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儒林外史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早安,北京的天气变得很快,昨天阳光明媚今天凉爽的阴天,是因为秋天要来了吗@金儒林外史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儒林外史。//@猫头鹰快艇:右右//@Stierna: //@正经大猫:大户带头捐,然后小民才捐,收齐了捐款,大户原额奉还,小民的钱三七开,随便盖几个违规危房充数,最后买些媒体把事儿推给政府:我们本来盖了漂亮大楼,可惜被暴政推了。//@陶短房:这世界上最宝贵的是真相,最猥琐的是只暴露局部真相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周末到州图书馆看书,十有八九看公务员考试,我在看《儒林外史》恰好有一句:"人在世上,除了举业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不要说算命,拆字是下等,就是教馆、作幕,都不是个了局。只是有本事进了学,中了举人、进士,即刻就荣宗耀祖。"顿时觉得十分应景。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回复@大芽芽:不知是不是很多人都像我一样,对清代的金陵几乎没印象?可能受桃花扇和儒林外史的影响太深,文学的熏陶已经压过了历史认识。 //@大芽芽:@孟晖menghui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劲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儒林外史》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赶集者携物来卖,便随手拾一根草插在该物上以示出卖。这样就产生了草标广告。草标广告在古代很普遍,如《水浒传》中的“杨志卖刀”, 《儒林外史》中“范进卖鸡”,都是在物上插一草标。这种形式,迄今在农村集市上仍可见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红楼梦、儒林外史、五四运动、鲁迅、朱自清、胡适、沈从文,这一部分讲得特别好,假如我的语文老师也能从写文章的意图开展,而不是强调每一段落和每个字词的含义,也许现代文学会更吸引我。朱自清的《背影》,当年高考的命题作文,可是小小年纪又怎能体会深意。喜欢沈从文淡淡的笔法,沉沉地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儒林外史》→《缛丽外事》[doge]画风变异只在一瞬间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最终花了三天时间将这本书看完。起初只是随意翻翻,看到一半已经停不下来了,说它是新儒林外史毫不为过,里面的人生百态栩栩如生。以前只听老师讲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去,明白它字面的意思,看完之后立马领悟了。 大连·兴工街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草标#当其插在所售或待售物品上时,便有了“草标志卖”意义。小到日常生活用品,大到贫困人家因饥寒出卖儿女,均使用草标。最早始于西周时期,经历朝历代沿用至解放前。《水浒传》《儒林外史》也多有提到“插草标”。一根为贱卖,两根为平价卖,三根为贵卖。求他们父母知道儿女插草标时的心理阴影面积?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早前看完了儒林外史,如今却想不起看了什么鬼,怎么现在如!此!健忘[哼]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捨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 (《儒林外史》第一回)[偷笑] //@焦达De微博: [嘻嘻]//@一品九醉:转发微博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头上长草# 很萌?你卖多钱呀? 草标,指插在物品上,作为待售的标志的草束。语出《水浒传》第十二回:"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草"表示贱,就是这个东西对我来说不"值钱"了,插上草标就要卖掉了。小到日常生活用品,大到贫困人家因饥寒出卖儿女,均使用草标。《茶馆》《儒林外史》均有记载。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钱钟书,嗜书如命】1910年的今天他生于无锡,19岁被清华破格录取,数学仅15分;他立志横扫清华图书馆,一部作品引述4000多位名家的书证;他涉笔成趣,长篇小说《围城》被誉为“现代《儒林外史》”;他与杨绛先生的爱情,让人羡慕动容……他曾说:“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怀念!@央视新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大力丸#【钱钟书,嗜书如命】1910年的今天他生于无锡,19岁被清华破格录取,数学仅15分;他立志横扫清华图书馆,一部作品引述4000多位名家的书证;他涉笔成趣,长篇小说《围城》被誉为“现代《儒林外史》”;他与杨绛先生的爱情,让人羡慕动容……他曾说:“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怀念!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重温旧时光#【钱钟书,嗜书如命】1910年的今天他生于无锡,19岁被清华破格录取,数学仅15分;他立志横扫清华图书馆,一部作品引述多位名家的书证;他涉笔成趣,《围城》被誉为“现代《儒林外史》”;他与杨绛先生的爱情,让人羡慕动容。他曾说:“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怀念!via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