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我电子书电子书下载 -- 最新最全的电子书下载网欢迎您^_^

logo

所有叔本华论说文集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立雨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简言之,我们自始至终都受着自然规律的制约,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我们认为是正当的事业。只有在后来,当我们回首整个人生旅程及其总体结果时,我们才能最终明白其全部奥秘。</p>

来自微博用户商务印书馆学术出版中心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晚安书语】一个人心灵的宁静越是不为恐惧所侵扰,就越是可能为欲望和期待所骚动。——《叔本华论说文集》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行知讲坛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行知讲坛·读书#今日推荐书籍是《叔本华论说文集》作者为德国近代著名哲学家叔本华。叔本华用散文形式撰写的关于他的哲学、伦理学、美学等方面思想的较为通俗易懂的七组文章,分别为人生智慧、劝诫与格言、宗教对话及其他、论文学艺术、悲观论集、论人的本性、争论的技艺等。

来自微博用户立雨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 不要把获得生活的舒适愉快作为追求的对象,而要尽量避免生活中的不幸,直驱我们的真正目标。</p>

来自微博用户立雨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恰当地限定我们对快乐、财产、地位、荣誉等的欲望是适宜的;因为正是这种欲望和努力—— 。。。 ——引起了巨大的不幸。</p> <p>宝贵的中庸是最佳选择——生活恬然,不为住所简陋的困窘所动,这样不至成为遭人妒羡的对象。</p> <p>他对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不应抱有过多的期望:既不对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倾注热情,也不会再他的事业遭到挫折时感到过多的悲哀。</p>

来自微博用户立雨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就像一个无仁的核桃,到处不见一点果仁,并且即使它真的存在,你也仍然不可能在壳中找到它。你可以到别处去寻觅,然而,通常只有碰巧才能找到它。</p>

来自微博用户立雨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即使目标实现,时间使我们产生的种种变化已在我们身上留下了障碍; 。。。</p>

来自微博用户立雨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人生宛如一次旅程——对未来的展望与其最初的呈现是大相径庭的,一旦人们趋近于它时,它又发生了变化。这便是做发生的一切——尤其是当我们满怀种种期望时所发生的一切。</p>

来自微博用户立雨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任何稍有头脑的人最终将明白,他们都是受命运支配的,是命运塑造而成的,为此,他们极虔诚地感谢命运的教诲。他们认识到人生的果实是经验而非幸福;他们渐渐习惯并满足于以希望换取见识;最后,他们能够用彼特拉克文体说:他们所关注的一切只是学习—— 除学习之外的快乐,未之有也。 也可能,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仍然追寻着过去的希望和目的,他们漫不经心,如同儿戏,仿佛为了装点门面。然而,真正说来,他们仅仅为了寻求命运的教诲,为了给自己增添几分天才的风度、高尚的品质和某种沉思的特征。</p>

来自微博用户白菜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卓越的智能是指那种以高度神经质为特征的活动, 因而也就是对各种形式的痛苦的高度敏感性。 叔本华:《人格》</p>

来自微博用户立雨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他必须知道,生活中最主要的、最真实额目标是什么;也就是说,为了得到幸福,他最需要的是什么。并且,在他的思想中依次占有第二、第三位的目标是什么。他必须发现,总体上,他的天职是什么,他应尽的责任是什么,以及他与世界的一般关系是什么。</p>

