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叔本华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然后叔本华说我没说过这屁话。 哈哈哈 //@UFC格斗小熊:这么说我很开心,哈哈哈哈@小小帥小小贝的爸爸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哈哈哈哈哈@ego_V 每次看亲姐状态我都要先断句分层再去领悟中心思想[拜拜][喵喵]毕竟中南文学巨匠[拜拜]可萨特叔本华,可李清照曹雪芹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叔本华:自身具有非凡思想的人,是不需要与别人拥挤在一块的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聚餐,时时感受得到这种开心热闹的氛围下薄如滤纸的关系,该笑时随,该听时静,有了矛盾你不可较真,犯了错误你必须卑歉。我们的眼中只有自己,却时时又活在别人的眼里。叔本华说得对,在选择庸俗还是孤独的时候,没有第三个选项。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叔本华说: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却又会感觉寒冷. 为什么我们明明都付出了,都在乎了,却又都伤了?不合适吗,多么残忍的三个字。 没花心思的,不离不弃。用尽全力的,却成了遗憾。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独处很好玩啊,可以想事情,做事情。做一些奇奇怪怪的试验,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比如说我发现我不会自言自语有的人一个人的时候会自己对自己说话好好玩。对了还可以多看书懂更多的东西九把刀的楼下的房客叔本华的散文小学奥数书做着也很好玩。很自由~//@夏正正:嗯。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叔本华认为人生是苦的,这点和佛教相似。但他认为这种苦是无法摆脱的。世界如果有上帝或阿弥陀佛,那上帝其实是撒旦,他像猫对老鼠一样玩弄着人类,直至其死亡。罗素对悲观主义并不认同,甚至以叔本华的私德作为论据批驳。但叔本华却让我们更追求快乐、忘记痛苦。因为苦如果是常态,就无需耿耿于怀。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挑了好半天挑了本叔本华,但愿不要太晦涩啊!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形态学还在整个的或部分的领域中指出一种贯穿一切[形态]的,差别无限细微的类似性(设计的统一性),借此类似性,这些形态就好比是围绕着未经一日入谱的主旋律的繁复变调似的。---自相似性和走势的多重赋格。我不知道缠中说禅有没有读过叔本华,但他精研康德,数学、音乐造诣很深,和叔本华殊途同归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拉布叶说过:“我们承受所有不幸皆因我们无法独处”。 法国入伏尔泰:“在这世上,不值得我们与之交谈的人比比皆是。” 节制与人交往会使我们心灵平静.---- 柏那登·德·圣比埃 . 叔本华:自身具有非凡思想的人,是不需要与别人拥挤在一块的 .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Morning Buzz#A certain amount of care or pain or trouble is necessary for every man at all times .A ship without a ballast is unstable and will not go straight. 一定的忧愁、痛苦或烦恼,对每个人都是时时必需的。一艘船如果没有压舱物,便不会稳定,不能朝着目的地一直前进。——叔本华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刚好呼应了我下面一条微薄,叔本华大叔说得对,一切的死亡都是自尽。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通常哲学家对死亡都很洒脱,叔本华似乎是个例外,他是嘴上洒脱,据说真实生活中非常惜命、怕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威廉詹姆的话:要乐于承认事情就是这样的情况。能够接受发生的事实,就是能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叔本华的话:能够顺从,就是你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莎士比亚说:聪明的人永远不会坐在那里为他们的损失而悲伤,却会很高兴地去找出办法来弥补他们的创伤。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康德……我们的确无法认识物自体,可是我们生活在表象的世界里……一切都先经过先天认识形式的加工……表象世界还是被理性统治……理性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统治者。没错,理性确实管不了物自体,但是物自体也不影响我们的世界……叔本华说,不,物自体能影响我们的世界……而且……我们用理智控制不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叔本华深受印度哲学影响,对于他书中对欧几里得的论述,我相当不同意。欧洲文明之所以找到了人类大步向前的钥匙,根源就是欧几里得那种公理化体系。我觉得那种公理化体系并不是叔本华所说的后门,而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的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