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儒林外史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大力丸#【钱钟书,嗜书如命】1910年的今天他生于无锡,19岁被清华破格录取,数学仅15分;他立志横扫清华图书馆,一部作品引述4000多位名家的书证;他涉笔成趣,长篇小说《围城》被誉为“现代《儒林外史》”;他与杨绛先生的爱情,让人羡慕动容……他曾说:“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怀念!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钱钟书,嗜书如命】1910年的今天他生于无锡,19岁被清华破格录取,数学仅15分;他立志横扫清华图书馆,一部作品引述4000多位名家的书证;他涉笔成趣,长篇小说《围城》被誉为“现代《儒林外史》”;他与杨绛先生的爱情,让人羡慕动容……他曾说:“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怀念!@央视新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头上长草# 很萌?你卖多钱呀? 草标,指插在物品上,作为待售的标志的草束。语出《水浒传》第十二回:"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草"表示贱,就是这个东西对我来说不"值钱"了,插上草标就要卖掉了。小到日常生活用品,大到贫困人家因饥寒出卖儿女,均使用草标。《茶馆》《儒林外史》均有记载。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捨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 (《儒林外史》第一回)[偷笑] //@焦达De微博: [嘻嘻]//@一品九醉:转发微博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早前看完了儒林外史,如今却想不起看了什么鬼,怎么现在如!此!健忘[哼]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草标#当其插在所售或待售物品上时,便有了“草标志卖”意义。小到日常生活用品,大到贫困人家因饥寒出卖儿女,均使用草标。最早始于西周时期,经历朝历代沿用至解放前。《水浒传》《儒林外史》也多有提到“插草标”。一根为贱卖,两根为平价卖,三根为贵卖。求他们父母知道儿女插草标时的心理阴影面积?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最终花了三天时间将这本书看完。起初只是随意翻翻,看到一半已经停不下来了,说它是新儒林外史毫不为过,里面的人生百态栩栩如生。以前只听老师讲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去,明白它字面的意思,看完之后立马领悟了。 大连·兴工街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儒林外史》→《缛丽外事》[doge]画风变异只在一瞬间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红楼梦、儒林外史、五四运动、鲁迅、朱自清、胡适、沈从文,这一部分讲得特别好,假如我的语文老师也能从写文章的意图开展,而不是强调每一段落和每个字词的含义,也许现代文学会更吸引我。朱自清的《背影》,当年高考的命题作文,可是小小年纪又怎能体会深意。喜欢沈从文淡淡的笔法,沉沉地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赶集者携物来卖,便随手拾一根草插在该物上以示出卖。这样就产生了草标广告。草标广告在古代很普遍,如《水浒传》中的“杨志卖刀”, 《儒林外史》中“范进卖鸡”,都是在物上插一草标。这种形式,迄今在农村集市上仍可见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劲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儒林外史》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回复@大芽芽:不知是不是很多人都像我一样,对清代的金陵几乎没印象?可能受桃花扇和儒林外史的影响太深,文学的熏陶已经压过了历史认识。 //@大芽芽:@孟晖menghui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在看以前看了好多遍都因人物太多记不住而放弃的《儒林外史》。张乡绅对范进说:“高要地方肥美,或可秋风一二。”真风雅。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孔儒乃误国误民之根/@押沙龙:问题是老祖宗更恶劣啊。当年巴罗看见中国人船翻了,周围的船不去救,还说救了不吉利。儒林外史里也段情节,几个混混路上拣着了个丫鬟,一通轮奸,县官也觉得这种捡着了的轮奸情有可原/@qin_gm:昨天押总说中国普通人的道德水准处于历史最高点,这群畜生就用实际行动来砸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正在读#《孽海花》,来自@上海古籍出版社官方 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两个不同版本。《儒林外史》读来淋漓酣畅,可《孽海花》刚刚读起来觉得文辞艰涩,真想说是聱牙诘屈[吃惊]。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少时贫困潦倒,为求功名富贵,忍饥苦读,饱受讥讽。机缘巧合,学道提携,暮年高中,飞黄腾达,自命不凡,不可一世!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的发迹史和发展史竟和儒林外史中荣华记的范进中举如此契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谁知道容易冰消,放悲声直唱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