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明朝那些事儿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最近在看明朝那些事儿,于是想起了这句话:强而不欺,威而不霸,这才是一个伟大国家和民族的气度与底蕴。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明朝那些事儿里面写的这种对于中华民族的描写,每次看我都泪奔//@Blue-马强的头发脸叔的腿: 明朝那些事儿!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来自明朝那些事儿,这是个预言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最近看《明朝那些事儿》觉得南京真是一个很有历史人文感觉的城市,才知道,集庆,应天,江宁古时候都指代南京,看那些地铁站名满满的历史感,还有孝陵卫,其实这是一个官职,守皇陵的人,现在也做站名,还有洪武是年号,现在有洪武路,所以南京这些街道车站根本不愁起名字啊,不晓得北京是不是也是这样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这几天夜以继日看《明朝那些事儿》七部,已经看到第五部,精彩!学习良多。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明朝那些事儿 (来自锤子便签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谢谢分享! 对电子书《明朝那些事儿-75ec.mobi》的评论via@读远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大力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明朝那些事儿#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今天看了《明朝那些事儿》李时珍的部分,总觉得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想了一下,一是太油滑,然而到最后却又正经起来,有点像春晚小品;二是中二,李时珍哪有那么崇高,被写得整一个就是圣徒啊!三是以现代人之腹度古人之心,脱离时代和环境去猜度和填充古人心理,还自己把自己给整得热泪盈眶。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书院笔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王守仁(静静一号狂刷了三遍明朝那些事儿之后,才慢慢理解与狂刷了九遍的你的差距,最大的差距出在了知行合一上@爱尚idea )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2/40 《明朝那些事儿:洪武大帝》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100天阅读计划# Day 70《明朝那些事儿》明代最佳辩手张仪登场,把也先说得晕头转向,不花一分钱不割一寸地就把朱祁镇接回去了。等待朱祁镇的却是囚犯的身份,权力已让朱祁钰变得疯狂强暴,身体状态也越来越差,朱祁镇被囚禁了七年后复辟,很多事即将开始,很多人命运即将改变@warfalcon @十点读书会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沙溪的小溪清澈无比,是从山上流下;古戏台据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想想也是明朝那些事儿了!古槐树也有300多年了,镇上还有一棵有500多年呢。镇子不大,人也不多,就是比较偏僻。希望能一直保存其本身的淳朴与自在。 大理白族自治州·沙溪镇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琅琊榜上了瘾,前面几集还几度想放弃,十几集后真是欲罢不能了,又开始联想到明朝那些事儿跟最近刚看的刘墉的你不可不知的人性,发现历史总是相通的,太平盛世久了,时代总是要逼良为娼争权夺势,好人难当,明哲保身甚至比做坏人都难,如靖王般的直性子自是不行的,世界观都开始变了,好人要更懂谋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明朝那些事儿里写海瑞是完全按照明朝律法行事的人,但评价他为不能成事的人,这只说明明朝律法的缺漏,使得完全按照潜规则来办,这就陷入无公共利益的囚徒困境。大秦帝国里,纵横家法家墨家都讥讽儒家于国于民无利,误国误民,也就是不能成事,纵然立法也要落于窠臼。只有法家的法才是真法,能做事的法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明朝那些事儿(贰)》 我的评分:★★★★ 朱元璋和朱棣都是能力强的皇帝,朱高炽和朱瞻基可惜没有个好身体,朱祁镇!不想说什么了…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