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米格尔街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书# 《the house of mango street》 像奈保尔的《米格尔街》,我很喜欢的风格。 第三本英文书,听说看完150本英语就算学好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被枪决的1955年文科状元,一个天才青年的悲剧 - 来自知乎专栏,作者: 米格尔街 网页链接 (想看更多?下载知乎 App:知乎 )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被枪决的1955年文科状元,一个天才青年的悲剧 - 作者:米格尔街, 网页链接(想看更多?下载知乎 App:htt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菲常抄书#B.华兹华斯《米格尔街》P45-54, V.S.奈保尔 著,张琪 译,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 出品,整章全文抄录于此: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旧书出售】奈保尔《米格尔街》、聂华苓《三生影像》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洪水发生之后,我去了武汉边上那个溃堤的小镇 - 米格尔街的文章(分享自 @知乎 专栏 · 作者:米格尔街)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如果你也阅读,奈保尔《米格尔街》…… 成都·良木缘一品天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春日读好书#我推荐:奈保尔《米格尔街》:书中从人物的任何一个小动作中揭示深刻的人性,不煽情、不调侃、不做作,冷静地讲笑话,克制地叙述悲剧。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已读《米格尔街》,喜欢!尤其是诗人E. 华兹华斯那章。“生活如此绝望,每个人却都兴高采烈地活着。” “V.S.奈保尔将深具洞察力的叙述和不受世俗侵蚀的探索 融为一体,迫使我们去发现被压抑历史的真实存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怎么看待中国的冥婚习俗?】 米格尔街:我是《中国冥婚现象调查》这篇文章的作者李腾。这篇文章的由头是山西省洪洞县3年来不断有女尸被盗用于配冥婚,所以在去洪洞县之前...看了这么多骂街的,头脑清醒的让人看着舒服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吃完晚饭,带着『米格尔街』走上楼顶,奈保尔的文字简单有力,有点像海明威,读短篇没有名字的东西,被逗笑了,“你在做什么呀,波普先生?”我问,波普总是说“哈,孩子!这个问题提的好。我在做一样没有名字的东西”。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没有想到在这样喧闹的小岛上也会遇到可以安心看书的小店,大概是缘分。米格尔街和cannery row的感觉很像,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句cannery row的书评:读这本书,就好像作者在用很平静的语言叙述着,海边死了一个人,他的尸体沿着海飘了很久。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微刊•开拓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东亚系,是全美最早的汉学系。胡适、冯友兰、徐志摩、宋子文、马寅初、陶行知、闻一多等在这里留下足迹;张学良、李宗仁、张国焘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的口述实录……这一切,都来自一个卑微的广东“猪仔”:丁龙。戳微刊,看来自“米格尔街”的文章:「就是这个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米格尔街的那些人,让人觉得他们可以发展,可偏偏又无路可走;让人觉得怀有希望,可是往往又总是绝望。也许这就是他们的生活。#《米格尔街》—V.S.奈保尔#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米格尔街已看完,通过未成年的视角,一篇篇的介绍小镇上的人来映射社会上各色的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结局。文字比较轻松,看完感触颇深。现在已经是凌晨两点,明日再写读后感。我们身边有太多这样影子的人,最后主人公也离开了米格尔街。看完有些惆怅也有些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完《米格尔街》,晚上抓紧时间又重读一篇,我怕我以后很难读到这么精致的小说了。关于殖民地小人物失败、失踪和疯癫的生存状况,小喜剧里的大悲苦。笔触很淡,品出来的滋味太浓了。尤其那个海特,在每个篇章都出现,扮演先知,却在最后才揭开他也是悲苦人生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