来自微博用户林梅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外在的幸福比不上内心的福祉。 如果他们心里唯有他们自己,那么他们就不会为失去任何别的东西而沮丧。 一旦无所事事,最难的莫过于保持平静。 心灵狭隘的人实质上乃是最幸福的人,虽然他的幸运并不为人所羡慕。 没有真正的需要,便不会有真正的快乐。 无数的人发现自己有着无尽的需求,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有钱时,只是为了从折磨他们的烦恼中得到片刻的解脱,靠花钱解忧。 所有人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以及真正的人生,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靠别人如何看待,因而对我们的幸福来说,我们个人生活的现实条件——健康、气质、能力、进款、妻子、孩子、朋友、住宅,要比别人的看法重要千百倍。 我们的所有忧虑、焦躁、担心、烦闷,乃至愁肠百结,竭尽心力,在绝大多数场合,都是由于过多考虑别人会说什么而导致。妒忌和仇恨常常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 如若一个人辱骂他人,这正表明他控诉别人却没有真正的理由,否则,他就应当把这些作为前提,并让公众自己做出结论;但他并不是这样,他并不理会前提,直接得出了结论,他企图让人相信,他这样做只是因为要求得简便。 他们的作品愈高尚,愈重要,则他们看到他们自己名声的机会便愈少。名声追求功勋正如影随形,有时在前,有时在后。虽然普遍的沉默,表明了同时代人们的妒忌,但仍会有人不带偏见来评价作品。 赞美一个人便是贬低另一个人。 如若阅读某种著作的人愈多,那么这本著作所赢得的名声便愈大,所以学术专著的作者,和那些仅仅为了让读者消遣娱乐的作家比较起来。其知名度要小得多,而哲学家要做一名知名的作家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哲学家的著作皆在求得一些模糊不清的结论;同时,从功利的观点来看,它是完全无用的;主要是自身即在这个领域中耕耘的人,才对哲学著作发生兴趣。 世上最完美的人是遇事果断绝不慌张的人。 勇敢是获得幸福的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品质,其作用仅次于精明谨慎。 如果说人生前半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对幸福的无止境的渴望,那么,后半阶段则是以对不幸的恐怖为特征。因为,随着我们身体的日渐衰老,我们也或多或少地认识到:一切幸福都是虚妄不实的唯有痛苦才是真实的。 一个人年轻时候爱幻想,以为人世间必定充满无数的幸福与快乐,只不过难以碰到罢了;到了老年他才明白这是一个美丽的幻想。于是他开始安于现状,尽情地享受当下时刻,甚至从繁杂的琐事也能体验到一种欢悦。 经验告之我们的第一件事就是使自己摆脱大脑的幻境——即早在青年时代就已注入我们头脑中的形形色色的看法。 如果一个人少年老成,谙练世故;如果他很快便掌握交际之术,并进入社会,仿佛早已成足在胸,那么,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这并非是什么好兆头。 那些让儿童过早地接受古代语言学习的方法或许是错误的,因为它不仅使学习变得枯燥乏味,而且使博学多才者失去其特色。 年轻人往往根据他对外部世界的印象而做出自己的选择,与此相反,老年人则恰恰是三思而后行。 一切欢悦都是否定的、消极的,而痛苦本质上是现实的。因为,任何一种欢悦都只不过是某种需求或欲望的满足而已;一旦欲求停息,欢悦也就随之而消失,这就如同一个人饭后不能继续吃东西或者刚从梦中醒来无法再入睡一样,而这些都是无可奈何的事。 如若我们有了宗教,那么在实际生活中,宗教对于情感的影响,即,它作为行为的准则,作为对痛苦苦和死亡的慰藉,其作用丝毫不比真理本身来得小。不要以你所受的教育和学识去指责宗教的粗糙、怪诞,以及明显荒谬的形式,你根本想象不到,那些质朴未琢的人在接受深奥的真理时,是如何地需要采用这种迂回的方法。真理就其本身来说,已超越了一般人的理解,各种宗教不过是群众追求认识真理的不同方式而已。 教会的职责是把宗教信仰一点不漏地灌输到孩子们的头脑中,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麻痹思想,这就会使得人们终生偏执到愚蠢的程度,并且扼杀了那些最为敏感最赋有天才之人的能力,而且人们还对此浑然无觉。 甚至在不同时代的人类最杰出的心灵也会被荒谬的教义所麻痹,使人们对于自然的构成作用的真正见识完全被窒息。在整个基督教时期,一神论就像一座大山似的压制着整个人类理智,尤其对哲学的成就实施严惩,妨碍并破坏人类的所有进步。在那样的岁月,上帝、魔鬼、天使、精灵完全挡住了追求科学的人们投向自然的视线,研究无法深入,甚至不可能真正考察任何事情,一旦出现什么异常现象,便立刻拿上帝、魔鬼等等来解释。 先生活,后谈哲学学。 以为没有宗教的及其学说的支持,国家、公正、法律便无法坚持下去,那就错了;以为要使颁布的法律得以实施,公正和公共秩序需要宗教作为一种补充,那就错了。即使重复千百次,那也是荒谬的。 宗教在过去使得人类长期以来一直谨小慎微,这事它将使人类得到解放,而它自己则悄然离去。这边是宗教的最无痛楚的结局。但只要它还存在一天,它便有两张面孔,一张是真理的面孔,一张是谎言的面孔。你是容忍它还是厌恶它取决于你看到的是哪一张面孔。我们必须把宗教看作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祸害,它之所以必不可少,乃是因为人类无数令人悲怜的低能儿,他们不能领悟真理,所以,这就急需某种能代替真理的东西。 无知只有伴随着豪门才会贬低人的身价。穷人为贫困和需要所迫,劳作代替了思想,并占有了知识的地盘。 有许多学究就是这样,他们书读得愈多,人便变得愈傻。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而置其他于不顾,这甚至比连续性的体力劳动还要麻痹我们的心智,体力劳动至少还可以让人边劳动边思想。 读书愈多,留存下来的东西便愈少,心灵就会变得像重复书写过许多遍的石板一样,横七竖八,混乱不清。学而不思则无所学,不停阅读而不加思索,则所学肤浅,最后终致淡忘。 书中的思想只不过是沙地足迹而已,你看得见一个人所走过的路径,但要知道他一路上看到过什么,你必须看到他的眼睛。 在文学的园地里,无数坏书就像茂盛的野草,吸收谷物的养料,并危害谷物的生长。本来,公众应当把他们的时间、金钱以及注意力花在那些好书和他们的崇高事业上,但现在的情况是,坏书代替了好书。