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只是突然想起《约翰克利斯朵夫》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未来的老公,他一定看过《约翰克利斯朵夫》。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很多外国文学作品的名字直接用主人公的名字,看上去很有美感,比如,约翰克利斯朵夫,洛丽塔,简爱,高老头。。。如果国内起书名,用主任公名字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李春花,王冬梅,赵铁兵,隔壁老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学生编导的戏 失物招领 表演值得雕磨 但已然值得一看了 这也是小剧场存在的更重要的意义。p.s. 见到王翔老师本人 p.p.s 洗手间一角居然摘写的是约翰克利斯朵夫。 北京·中央戏剧学院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上海一百年的痛:她比傅雷更不应被忘记(李银昭)源自《美文》》不应该不知道傅雷。爱好文学的人,大都读过傅雷翻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这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至今都是世界文学顶峰上的顶峰。上海一百年的痛:她比...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在《约翰克利斯朵夫》里,罗曼罗兰对音乐的看法真的击中人心。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创造,所以我生存。——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阅读全文: 网页链接 下载LOFTER客户端: 移动客户端下载)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啊,甜蜜的回忆,亲切的形象,好似和谐的音乐,会终身在心头缭绕!……至于异日的征程,虽有名城大海,虽有梦中风景,虽有爱人倩影,其刻骨铭心的程度,决比不上这些儿时的散步,或是他每天把小嘴贴在窗上嘘满了水汽所看到的园林一角……——《约翰 克利斯朵夫》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有些人20岁就死了,等到80岁才被埋葬!——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成都·天府街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拾遗物语爱好文学的人,多读过傅雷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喜欢美术的人,多读过傅雷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研究音乐的人,多读过傅雷写...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约翰克利斯朵夫# 克利斯朵夫,U deserve better。 这两天,看着朵夫的各种暧昧,各种狗粮塞满了宝宝的胃[喵喵][喵喵],直到萨皮纳走了,能身同感受到绝望悲切的痛,而后实在无法接受阿达为了测试和控制朵夫的情感,而和他弟弟恩斯德搞破鞋[喵喵][喵喵],简直受到一万点伤害。[doge][doge][doge]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杨大侠##杨大侠萌萌哒#大侠凭什么赢得尊敬?凭永不放弃的侠义良知。中文版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献词说:“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大侠的一生,似乎诠释了这个论断。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1.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音乐小说”,这不仅是因为小说写的是音乐家的一生,而且整部小说无处不富有音乐色彩。 2.《恶之花》是夏尔·波德莱尔的一部诗集,该作品兼具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特征。 3.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老人与海》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1.罗曼·罗兰凭借《约翰·克利斯朵夫》一书获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2《恶之花》是夏尔·波德莱尔(1821-1867)的一部诗集,被誉为法国“伟大的传统业已消失,新的传统尚未形成”的过渡时期里开放出来的一丛奇异的花”。3.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老顽童张定华 张老师,今夏赴贾科梅蒂展,看到他的最后一个模特Lotar的坐像,就想起您画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了,克利斯朵夫在逃亡路上遇见一个已疯的曾经著名过的作家,天天端坐着“等待复活”。那姿态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过了二十多年,仍然能被立即唤起记忆[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