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张居正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张居正为何背负“黑心宰相卧龙床”之名:后人提到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除了对其荒芜国事数十年不上朝感到昏庸堕落以外,也免不了对他童年乃至青年时的处境发出一声悲叹。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 ...(发自@微博桌面 微博桌面首页)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荆州宰相张居正故居,故居主体建筑中轴对称,高低错落有序,布局严整,乐志园内小桥流水,亭楼琴阁,假山翠竹园林森密,灵动雅致,子山午向<坐北朝南>实乃风水宝地,惟楚有才…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张居正死了,生活没有什么变化。然而公元1587年,宿命转折袭来,没有原因,没有预兆,停留在这个神秘的年份:万历十五年。简单说来,在这一年发生了三件事情。第一件大事,戚继光去世了;第二件大事,海瑞死了;第三件事,才是一切关键所在,一贯勤奋的万历皇帝突然变了。>《明朝那些事儿》第六部P231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100天阅读计划# day 66 《万历十五年》P37 -54 第一章虽然叫“万历皇帝”,还是围绕万历和张居正之间的"和"和"裂",万历前二十年和张是分不开的,张57岁死后,冯保也被软禁在南京孝陵;万历遇到郑氏,聪慧、又爱读书,成为精神伴侣,后封她为贵妃,妹纸多读书还是有好处的! @warfalcon @十点读书会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本是张居正,非要定位成诸葛亮,何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应该去看看张居正写过的话 关于毁誉的认识 比冯梦龙深刻多了 //@强大的心脏2010V:转发微博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张居正】虑之贵详,谋之贵众,断之贵独,行之贵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都说明代的言官有骨气,不但敢骂猛人首辅张居正,还敢骂皇帝,真所谓“刚正不阿,铁骨铮铮”。可到了魏忠贤这个死太监为所欲为的时候,他们的铁骨呢?看来铁骨也怕砍刀,而张居正只给板子。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张居正因巨大的历史功绩被后世誉为“宰相之杰”,但到晚年他却变得腐败起来。不仅贪吃,而且好色。他嘴巴越吃越刁,舌头越吃越灵,胃口越吃越大,品味越吃越高,而且还独创了一道在中华食谱上都找不到的名菜“鸡舌羹”(一碗羹汤不知需多少鸡舌才能烧制出来)。——百家图书《官场:一群人的仕途春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张居正就曾经是这样一个位置,但张居正好像对自己调教的学生过于自信,对自己的能力及位置过于自信,没有给自己想好退路,虽然有所谓一条鞭法的改革,开创万历新政,但未得善终。 我发表了文章 颐卦之上九 由颐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高情商的表现应该是看得透世界的黑暗,但是保持着一颗光明的心,知道怎么去对抗世界的黑暗,知道怎么去改善这个世界,并且,当一个守望者,守护自己最爱的人们。参见王守仁,张居正。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关于改革这件事情,其难度实在是太大了,即使后来的历史为我们见证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在改革的当下,能预见的阻碍就足以让我们放弃啦!但是伟人就是明知山有虎,却走的义无反顾,伟人—明朝第一丞相:张居正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当年明月本人,是极为崇拜张居正的,但对张居正,我却没有特别的好感,还是戚继光和姚广孝的最后选择更值得思考。人生,起起落落,该退就退,强制对抗历史规律,结果可想而知,又何必赖着不走被赶走?还不如洒脱的主动退出,留一份最后的尊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后来国内矛盾激化,人民太贫穷,于是就有了变法,当年王安石,张居正都变过。变法来的急,触发了一些矛盾和动乱,不过都最后平静下来了。03年的权利更迭倒是看起来很平静,不过13年后,还是又出现大臣铛锒入狱,跟过去的朝代一模一样。不过老百姓生活水平的确在提高,虽然房子车什么的还是那么贵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明]张居正 说:裁剪冗员难。】-----一个人生气,两个人更生气,三个人抬杠,四个人吵起来,五个人乱轰轰,六个人打起来。---中国‘官吏’改革不能形成甲到乙地,丙去甲地,乙到丙地。---现在是没有办法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现在需要“张居正”式的中央领导,进行大刀阔斧,动"奶酪"的改革,否则表面上的修补改革,简直就是折腾。中车就是国企改革失败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