坏书的目的就在于牟取金钱和地位,所以,坏书不仅无用,而且是对人们造成危害的祸根。现在的文学书籍,有十分之九是为了从大众的口袋里捞取几个先令;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者、出版商和评论家们结成同盟,狼狈为奸。 阅读若能有所自制,乃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阅读应精选,不要仅仅因为某本书盛极一时而信手拈来,大家广泛传阅的书籍不要去读,如政治性或宗教性的小册子、小说、诗歌等等,这样的书可能受到人们广泛注意,甚至出版后一版再版。我们要知道,为愚人写作的书总会有大量的读者,要仔细地把时间用来阅读那些古今中外的伟大人物的著作,阅读那些站在人类之巅的著作以及享有不朽名誉的人们的作品好。只有这样的著作才会开卷有益。 最坏的事情是,就如人们将会发现的那样,人们对文学研究的指导性知识愈多,则促进这种能力便愈小。唯一的事情便是以更多地占有知识为荣。这样的人认为,他们拥有比那些真正拥有知识的人感到骄傲。 严格地说,只有第一观感才能提供纯客观的评价,而这种客观的评价乃是破译他人性格特征的必备条件。气味只有在刚一接触时对我们发生作用,酒只有第一杯才能让我们品尝出真正的滋味。只有初次相遇,人的相貌才能给我们以充分的印象。 除非痛苦是生活直接而当下的对象,否则我们的生存便完全没有目的。 如果人的生命从所有的欲望、艰辛和困境中摆脱出来,如果他们目前所从事的一切事情都顺心如意,他们就会自命不凡,不可一世。 一定的焦虑、痛苦、烦恼对于每个人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 正是工作、忧虑、劳动和烦恼,几乎构成了一切人的漫长的生涯。 生活中值得嫉妒的人廖若晨星,但命运悲惨的人却比比皆是。 人生只是某些失误和罪孽的苦果,为此我们正在遭受报应。 我们降生凡尘是为了补偿在另一生存状态中所犯的罪孽。 做事要慎思,则不会追悔你立愿完成之事。 唯有智慧和知识才能使一个人超越另一个人,并显示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所以,在任何自我表现的场合,我们都应当尽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伟人最显著的标志莫过于对挑衅和侮辱性的言辞毫不介意,而是像对待其他无数的错误一样,将它们归咎于说话者知识的不完备,这样,他便可以做到视而不见,无动于衷。 一个人尽管可能对任何其他事情做出准确无误的判断,但在有关他自己的事情中却判断失误,因为意志在这里参与了判断从而妨碍理智的正常功能。人啊,还是要听从朋友的劝告。 倘若没有女性,我们的童年将孤独无依;我们的中年将毫无乐趣;我们的晚年将缺少慰藉。 女性的胸怀孕育了人类的初生,她柔唇微启教会你第一个词语,她轻轻拂却你第一滴眼珠;当你摆脱尘世纷扰走到生命之旅的尽头,又是她在仔细倾听你最后一声悲叹。 女人本身是幼稚而不成熟的,他们轻佻琐碎,缺乏远见;简言之,他们永远不会成熟,只能是大孩子——是介于儿童与成年人之间的一种中间体,在严格意义上,也可以称之为人。鉴于以上事实,女人显然适于照料和教育儿童的工作。 男人间的自然情感仅仅是漠不关心冷淡罢了,而女人间则往往充满敌对的情绪。 只有那种被性冲动冲昏了头脑的人才会把矮小、窄肩、宽臀、短腿的人称为女性;因为,女性的全部美都是与这种性冲动密切相关的。 那些懂得珍惜时间的人将与时间共存。 当你与某个人交往时,不论这个人是谁,都不要试图根据他的价值和尊严而给予他以一种客观的评价。不要考虑他邪恶的意志,也不要考虑他偏狭的理智和刚愎无常的观念,因为前者易于引导你去仇视他,而后者易于促使你去漠视他。所以,你应当去关注他的遭遇、他的需要、他的焦虑和他的痛苦。这样,你才会时刻感受到你与他的同根同源,你的恻隐之心也会油然而生。 胆量是美德之一,而胆怯则是一种罪恶。 人们总是可能希冀从吝啬鬼那儿而非挥霍者那儿得到更多的东西,因为后者已经一无所有、自身难保、且债台高筑。一个铁石心肠的家伙总会比一个囊中羞涩的可怜虫给予你更多。 一个人本不应该妒忌成性。作为一个问题来探讨,财富的赠予,幸运之神的惠顾,或他人的恩宠有加,都不值得妒忌,真正值得妒忌的是人的自然天赋。 妒忌成性的人发现自己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因为人们一旦发现妒忌中伤之火源于他这里,那么他的一切出击都将变得苍白无力。 或是相反,对他的妒忌对象大发毫无根由的无名之火——这种仇恨之火时常借故于生活中一些鸡零狗碎的小事而猛烈地爆发出来的,那么他同样也暴露了自己。 也要提醒人们警觉起来,哪里有妒忌之心,哪里就有仇恨之火,要小心谨慎,不要与任何妒忌成性的虚伪小人交朋友。 奢侈品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好处,即使对于享受这些奢侈品的人来说也是如此,因为奢侈品只会使他们体弱多病、脾气更坏。。由此看来,减轻人类痛苦的最为有效的方式,似乎是减少奢侈品,乃至完全废弃奢侈品。 一个在小事上没有良心的人,在大事上也将是一个流氓无赖。 在一个极有德性的人身上,良知活动如此频繁不断,以致它从未沉默不语,良知决不允许他完全被情欲所俘。 能够平静地坚持自身意志的人将是世界上最高贵、最富有的人,他如同子宫中的胎儿,只受孕育和降生他们的内在原则的引导和支配。 一个人在生活中应当有无尽的宽容和博大的胸襟。因为,倘若他纵情使性、反复无常,拒绝原谅每一个在、曾经对他使用过卑鄙、恶毒伎俩的小人,那么,他也就与高尚无缘,而与卑下为伍了。 一个女人不会首先去同一个男人亲密交往;因为尽管她百般美貌,她还会冒遭拒的危险。一个男人可能是因身或心不佳,或因忙碌,或因悲观,因而不愿意求爱;而一表示拒绝又会对她的虚荣心是个沉重的打击。但是一旦他首先求爱,帮助她渡过这一危险,他便站在和她平等的基础上,并且,一般来说,将发现她十分温顺。 许多人对他们的妻子的赞美,实际上,是赞扬他们选择她们为妻的判断之正确。 我们永应设法保持目光远大。如果纠缠于琐碎小事,我们将忙乱不堪,目光短,见识浅。暂时的成功或失败,以及成败给人的印象如何,根本算不了什么。 学习了解自己,和认清什么是我们想要的东西,这有多难啊。所以,首先想要的是什么,乃是我们的幸福最为直接所必需的;然后下一个应是什么;占第三位与第四位的是什么,等等。 我们的生活,如果没有这种知识,便没有计划,就像一个船长没有指南针一样。 崇高的愁思引导我们深信,所有的快乐享受与整个人类的一切的一切,都毫无价值,因此没有任何渴望的事情,但只感到,人生不过一沉重负而已,注定要筋疲力尽地背负到即使不远的一个终点。 如果我们全都不夸大地感觉到对我们自己有兴趣的话,生活会很无聊,没人忍受得了。

