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我电子书电子书下载 -- 最新最全的电子书下载网欢迎您^_^

logo

所有禅海蠡测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不可不283747007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回复@普照行者:刚刚捧读南怀瑾先去《禅海蠡测·心物一元之佛法概论·心理与生理》,有所悟解。再次感谢君的开示。君仙居何方?能不能够到君的坐下听讲呢?[鲜花][鲜花][鲜花][祈祷]//@普照行者:回复@不可不283747007:心与心境不是一回事 不可混淆!

来自微博用户刘逸池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发表了博文《南怀瑾先生著作出版顺序》南怀瑾先生著作出版顺序【由末学刘炜卓与小雅收集】南怀谨先生著述目录:1.禅海蠡测(1955)2.楞严大义今释(1960)3.楞伽大义今释(1965)4.禅与道概论(南怀瑾先生著作出版顺序

来自微博用户我读南怀瑾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我的著作一大堆,我真正写的一本书是《禅海蠡测》,你们看到过没有?……要真正了解南怀瑾,连一本《禅海蠡测》都没有看懂,还谈什么呢!所有的书都不算数,就是这一本。——南怀瑾《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来自微博用户我读南怀瑾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南怀瑾先生真正写的一本书是《禅海蠡测》[给力]

来自微博用户禪詩禪話禪宗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已明心者,初见之时,心身空寂,了无一物,山河大地,人我众生,皆成一片,如在大圆镜中。虽不起分别念虑,而于见闻觉知,了了分明,如飞鸟行空,清风疏竹,了无挂碍。心明境寂,如万里晴空,身轻愉快,如春风吹絮。——南怀瑾《禅海蠡测》@南師如是說

来自微博用户城市船夫V21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了此一段大事因缘之举,未可草草。否则,劳人岁月,无故虚度,人间世事,亟待人为,自利利他之业,处处皆有,何必从事于此哉!若心地未明,掩室禁语,浮游妄想,极力压持,浅则成病成狂,深则自残性命,此皆随时可见也。』——《禅海蠡测》

来自微博用户耀灵寺大公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网页链接★★★★★,这书果然很少有人读,从图书馆借过来的时候就是新的。书没得说,完全把我带入了另外一个世界。先看了《禅者的初心》再来看这在我眼里禅学百科全书。看后顿悟《初心》而且可以做到跳进去又能跳出来,想做魏老师的学生,想做宗教,要去交流到印度 人大南路

来自微博用户禪詩禪話禪宗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古德有言曰:“参要真参,悟要实悟。”“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此皆教参禅人,要从真实疑情着手,勿凭知解为是。若知解得,理会得,有体会处,忽有会心,皆理边之事…终是空言,乃至狂慧并发,说亦说得,明亦明得,只是行不得,则理仍是理,事仍是事,有何益处——南怀瑾《禅海蠡测》

来自微博用户54天地孤影任我行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这是今天霍先生送给我的南怀瑾先生的《禅海蠡测》一书。十分感谢!关于这部书,我曾经说过:不读《禅海蠡测》,不懂南怀瑾。随附,我曾经写的一篇纪念南怀瑾先生的杂乱文字。

来自微博用户养正尔雅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发表了博文《比视觉更重要百倍的听觉环境》南怀瑾先生《禅海蠡测语译版》:譬如出生的婴儿,就能闻声,没有意识思维的动物,也能分辨音声,人类的五感觉作用,只有耳朵的听觉,应用力及程度是最深远、最普遍的(36比视觉更重要百倍的听觉环境

来自微博用户渡沐___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我刚在@微盘 发现了一个很不错的文件"南怀瑾选集第5卷(禅海蠡测.禅话.中国佛教发展史略.中国道教发展史略).pdf",推荐你也来看看哦! 南怀瑾选集第5卷(禅海蠡测.禅话.中国佛教发展史略.中国道教发展史略).pdf

来自微博用户七彩小生的世界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我在@微盘 分享了"1.《禅海蠡测》 南怀瑾(1955).pdf"等批量分享哦,快来看看吧~! 1.《禅海蠡测》 南怀瑾(1955).pdf等批量分享

来自微博用户求道2011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伊斯兰教受希腊哲学之影响,故其宗教哲学,亦根植于此,而且与基督教关系密切。近代学者,有谓基督教与印度教有关,且谓伊斯兰教亦复如此。盖穆罕默德其初商旅于欧亚各地,复隐居专修于青海边境山中数年,故其论教义与哲学,可能为东西哲学宗教文化交织之产品。<禅海蠡测> 长沙·人民中路

来自微博用户城市船夫V21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古德禅师,虽有于言下顿悟者,但在未悟之前,固皆用功有年,或悟之后,又依止宗师,水边林下,保任涵养多年,方能透彻。未可只执彼当时一顿,置未顿以前,既顿以后,一概不言也。故曰:“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禅海蠡测》

