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史三书下载
治史三书目录
序言
一 原则性的基本方法
(一)要“专精”,也要相当“博通”
(二)断代研究,不要把时间限制得太短促
(三)集中心力与时间作“面”的研究,不要作孤立“点”的研究;建立自己的研究重心,不要跟风抢进
(四)要看书,不要只抱个题目去翻材料
(五)看人人所能看得到的书,说人人所未说过的话
(六)其他几点意见
二 几条具体规律
(一)尽量少说否定话
(二)不要忽略反面证据
(三)引用史料要将上下文看清楚,不要断章取义
(四)尽可能引用原始或接近原始史料,少用后期改编过的史料
(五)后期史料有反比早期史料为正确者,但须得另一更早期史料作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凡是内容充实的论著,不论其问题大小,主要在一“精”字,虽然是小问题,而做得很精审,仍然是内容充实的论著,有其颠扑不破的价值。</p>作为史学著作最基本的条件,也是我今后长期追求和努力的目标。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慎作概括性的结论。……史事只有相对的统一性,无绝对的统一性,下概括性的结论极其困难,容易夸张。……所以概括性的话最后好少说,要说也只能说大体如上,意谓非全部如此。……不过有时为了强调你的论点,不免稍稍夸张一点,但自己绝对要有分寸,不可逞心笔之快!</p>足够质朴的由衷之言!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若是一个一个问题作点的研究,而这些问题有相互关联性还比较好,最忌上下古今,东一点,西一点,分散开来,作孤立的研究。</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三)集中心力和时间作“面”的研究,不要作孤立“点”的研究<p>我所谓作“面”的研究,就是研究问题,目标要大些,范围要广些,也就是大题目,里面包括许多小的问题。如此研究,似慢实快,能产生大而且精的成绩。……我为研究这个广阔的问题群,自然要将这个时代的重要书籍全部看一遍,始能下笔。……把这一个广面所包函的各种问题都仔细的探讨过,完成一部可观的大书,而且对这一时代也有个全面认识了。</p> 学术方法的逻辑正途。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求学不可大急。太急,不求利则求名,</p> 不可“太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朋友的死亡,不是他的死亡,而是我的死亡。因为朋友的意趣形象仍活在我的心中,即是他并未死亡。而我在他心中的意趣形象却消失了,等于我已死了一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现在人太注意专门学问,要做专家。事实上,通人之学尤其重要。做通人的读书方法,要读全书,不可割裂破碎,只注意一方面;要能欣赏领会,与作者精神互起共鸣;要读各方面高标准的书,不要随便乱读。至于读书的方法,或果直闯式,不必管校勘、训诂等枝节问题;或采跳跃式,不懂无趣的地方,尽可跳过,不要因为不懂而废读;或采闲逛式,如逛街游山,随兴之所之,久了自然可尽奥曲。读一书,先要信任他,不要预存怀疑,若有问题,读久了,自然可发现,加以比较研究,若走来就存怀疑态度,便不能学。最后主要一点,读一书,不要预存功利心,久了自然有益。 导读可以钱先生书为主,以吕思勉先生的几部断代史为辅。因为钱书才气磅礴,笔力劲悍,有其一贯体系,一贯精神,可谓是一部近乎“圆而神”之作,所以讲着可以拿他作为一条贯串的线索,也要诸生仔细阅读。吕书周 绵密,可谓一部近乎“方以智”之作,所以讲者可以拿他作为钱书之辅,以济钱书之疏阔。而且吕书征引原料甚详备,最便讲授者参考之用。 一个勤奋能用头脑的年轻学人,在如此一经一纬的准备下,纬诸生导读,同事也努力认真的做些专门研究工作,我相信在十年八年之后,他将会感到治学途径宽广,四处通达,无往儿不可。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不过就一个人的一生而言,也不能等到学问接近成熟时才写,而要在青年时代就训练写作。据我所了解,一个人在三十五岁之前,至迟四十岁以前,若不常常写作,以后就不大能写作了。</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第二能自信。这是跟着立志而来的必要的信念。一个人没有自信心,纵然立志,也等于未立志。自信心的基础不是也不能建筑在天才上,不能自信有天才,想凭藉天才以达到立志的目标,那是不可靠的。必须要下定决心,奋发努力百折不回的去达成目标,纵然明明没有成功的希望,也要坚定自信,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去做,企求愈能接近目标愈好。</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惟天资过人,识力特强,学力深厚者,往往数语可笼照大局,虽未提出具体坚强的史料佐证,但学历深厚的读者自可默会胸中,知其确然慧解。惟此亦当慎之又慎,若轻易行之,势必言多有失,流于空疏之弊。故此种特例,不足为训,不可轻学,宁可自谓笨拙,不能自恃聪慧过人,因为聪慧似可恃而实不可恃!</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有些问题,史料很丰富,若只留意有利于自己意见的史料,那么几乎任何问题都可以照自己意见的方向去证明,这可说是抽样作证。现在某方面人士利用史学作为政治的工具,为政治服务,他们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抽样作证!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朋友的死亡,不是他的死亡,而是我的死亡。因为朋友的意趣形象仍活在我的心中,即是他并未死亡。而我在他的心中的意趣形象却消失了,等于我已死了一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通考》一九三《经籍考》“资治通鉴”条引其先公转述张新叟之言曰:“此温公所谓平生精力尽于此者也,如人之不能读何?公尝谓,吾此书惟王胜之尝读一遍,余人不能数卷已倦睡矣。”后代此书已被视为经典之作,但真正能首尾尽读者,恐仍不算多!</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只就新旧两部《唐书》互勘一番,就可找出不少例子。《新唐书》文章写得好,但文章愈好,史料原形可能走失得愈多,所以就史料价值说,《新唐书》不如《旧唐书》。不过《新书》增补了一些“表”、“志”、“列传”,保存了不少史料,这些处才是《新唐书》有价值的贡献。