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霍乱时期的爱情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加西亚 马尔克斯 神一样的跨时空抽穿开头 霍乱时期的爱情和百年孤独的开头,跟杜拉斯的 情人开头“我已经老了” 真的绝配[抓狂]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每天读书半小时#第二百九十八日 “他的过去唯一的参照点就是与费尔明娜 · 达萨短暂的爱情,只有和她相关的事才能让他找到岁月的支点”——《霍乱时期的爱情》 杭州·长河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时候费尔米纳突然就不喜欢那个她特别迷恋,不惜一切要在一起的羸弱苍白的阿里萨了,嫁给了别人,初读时不解,现在依旧不甚了解,但是回首时绝对难以置信曾经如此疯狂。昔年之事,回首惘然。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书札记104#《霍乱时期的爱情》马尔克斯讲了两种爱情,一种因充满荷尔蒙悸动的一瞥而一眼万年,一种用家世背景相貌而量身打造却在漫长共度的时光里而历久弥新焦不离孟。哪一种才是生命永恒的主题。讲故事的人也说不清楚。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在霍乱时期的爱情简介看到他们20岁时想结婚但没结因为他们太年轻他们80岁时想结婚但没接因为他们太老了好了我觉得要熬夜看掉它了[强壮] [强壮] [强壮]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霍乱时期的爱情》 我的评分:★★★★★ 主题是爱情,也是孤独。 金句很多。 人心的房间比婊子旅馆里的客房还多。 诚实的生活方式其实是按照自己身体的意愿行事,饿的时候才吃饭,爱不必撒谎。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完《霍乱时期的爱情》 总感觉细思极恐 这篇宏伟的爱情巨著 用我厌世的角度来看 都是在主体的个人感官中活的舒适且自由 无关他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霍乱时期的爱情》第二遍,关于孤独,关于爱情,关于死亡,关于等待,关于宿命,关于绝望…… 太原·兴华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56//100#河海大学阅读100天# 看了《霍乱时期的爱情》,我越来越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爱了,但又感慨那持久永恒的爱。心里的背叛和身体的背叛,哪个更可恶呢?或者,真的有永恒吗 @河海大学水云文学社 @南方Floyd 南京·秣陵街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完了韩寒的《一座城池》,说实话,他还是适合调皮犀利的短小杂文。至于长篇,至少我个人无感。深吸一口气!准备开始加西亚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去年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才读完他的《百年孤独》,至今仍心有余悸。不过从下半年开始,阅读能力有所恢复,希望能对我拿下这本大部头有所帮助!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kindle阅读记录# 昨天看完。想起第一次看马尔克斯还是高一时候的《百年孤独》…嗯没有理解。霍乱时期的爱情较百年孤独更是平实的叙述,像是冗长的絮絮叨叨的文艺片。不知道如何评价乌尔比诺与费尔明娜或者阿里萨与费尔明娜之间的爱情。这本书写了太多种类的爱情,毕竟我都没了解过爱情。几年后再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霍乱时期的爱情# 读到这里‘…上帝的旨意…’,我为译者而感动。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也许,我不是一个好的读者…… 让我一直回味的不是等待了半个世纪的爱情,而是那个“我穷尽一生,却还是没能陪你走到终点”的爱情……我可以包容,你喜欢的所有;我可以改变,你希望的所有;我可以陪伴,你走过的所有。即使,“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爱你”……《霍乱时期的爱情》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霍乱时期的爱情竟然真的只是一部爱情小说……一脸蒙逼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爱情和其他魔鬼》| 这本书里的爱情类型应该是我比较喜欢的,但由于马尔克斯的写法,反而变得不太感冒。跟看《霍乱时期的爱情》感觉一样,总觉得情节太散,大段看得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事。所以说,大师虽牛,也不能符合每个人的口味啊!看到现在,我最喜欢的居然是他口碑较差的那本《苦妓回忆录》。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七月末的今天,看了两部电影。一部《霍乱时期的爱情》,原著作者马尔克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世人接触更多的则是他的另一部不朽著作—《百年孤独》。还有一部全英文对白的电影《老人与海》,画面明朗,深刻。原著作者海明威,诺贝尔奖获得者,抑郁症自杀者。经典,便是跨越国度,种族,年代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