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我电子书电子书下载 -- 最新最全的电子书下载网欢迎您^_^

logo

所有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巴黎莓莓猪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在读《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洛如默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读过《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 ★★★★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谢子德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想读《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季子多情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读过《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 ★★★ “印刷粗糙。内容还行。”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jinkai719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写了《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的读书笔记 “《苏菲的世界》如果说是给高中书读的书籍的好; 那么这本书就是给一个成熟的人读的书籍; 最好的..”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jinkai719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写了《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的读书笔记 “芝诺四问,在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里给了答案!!! 哈哈,亚里士多德真的是集大成之人! 西..”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RoyErnesto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在读《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 ★★★★ “选文不错 就是太少了”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走来走去的狮子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在读《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 ★★★★ “考研参考”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saddddcccc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pdf - 共享资料下载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未滿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人的幸福在於為正義而鬥爭] 1)最優秀的人寧願取一件東西而不要其他的一切,這就是:寧取永恆的光榮而不要變滅的事物。可是多數人卻在那裡像牲畜一樣狼吞虎咽。 2)如果幸福在於肉體快樂,那就應當說,牛找到草吃時是幸福的了。 4)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守護神。 5)與心作鬥爭是很困難的,因為每一個願望都是以靈魂為代價換來的。 6)如果一個人的願望都得到了滿足,這對他也是不好的。</p>

来自微博用户佐为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芝诺从无限大与无限小的角度论证存在与多的矛盾。 <p>存在者如果没有大小,那就不存在了。如果它存在,它的每个部分就必须有一定的大小和一定的厚度,而且与别的部分有一定的距离。</p> 既然假设存在有“部分”,那它就不是单一的,就不是不可分的。由此推出矛盾:如果存在是有部分的同时又是多数的,那么它们就既大又小,大到无限大,小到无限小。因为如果存在有部分组成就意味着“虚空”存在,有限的体积或大小中还有不可数的(无限的)“虚空”,这就是有限与无限的矛盾。虽然那时候没有极限的概念。但是既大又小这个结论的得出说明爱利亚学派的哲学家的确开始了逻辑论证并发现了矛盾律,从而摆脱了伊奥尼亚学派宣称的阶段。当然逻辑论证和矛盾的得出都受益于“逻各斯”——作为言说的逻各斯。这是假设存在有大小的第一种论证。第二种是假设存在没有大小。<p>一个既无大小、又无厚度、又无体积的东西,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如果把它加在另一个有大小的东西上,那个东西并不会变大。</p>这里加上去的是一个零,减去也是减去一个零。原来的东西都没变。我想,如果去掉那个有大小的东西呢,那就是无大小的东西相加还是零。无大小的东西减去依然是零。只能说这是与经验矛盾并且难以想象的。 第一个论证,如果把“有部分”这个前提去掉,即有众多不可分的单一的有大小的存在,正好就成了原子论的原子。也就是把巴门尼德的存在打碎了之后,各个部分就变成了原子。有了虚空,有了运动空间,同时碎片又都是不可分的。 另一方面,从数量来论证存在与多的矛盾的这两段还是不太明白。 <p>(3)如果事物时多数的,那就必须同实际存在的事物数目刚好相等,不多不少。可是如果有象这么多的事物,它们在数目上就是有限的了。 如果事物时多数的,它们在数目上就会是无限的。因为在个别事物之间永远有另一些事物,而在后者之间又有另一些事物。这样,事物在数目上是无限的了。</p> 这个论证不是很明白什么意思。

来自微博用户佐为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严格地说,不能按本原为一且不动归类爱利亚学派。因为巴门尼德的存在不是本原,无论是始基还是主宰都没有这层意思。巴门尼德探讨了意见之路中的万物本原,但是本书也没有涉及。另一方面,存在仍然有感性色彩(滚圆球体,有边界)。存在与本原最大的不同是存在是从“是”(eimi)来的,是逻辑上在先而不是本原含义中的时间上在先。所以存在的提出可以说是以逻各斯为线索,至少是“言说”的本义中得到了启发。这一点在邓晓芒的《古希腊罗马哲学讲演录》中就提到了,当时没大理解,后来看了文德尔班的《哲学史教程》就理解了。

