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下载
- 电子书名称: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 电子书分类:小说
- 电子书作者:(俄罗斯)索尔仁尼琴
- 电子书类型:TXT/PDF
- 信息来源:豆瓣
- ISBN:9787020060818
- 出版时间:2008-1
-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 标签: 索尔仁尼琴 小说 俄罗斯文学 俄罗斯 外国文学 文学 苏联 政治
文档说明:
- 一、《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是作者【(俄罗斯)索尔仁尼琴】创作的原创小说作品!
- 二、谁知我电子书免费提供TXT小说,TXT电子书下载。本站所有电子书资源均由网友提供的网盘,所有资源本站不负责保存,如果您认为本站的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将该链接删除。本站不负一切责任!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目录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馆叔给你买书看#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马特辽娜的家》,《癌病房》,《苔依丝》,《蝇王》。图书馆这些书很少,每次都借不到[巨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索尔仁尼琴,俄罗斯作家。1941年毕业于罗斯托夫大学物理系。卫国战争时期在炮兵部队作战。1945年在前线因“政治问题”被捕判刑8年。1957年“恢复名誉”后定居梁赞`市并在中学任数学教员。1962年因发表描写劳改营生活的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而出名。次年加入苏联作家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索尔仁尼琴有一本书,中短篇小说集,叫《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据说是“高墙文学”的开端。不过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还是一个短篇《玛特辽娜的家》。就这一篇,就让我看到了索尔仁尼琴一颗悲悯、温暖、痛苦而苍凉的心。 我在:灵谷寺路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索尔仁尼琴,俄罗斯作家。1941年毕业于罗斯托夫大学物理系。卫国战争时期在炮兵部队作战。1945年在前线因“政治问题”被捕判刑8年。1957年“恢复名誉”后定居梁赞市并在中学任数学教员。1962年因发表描写劳改营生活的中篇ι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而出名。次年加入苏联作家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昨晚做了个梦。梦到自己被困到某处,要我去找『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和『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我一边找一边抱怨干嘛找这么熟悉的书,这两本书折磨我一晚上,看在都是苏俄文学的份上,算了。=͟͟͞͞ʕ•̫͡•ʔ =͟͟͞͞ʕ•̫͡•ʔ =͟͟͞͞ʕ•̫͡•ʔ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俄罗斯首家索尔仁尼琴博物馆在基斯洛沃茨克开馆】由俄国家文学博物馆主办的俄罗斯首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博物馆”信息文化中心5月31日开放。位于基斯洛沃茨克的索尔仁尼琴博物馆将致力于展示作家家的童年,及《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首次发表之前作家的生涯。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段就把一整本书概括了……索尔仁尼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看完了。本以为最后会有高潮,可是没有,整本书的情节就是平平淡淡,无曲无折,跟舒霍夫日复一日单调重复的生活一个样。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 ““舒霍夫默默无言地望着天花板。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想要自由了。起初非常想,每天晚上都要算一算期限过了多少天,还剩下多少天。后来算得腻了。他逐渐明..”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三千六百五十三个漫长的一天,每天都能讨上一口烟卷,那不是麻醉,而是保存生活信念的火星-----在最激烈而最无奈的时刻顶住困境,而不是冻死在西伯利亚的冰天雪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用两天看完人家《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然后这首歌就对了。分享Phill Collins 的歌曲 Another Day In Paradise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用两天看完人家《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然后这首歌就对了。分享Phill Collins 的歌曲 Another Day In Paradise-Phill Collins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光有索尔仁尼琴和他的《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还不够,希望有人翻译瓦尔拉姆•沙拉莫夫的《科雷玛故事集》(不要删减哦)!@山东黔首黄书恺 @指纹先生 @脚印开花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取消国籍驱逐出境,为前苏联当局惩罚异见者手段之一。或因前苏联粮食紧张[嘻嘻]养作家则更费钱,稿费一项支出就很高——《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是个小中篇,预付稿费300卢布,相当于索尔仁尼琴当时做中学教师两年多的工资。(微信公众号 老李读行——流放的灵魂)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索尔仁尼琴有一本书,中短篇小说集,叫《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据说是“高墙文学”的开端。不过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还是一个短篇《玛特辽娜的家》。就这一篇,就让我看到了索尔仁尼琴一颗悲悯、温暖、痛苦而苍凉的心。 我在: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百科#1918年12月11日索尔仁尼琴出生。27岁时他因言获罪,17年后在赫鲁晓夫支持下,描写劳改营生活的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发表,“一个籍籍无名为牢狱与绝症折磨几死的索尔仁尼琴就这样在一夜之间变成了苏联文坛的新慧星” 。赫鲁晓夫倒台后其作品被禁止在苏联出版,却仍在民间流传。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1 08:53:30
的评论【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它意味着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过度的信息对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2008年8月3日,俄罗斯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逝世。其代表作有《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癌症楼》等 ...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1 08:53:30
的评论#读书摘录#伊凡 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光看文字都想象不到的难受、无比漫长的一天,只是舒霍夫生命里最最普通的一天。这样一想,更加难受了。而这样的苦是怎么造成的呢?“一个犯人拥有两双鞋是不合规定的。左右生活的就是这200克面包,白海运河也是靠它修筑起来的。”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1 08:53:30
的评论一气读完了《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但凡没有过那样的经历,但凡没有足够的坚持和强大的信念,这样的文字是写不出来的。印象最深的是伊凡和海军中校讨论旧月亮去那里了的场景,在那样的一个地狱环境中,居然还有别样的“诗意”。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1 08:53:30
的评论对苦难的人生也表现为一种尊严,面对不公正的命运,活下去就构成了一种抗议,一个胜利。—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