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黄雀记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苏童黄雀记#读莫言的之前还觉得不错。读完《生死疲劳》,就看出差距了。人物欠丰满,语言不够有张力。值得称道的是象征性的写法给人留下很多思考空间。爷爷的魂?保润的绳子?仙女的兔子?他们跳的小拉?红脸婴儿?留给人思考的作品毕竟是好的。很开心,可以去解谜。作者神秘的眨着眼,等你看破。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书之道#苏童在《黄雀记》中以温婉、沉实、内敛的耐心,从容叙述了一个时代生活的惶惑、脆弱和逼仄。他对转型时期的社会乱象、个体窘境以及国民精神紊乱的特征及荒诞,进行了精准的解析和流畅的描摹。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苏童的黄雀记 刚读了上部[酷] 作者有很多隐喻 比如保润 “似乎梦里走错了路,醒来之后,已经抵达里面,这么短促而诡异的旅程,超出了他对自己人生的想象。”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两天看完了黄雀记 难得让我想看第二遍的书 觉得字里行间都有暗红的血流出来 距离第一次看妻妾成群已经快六年了 苏童一生粉么么哒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黄雀记》,最先读完的茅奖作品。悲剧之所以是文学的始祖,或许是因为生命原本坎坷。故事流畅,前半部分进展略微缓慢,之后渐次展开之时,已不能罢手。时代是悲剧的穹顶,生命是悲剧的海浪,灵魂则是悲剧的火苗,我们都在抗拒时代、生命和灵魂,无一成功。逆流而上,顺势而亡,怒婴,安静的睡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黄雀记》已经入手,很久没有读苏童的作品了,抽时间好好读,读完写篇感想。@成都图书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黄雀记》真心不错。从高一开始追苏童的小说。也是铁粉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似保润一般命苦,却也没他那捆人的手艺。殊不知法制结捆不捆得住人心。[下雨]黄雀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在《黄雀记》中,苏童继续写作自己的香椿街故事。茅盾文学奖评委杨庆祥把《黄雀记》称为苏童完成度比较高的一部作品,“实现了苏童的写作理想”。@长春同仁图书城有限公司 @长春联合图书城有限公司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正在看《黄雀记(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来自网易云阅读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黄雀记》 我的评分:★★★★ 那些个属于三人相爱相杀的残酷青春,谁都当过黄雀,但谁也没笑到最后,三篇分段式不同主角视角的叙事结构很惊艳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虽然无幸看苏童骨感文字诸如《妻妾成群》,但从《黄雀记》开头,便要爱不释手。今天累,早点睡![可爱]ps.敢问《黄雀记》开篇是使用魔幻现实主义写法吗?截图不是第一篇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黄雀记》作者: 苏童。看到三百多页了都没发现这本书好在什么地方,到五百多页的时候才体会到这部书还不错,今天一下看完了感觉还行,发现矛盾文学奖的作品越来越次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浪] 历时20天,在深夜读完了苏童的《黄雀记》,开头的荒诞,到了结尾被深深震撼。这是一个丢失灵魂的时代,也许匆匆向前,再也无法寻回。人人都在算计和斗争的旋涡里,遭遇着痛彻心扉的人心和际遇。书名与文中在阴郁的笔触中充满隐喻,训戒隐忍,懵懂的成长和变态的心路,现实和宿命,发人深思。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苏童的《黄雀记》。擅长写某个年代或某几个年代,写到最后年代变了节奏没变。婴儿的红脸和红字的设置一丝相似。3个人物总是两两纠结、却被第三人斩断。螳螂、蝉、黄雀,关系在变,设计巧妙。整体流畅,虽然明知虚构却足够可信,符合传统讲故事的要求。情感自然。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书#今年的茅盾文学奖轻飘飘的过了,10部作品提名,最终5部获奖。在10部作品中,徐则臣的《耶路撒冷》没有获奖实属遗憾。不说别的,无论是结构、语言、技巧、体量,《耶路撒冷》都要比获奖的《黄雀记》好太多。尤其结构巧妙,五个人围绕景天赐开始与结束,每人篇后一个专栏,文笔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