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我的精神家园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我十三岁时,常到我爸爸的书柜里偷书看。那时候政治气氛紧张,他把所有不宜摆在外面的书都锁了起来,在那个柜子里,有奥维德的变形记,朱生豪译...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2014.6.4-2015.7.14 你,是我的精神家园,是圣洁信仰,是生活的勇气,跟随你到世界尽头。今天是第一年零41天。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好书推荐#《我的精神家园》 最值得收藏的王小波经典作品!读王小波,读懂自由。 @多看阅读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洗个能把自己烫成红鸡子的热水澡。看会儿kindle。睡觉。记得高中时候读王小波的《青铜时代》,觉得没有什么闪亮的地方,连个让我耳目一新的句子都没记住。其实只是因为看地不认真,也没那种阅历而已。不过再看他的《我的精神家园》的时候感觉不一样了。大概是青涩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喜欢华丽的辞藻吧。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个想做点事情的人不容易,尤其是女人,这就是我之所以帮她的原因。有人说,我是一个枉顾世风,乐守自己精神家园的人,也不知道是褒是贬,但是起码有一点我没错,在我的精神家园里,有那么一点点乐于助人的善念。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今天看完了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园》看得很粗,其实刚开始看他的书只是因为被他的名字吸引而已…以后一定还会在仔细看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我的精神家园》 我的评分:★★★★★ 浓浓的人文关怀气息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根据我的人生经验,假如你遇到一种可疑的说法,这种说法对自己又过于有利,这种说法准不对,因为它是编出来自己骗自己的。”“虽然人生在世会有种种不如意,但你仍可以在幸福与不幸中作选择。”——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的精神家园#网页链接 《The Wes Anderson Collection》,恩,关于《布达佩斯大饭店》的一切。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想我是高中开始吃食堂以后接受了北方人喜欢吃面条的设定。在此之前我的真爱是米饭。去了上海国以后餐餐都是米饭,但是面食才是我的精神家园[心] 老梁快回来去撸烩面啊~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父爱 曾经写过《父爱》发表在杂志上,是我三十岁时父亲帮我投稿的事。而今过去了快十年,父爱有增无减。父母一直居住乡间,农家小院花繁草茂,空气清爽宜人,是我出生成长之地,是我的精神家园。年迈的父亲和母亲,用纯天然绿色食品来表达纵横皱纹遮掩下的浓浓爱意。后代的活泼快乐是老人家最大的快乐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王小波曾在《我的精神家园》里盛赞过王道乾先生的译笔。他认为小说的文字应该是诗意的,是该有语言的韵律的。几个月前翻过几页《情人》,那时心浮,沉不住,扔下了。今又拿起,终才发觉美的文学语言真的是用来读的,用来听的,而不是用来看的。#情人# 盘锦·西水湾花园(北门)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分享自图林老姜《母校图书馆,我的精神家园》毕业之后的我四处漂泊,从白山黑水到雪域高原,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在不断的漂泊中,许多往事都已经褪色,许多记忆都已然凋零,但母校的图书馆,却一直珍藏在我的记忆深处,永不会老去。... (来自 @头条博客) - 母校图书馆,我的精神家园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有时我也会问自己:我的精神家园在哪里?我还不信任何宗教,好像灵魂无所寄托.可是我喜欢陶渊明,喜欢王羲之,喜欢卢梭,喜欢梭罗,其实我也信教,我信自然教.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今年一别,不知何时再见。爱你,闵大荒,我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