来自微博用户小丘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柏罗丁的《九章集》里就已经出现了“太一”的定义。 其即是一切事物,又是万物的来源。其产生万物的模式,是出于自身的充盈的流溢。 从现在的角度上去思考,一个万物来源的创造者(或者是创造物),在逻辑上容易产生无限悖论,如何从有限的万物,上升出一个无限完满的“太一”,只能用无限的模式么? 只是作为一个概念而言,感觉这样的无限物,是无从辩驳的,我们可以定义出这样一个事物。但使其和现实产生关联,或者说其位于现实更上层、更高级的地位,是很难想象的。

来自微博用户擦拭光芒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要认识真理必须运用正确的方法] “良知是世界上分配得最均匀的东西,因为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在这一方面有非常充分的秉赋,即便是那些在别的一切方面都极难满足的人,也不大会对自己在这一方面的秉赋不满足,更作额外的要求。” 笛卡尔所说的“均匀”,不是平均,不是说每个人的良知在量上相等,而是在如下意义上的“均匀”:第一,每个人都认为充分;第二,良知不会成为一个人所苛求的。所以良知的“均匀”,有两个维度,主观性和非目的性。 所以当笛卡尔说,“那种正确地作判断和辨别真假的能力,实际上也就是我们称之为良知或理性的那种东西,是人人天然地均等的”时,他其实是在说,这种能力对于每个人来说,是足够的(在上述两个维度下)。 “因此,我们的意见之所以不同,并不是由于一些人所具有的理性比另一些人更多,而只是由于我们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运用我们的思想,以及考察的不是同样的东西。” 前半句否定的是一种通常的见解,笛卡尔认为,首先,理性或良知是“均等”的;其次,即使按照通常意义的理解,把良知当作某种并不均等的东西,这种不均等也不足以导致意见的不同(这条推论是在笛卡尔的见解的基础上,退一步来讲的,笛卡尔不会退这一步,我们在思考的时候可以)。思考或思想,作为一种活动的时候,无非三个要素:理性、运用理性的途径(即方法)、对象。笛卡尔排除掉三个要素中的第一个,认为它不会引起思想的差异;那么,不同的原因,自然要从剩下的两个要素中来找。 “因为单有良好的心智是不够的,主要在于正确地应用它。那些最伟大的心灵既可以作出最伟大的德行,也同样可以作出最重大的罪恶;那些只是极慢地前行的人,如果总是遵循着正确的道路,可以比那些奔跑着然而离开正确道路的人走在前面很多。” “最伟大的心灵”不等同于最伟大的良知,因为“最伟大的良知”不符合“良知是均等的”的前提;“心灵”包括良知,和方法,(或许还有其他的东西)。除此之外这段话很好理解,很鲜明——甚至励志。什么是“正确的道路”。

来自微博用户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犬儒派是哲学家中间的一个特例,他们从纯粹哲学的推理闯进了行为上的高度放肆。</p> 吼吼,不管有意无意,学哲学的人总被人看得有点异样底赶脚…… 注意啊

来自微博用户尔苏西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那么,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个人比另一个人大些,是由于[高]一个头,或者一个人比另一个小些,是由于[低]一个头,你可不要接受这种说法,而要坚持只能说:一个大些的东西比另一个东西大,并非由于别的,只是由于大;小些的东西小些,并非由于别的,只是由于小。因为如果你说一个人比另一个大些或小些是由于[差]一个头,我想你恐怕要遭到反驳说:照你这种说法,第一,大些的之所以大些,小些的之所以小些,都是由于一个头,也就是说,是由于同样的东西;第二,大些的人由于一个头而大些,而头却是小的,说一个人之所以大是由于小的东西,岂不怪哉?”</p>

热门历史类电子书下载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TXT免费下载,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PDF免费下载,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须知:本站所有电子书资源由网友提供,如有失效链接,请更换资源后再次下载;所有资源本站不负责保存。

电子书下载txt免费下载 txt电子书免费下载全集全本完结 小说下载 txt 电子书 免费下载全本 谁知我电子书

热门标签

Copyright @ 2014-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谁知我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