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缅甸岁月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缅甸岁月/精典文库★★★★,由于长期“蛰伏”缅甸,读来很有感觉。一个世纪时间很长,沧海桑田,但在这个国度里,很多东西都没有变化:潮湿的雨季,茂密的植物,格子笼基包裹下的黝黑的躯体,还有植根于骨子里的等级观念…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在读《缅甸岁月》 ★★★★ “以小说家细致的观察力,写了一个重要的老问题”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微观缅甸#在缅甸,发现写《1984》的乔治·奥威尔是最普及的作家,他的《缅甸岁月》是和旅游纪念品一起卖的。叫卖的小姑娘手里和珠串一起在手的就有这部书,奥威尔在缅甸五年,是他早年生活的重要时期,而《缅甸岁月》可说是他的成名作。仰光、曼德勒、蒲甘等地都有他的足迹。书写大英帝国的缅甸,很深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好书推荐# 《缅甸岁月(译言古登堡计划)》,与《吉姆》《印度之行》并称三大殖民地小说!@多看阅读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蒲甘 缅甸的吴哥窟,规模比吴哥大。10至12世纪的上万座佛塔散落在平原上。公元925年建造的瑞西贡大金塔我买了本盗版印刷的奥维尔1934年写的《缅甸岁月》,作者曾在缅甸多镇当过警察,其职业背景让他描写下的英殖民统治状况真实可信。路过寺院的小比丘尼在阻止了动物们的撕咬后回归了超然平静[可爱]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缅甸岁月/精典文库★★★★,像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一样,这是能让我一星期之内不间断读完的小说,因为它具有十足的吸引力。神秘的热带国度里发生的故事,让我从奥威尔的叙述中看到的缅甸的样貌。而身为英国在缅甸的殖民地警察,奥威尔的所见所闻与他在《缅甸岁月》中的一切不谋而合。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回复@-黑云压城城欲摧-:后续可以考虑,谢谢建议。[作揖]//@-黑云压城城欲摧-:转了个发,其实我挺希望缅甸岁月能入选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缅甸岁月》和《让叶兰飘扬》是奥威尔最get到我的两部小说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缅甸岁月》 “虽然我也吐槽马先生田野看小说。。。但奥威尔的东南亚小时说要好于他的反乌托邦小说”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直想把他的缅甸岁月找来看的说。他的非虚构比小说好看呐,向加泰罗尼亚致敬和巴黎伦敦落魄记都蛮好。个人本来就有一个比小说典型的人生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出走间隔年#2015.06.28旅行报道: 今天与德国小伙子一同骑行Ayutthaya,这里的佛塔不同于缅甸岁月已毫不留情对它们进行了摧残,佛像与树融合那一刻就注定要走向用永恒~回来时遇上大暴雨躲了挺长时间,小伙的一句我们要到还车的时间了,于是冒雨赶回,全身湿透既疯狂也畅快更对于他们那种诚信所敬佩~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缅甸岁月》里的Flory那种惨淡的命运像是他早期挣扎中的良心的投影,对事实的偏执使得他固然不是像罗曼罗兰这样会轻易为苏俄背书的传统左派,对心中正义的追求也使得他不会停留在“炉边布尔什维克”的水平。走出去的他自然能将自己的独一无二阅历用他最擅长的英式平实文字体现出非凡的力量。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缅甸岁月/精典文库-(英)乔治·奥威尔★★★★,像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一样,这是能让我一星期之内不间断读完的小说,因为它具有十足的吸引力。神秘的热带国度里发生的故事,让我从奥威尔的叙述中看到的缅甸的样貌。而身为英国在缅甸的殖民地警察,奥威尔的所见所闻与他在《缅甸岁月》中的一切不谋而合。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缅甸岁月》 我的评分:★★★★ 乔治奥威尔的《缅甸岁月》,论到文字功力和辛辣深刻,实在远不及他的《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毕竟是他的较早期作品。《缅甸岁月》对风物、人物的描写虽不能说深入,但也有其特色。或许称不上是文学大...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缅甸人把《缅甸岁月》、《动物农场》、《1984》称为“缅甸三部曲”。三部都是乔治奥威尔我最喜欢的书,特别缅甸岁月[doge]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缅甸岁月/精典文库-(英)乔治·奥威尔★★★★,由于长期“蛰伏”缅甸,读来很有感觉。一个世纪时间很长,沧海桑田,但在这个国度里,很多东西都没有变化:潮湿的雨季,茂密的植物,格子笼基包裹下的黝黑的躯体,还有植根于骨子里的等级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