来自微博用户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古禅师语录,遗留传刻者,类皆精心之作。而有清高隐逸之流,毕生无语传世,寂寞山林,默然缄口者,此尤为语录中之最高尚者。复有其人,声名不彰,湮没无闻,虽有述作,散佚未收者,当亦不少。而古禅德中,间有语录传世,虽其词藻纷披,令人悦目,但其见地,确未透彻者,亦属不鲜。此中拣择,大须眼明。尝谓读古人书,须在顶门上另具只眼,庶不致尽被双睛瞒过。</p><p>故知读书实难,著书更难,误人千古,罪过不浅。</p><p>生死是大病,佛祖言教是良药。污染心是杂毒,不能忌之,生死之病无时而损也。</p><p>若斯大彻证悟者,往古及今,数不多见。然其大悟者何事,必须细拣,未可妄学也。</p><p>故知看读公案,大需智力,未可徒记言行,以资谈柄</p><p>如必欲知其彻底,须了解当时情况、人物环境,方可决择。而古人不来今,今人不及古,枯竭心思,徒劳无益,毋庸必穷其致也。</p><p>达摩初祖曰:“至吾灭后二百年,衣止不传,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潜符密证,千万有余。”</p><p>闭关之事,不知所始,意谓杜门谢事、励志专修也。“闭关”一名词,还见于吾国之《易经》复卦象辞,曰:“先王以至曰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乃斋戒安身静养之义。后世言此者,皆引释迦掩室于摩竭、维摩缄口于毗耶等事为说。</p><p>自利利他之业,处处皆有,何必从事于此哉!若心地未明,掩室禁语,浮游妄想,极力压持,浅则成病成狂,深则自残性命,此皆随时可见也。至于耽关中乐,别有所取,丰衣美食,借此高枕栖身,则又当别论矣</p><p>平常吾人,都在运动中,与万物相同,皆在放射,皆在消散。忽在静中,生理之自然功能,偶感外光外力之交互作用,由动至静,如两力摩擦,忽然发声、发热、发光,于是引起心理上之幻觉。渐至心理久习于变态幻觉,生理亦入于变态幻觉。自以为道为通,不智孰甚!凡此之类,上者终日在幻觉幻想中过其生活,下者因习此而使生理上之消耗过甚,终至夭折而亡。若发狂,或至脑充血,皆当然现象,必然结果也。</p><p>人之生理,纯为物质,此物质与宇宙间之声光电化等功能,同一活动,互相感通。</p><p>故称生死者,为分段式之变迁也。然当此生命旋转不停于轮回之间,谁为之主宰欤?曰:无主宰,非自然,乃因缘之所生。因缘者,由各种条件与因,彼此如钩锁连环,相排相吸,而互发为矛盾之结合也。生命之存在,以自己心识为“亲因缘”(种子)。以依凭物质形器为“增上缘”(父精母血),聚合而成。以生命之有存在,而继续不断者为“所缘之缘”(所缘缘)。以生生不已为“等遍无间”之缘(等无间缘)。故非自然而有。未见天地间生物之无因而来者,因皆乃自有与依他共同存在,非另有不可知之神,或同人格之命运可自由制造者。若果如此,主宰者何以不能不借各种因素之结合,而独立创出另一生命之存在乎?故佛谓生命存在,为一种“力”之表现,此力者,由心识所成,名曰:“业力”。业者如作用运动之意。</p><p>三世者,指过去、现在、未来之时间言。六道者,指分段生死之种类言。而空间则无量无边,涵在其中矣。今论死生之际,为便于说明,使易于了解,顺现实人生由生而至于老死,首先说明死之现状与过程。夫人之由生而至于死,古人谓之大事。致死之由,约为二类:一、顺天年而老死。二、遭意外而暴亡。前者谓之善终,后者谓之横折。</p><p>佛法虽不离于禅定,而亦不依于禅定。佛之不共法,为"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与"实相无相"之中道正知正见,非以禅定为极则也。</p><p>凡修定法,即从此根尘中任取一项,先使其宁静专一,不使散乱,不令昏沉。初则勉强令返,久则不加工力,得纯熟自然,而住于专一之境,此身渐得宁静安谧,此心渐至专精不散。</p><p>佛所谓外道,指“心外觅法”、“向外驰求”之事也。</p><p>心理现象,与力学运动,其原理与事实,完全相通,心理现象所生之见、闻、觉、知,归纳称之曰念。当一意念生起作用,即发生联想,或忆念之过程,亦如力学之圆周运动。所以然者,即如一意念初起时,刹那之间,即循此一意念而联想,或忆及其他;当次一意念生时,前之初生意念,早已消逝。如此络绎不断,犹如一星之火,旋转而有轮圈现状,亦如波浪之相续,而见不断之瀑流</p><p>意念生起,或引发回忆,或引起联想。细者为思,粗者为想,一刹那间,速率频繁,不可捉摸。</p><p>凡物皆在发光,只因光波振动,而使光波之长短不同,乃有种种颜色不同,其为光者一也。</p><p>光之在人,曰神。心意识生起念力时,即有光之放射,唯非肉眼形器所能见。而眼之与心,互通作用,故心念静定,精神强盛者,目光炯炯,心邪则目邪,衰老则目昏,孟子所谓观眸子而知心者,良有以也。</p><p>心目为起心动念之机括,见色而动,闻声逐象,皆目为之机,心乱则转动不止;傲而散者则上视,阴而沉思者则下视,邪险者常左右侧视,故敛视半闭,可凝止散乱之心。松解束缚,使身安适,常带笑容,使精神愉悦,皆为静定之要。</p><p></p>

来自微博用户城市船夫V21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佛法以正知正见教导世间,使一切众生,皆得般若,度为究竟,若以神通设教,反使众生易着幻秘,难入正觉之途。故吾佛遗教,制戒神通,经谓大阿罗汉,亦有神通,亦无神通,而其得漏尽通者一也(义见《大智度论》)。』——《禅海蠡测》

热门历史类电子书下载

禅海蠡测TXT免费下载,禅海蠡测PDF免费下载,禅海蠡测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须知:本站所有电子书资源由网友提供,如有失效链接,请更换资源后再次下载;所有资源本站不负责保存。

电子书下载txt免费下载 txt电子书免费下载全集全本完结 小说下载 txt 电子书 免费下载全本 谁知我电子书

热门标签

Copyright @ 2014-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谁知我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