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安娜·卡列宁娜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1 14:41:42
的评论谁也不满足于自己的财富,可谁都满足于自己的智慧。——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宁娜》#世界文学名著# #外国文学#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1 14:41:42
的评论斯坦纳暮年对个人读书经历的回顾非常感人,“读了《安娜·卡列宁娜》或普鲁斯特的人,在心灵的深处,能不体验到新的虚弱或需求?……无论是文学还是哲学,无论是虚构还是理论,都会有同样的灵魂震颤苏醒的感觉。这感觉或许就逐渐完全地占有我们,我们像中了魔一样,在敬畏中前行,在残缺的认识中前行。 ...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1 14:41:42
的评论#暖场音乐剧#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1 14:41:42
的评论这是平平无奇的一天而我又想起这段话:“这些天来我心里老不愉快,”娜佳沉默片刻,说,“为什么我夜夜睡不好觉?” “我不知道,亲爱的。每当我夜里失眠的时候,我就闭上眼睛,瞧,就这样闭得紧紧的,想象出安娜·卡列宁娜的模样,想象她怎么走路,怎么说话,或者想象古代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1 14:41:42
的评论安娜·卡列宁娜 我终于看完了,画面太美丽了,b站必看之作。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1 14:41:42
的评论阿历克赛·基里洛维奇·伏伦斯基&安娜·卡列宁娜 高州市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1 14:41:42
的评论读了《安娜·卡列宁娜》或普鲁斯特的人,在心灵的深处,能不体验到新的虚弱或需求?……无论是文学还是哲学,无论是虚构还是理论,都会有同样的灵魂震颤苏醒的感觉。这感觉或许就逐渐完全地占有我们,我们像中了魔一样,在敬畏中前行,在残缺的认识中前行。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1 14:41:42
的评论因为列文这条不讨喜的线,《安娜·卡列宁娜》不再是单纯的另一部《包法利夫人》。托尔斯泰就这样超越了福楼拜。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1 14:41:42
的评论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卡列宁娜 武安市
来自微博用户2020-12-31 14:41:42
的评论#名著分享# 在那短促的一瞥中,弗龙斯基已经注意到有一股压抑着的生气流露在她的脸上,在她那亮晶晶的眼睛和把她的朱唇弯曲了的隐隐约约的微笑之间掠过。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整个的身心,违反她的意志,时而在她的眼睛的闪光里,时而在她的微笑中显现出来。——《安娜·卡列宁娜》列夫·托 ...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实际上她(安娜·卡列宁娜)也没有真正学会爱。同弗龙斯基的一见钟情,似乎因他慷慨好施,主要却是倾心于他的仪表、风度,出于自己旺盛的生命力的自发要求,并不基于共同的思想感情。这种爱情是盲目的,实际上几乎全是情欲,而情欲是难以持久的。—— 陈燊 《<安娜·卡列宁娜> 序》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感冒,难以入睡,便拿了本《安娜·卡列宁娜》 看,开头那句,高中物理老师特别喜欢引用:正确的答案总是相似的,错误的答案各有各的不同。 这下好了,貌似睡着了,学生时代的情景却扑面而来,好像上演记录片 ,完完全全的情景再现。就这样,半睡半醒间,时光的车轮辗碎一地的青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宁娜》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今天看到妈妈发朋友圈说去年的今天她在参加道德讲堂,我才知道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于是就想在今天结束以前留下点什么。 今天又重新看了一遍《安娜·卡列宁娜》的电影,跟我以前小时候看小说时的情感又不一样...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伟大的俄罗斯文豪托尔斯泰庄园,在俄罗斯图拉市亚斯纳亚.波良纳镇,被称为托尔斯泰的摇篮和坟墓,距离莫斯科160公里。这里有他坐落在林间空地中简朴的墓地,有他写出过〈安娜.卡列宁娜〉〈战争与和平〉等传世名著的故居,有他和农奴一起劳作过的园圃,有他最喜欢的苹果园,有他称赞为静穆而华丽的池塘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分享自尊重自己的尺度《安娜.卡列宁娜形象分析》 - 《安娜.卡列宁娜》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继《战争与和平》后的第二部长篇小说,1870年开始构思,1873年动笔写作,1877年完成。... (来自 @头条博客) 安娜.卡列宁娜形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