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我与地坛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今日农历七月十五,汉族俗称鬼节、七月半,中元节是道家叫法,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有「目犍连救母」的典故。晚饭后和我妈聊了几句丧葬的事,讲到「中阴身」和「舍利」、「投胎」云云,她顿时兴味索然,起身移座。我知道中国人忌讳谈死。然而看书时读到这么一段,来自已故作家史铁生的名篇『我与地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地坛公园,史铁生先生写的“我与地坛”就是这了吧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灯下尘#看了前面故乡两篇,翻了欧洲部分,想起韩少功老师的 我心归去,过了8年了,其中的句子仍然记得,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也记得文中提到的我与地坛,那时候读的文章,真是啧然有味,感谢那段有好文章可读并且读了好文章的日子[微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父亲看到打电话哭了的我也哭了,说那天晚上母亲扇了我一巴掌后自己在屋里偷偷落泪,我并不知道他们有多难受。我忽然想起来了我与地坛里的那句话,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想送你一本书,《我与地坛》。[爱你]因为我觉得你会比我更懂史铁生的心情。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我与地坛》 我的评分:★★★★★ 每一次心情很郁闷,觉得要有过不去砍的时候我就喜欢看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他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剖析让我感动,得到力量。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甚至现在就能清楚的看见,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的离开它,我会怎样想念它,我会怎样想念它并且梦见它,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我与地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每日君安#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史铁生《我与地坛》[得意地笑]新的一天开始啦,大家早安[得意地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我与地坛/史铁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目送》龙应台说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沙上有印,风中有音,光中有影,书中有冷暖。《我与地坛》是真正的失败之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高一有一篇课文,《我与地坛》,有一段文字是这么写的,“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当时同桌一直念叨这句话,听着听着,似乎有点禅机的味道。我不知道,地坛,是什么样一个地方,可能荒芜,可能僻静,不知道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我与地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推文#我与地坛by史铁生,一个人在古老的地坛里思考生与死,思考过去与未来,宇宙将歌舞炼成永恒,时间,空间,种种瑰梦……重读这本书,这篇散文,又勾起了我对朗诵的兴趣。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晚安交大# 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史铁生《我与地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 ——我与地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不知道高中还是初中学过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痛苦的时候 就读读左边那段文字 实在过不去的时候 拿出来读读 能治疗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