</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当我三十几岁靠近四十岁时,听说姚从吾先生批评我,“只是勤读正史”,又谅宥的说,"能读读正史也好",意思是不大看得起;等到我的《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与《唐仆尚丞郎表》出版以后,才承他很看得起,给我一个实在不敢当的评语。此亦正见以正史为基础,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成绩!</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汤用彤先生所撰《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我认为是近五十年来就某一时代的某一方面问题作研究中最有成就的几部论著之一,日本学人研究中国佛教史的太多了,就我所知(以二十年前出版的为限),没有一部能及得上这部书。然而他用的材料,也没有什么新的!据说他衣袋中随时都带一本《高僧传》,正可见他的研究基础是建筑在旧史料上!</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这一个时代的事制几乎都要牵涉到上一个时代,不了解上一个时代如何可以?研究一个时代,若能对于下一个时代有相当了解,也很有帮助,当然没有一个上一个时代那样重要。我为此,也把《宋史》自头到尾,自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相当认真的看了一遍,以求对于宋代有个概括的认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对研究唐史有所帮助。</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通观历代,凡是能控有今陕西中北部及甘肃地带的朝代,总能居于强势,凡是不能控有这一地区的,总是居于弱势,其故就在骑兵。</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推荐<<沉重的肉身>>//@中科大胡不归:回复@最初的目标:这里推荐的《全球通史》、《历史研究》、《吕著中国通史》、《顾准文集》都很深刻。严耕望的《治史三书》是一部精彩的治学方法论著作,不止对史学,对任何学问都很有启发。 //@最初的目标:想对历史有深刻的了解,不是只知道其发生的时间人物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好书推荐# 《治史三书》严耕望著。本书汇集了《治史经验谈》、《治史答问》和《钱宾四先生与我》,举凡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体规律、论题选择、论著标准、论文体式、注释方式、论文撰写及改订,以及努力途径与生活修养等问题,语言娓娓道来,诚挚亲切,务求实用,可谓金针度人,功在学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在#微盘#分享了文件:"严耕望:《治史三书》.pdf"。《治史三书》作者严耕望享誉国际史坛,是钱穆最欣赏的学生,胡适、杨联陞一致称许的史学大家,余英时誉之为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 严耕望:《治史三书》.pdf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我的评分:★★★ 古今中外的大杂烩,文章只有标题而无内容,只有粗糙的观念却无细致的分析。读历史的人看完之后反而头脑更加复杂混乱了。跟严耕望的治史三书这种经验为主作品相比相差太远。与西方的史学理论著作相比,分... 网页链接 @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严氏另有《三合陂考》//@大宝法王萧秋水:陂乃水潭之意,其地在古参合县之东,即山西阳高县东北,魏末尚有周围七八十里的大陂潭。见历史地理学家严耕望《治史三书》,他以为郦道元与魏书皆误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治史三书的扉页有严先生的题字,能感受到先生的努力和坚持,肃然起敬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严耕望:《治史三书》】本书汇集了先生的《治史经验谈》、《治史答问》和《钱宾四先生与我》,总结数;十年从师问学的历程与研治国史的实际经验,现身说法,指示后人以治史门径。不自珍其秘,不放言高论,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体规律皆娓娓道来,务求实用,可谓金针度人,功在学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大家其实都喜欢历史学,大家却都不愿进历史系。以当下中国三位了不起的不良中年为例,张鸣大谈近代史,贺卫方闲扯世界史,陈丹青爱弄口述史,这三个家伙的“治史三书”写得比钱宾四那帮门徒还热闹[酷]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過其中好幾本《東晉門閥政治》和《治史三書》寫的非常好,對於學歷史專業的幫助意義上這些都是好書,但由於翻覆再版重印在收藏學和版本學上不算好書, //@我真心是deyue:能不能更有钱!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正在看治史三书:”工作随时而作,生活随遇而安。”[偷笑]//@两可2011:写治史四书,严耕望三书火的一塌糊涂,我们要超过他。 //@步军都虞候:于爷不要谦虚啊。其实对青年学人来说,于爷等在学术的成功经验,要比那些老爷子们无聊的虚幻的回忆录式的自述管用太多了。厚今薄古、法后王,百代不易之法!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上研时从师兄处复印到台版严氏的治史三书,遂醉心于历史地理。得买一本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严耕望:《治史三书》】本书汇集了先生的《治史经验谈》、《治史答问》和《钱宾四先生与我》,总结数十年从师问学的历程与研治国史的实际经验,现身说法,指示后人以治史门径。不自珍其秘,不放言高论,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体规律皆娓娓道来,务求实用,可谓金针度人,功在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