来自微博用户立雨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我们既不应该让未来牵挂而思绪不宁、焦虑企盼,也不应该沉湎于对往事的追悔惋惜,而应该牢牢记住:唯有现在才是实在的、确定的;未来总是无一例外地使我们的希望落空;过去也常与我们曾经预料的相去甚远。</p> <p>但是,往事一旦成为历史,为缓和我们的情绪,我们就应该想想,逝者如斯,而向它道声再见——必须克服心灵对过去发生之事的悲伤,而保持心情愉快。至于未来,我们只能认为它超乎人力,唯有神知之——实际上此种事在神的掌握之中。至于现在, 。。。 ,愉快地度过每一天,我们的全部生命仿佛就在这每一天中 。。。</p>

来自微博用户立雨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一个人唯有当他抛弃一切虚伪自负并且求之于非文饰的、赤裸裸的存在时,方可达到心灵的宁静,而这种心灵的宁静正是人类幸福夫人根基。心灵的宁静!那是任何片刻享乐的本质;并且,人生之乐稍纵即逝,须抓紧当下的分秒片刻。</p>

来自微博用户立雨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幸福总是有限的。我们的幸福与我们的视域、与我们的工作范围、与我们同世界的触点协调相称,并受其制约和界定。</p>

来自微博用户立雨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关于人的经验可以被看作一本教科书,通过对它的反思、评判,我们将获益匪浅。只要不断地进行反省并从中获取大量的知识,那么,其结果就会如同那些书——每页上只有两行课文,却有四十行注释。</p>

热门历史类电子书下载

叔本华论说文集TXT免费下载,叔本华论说文集PDF免费下载,叔本华论说文集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须知:本站所有电子书资源由网友提供,如有失效链接,请更换资源后再次下载;所有资源本站不负责保存。。

电子书下载txt免费下载 txt电子书免费下载全集全本完结 小说下载 txt 电子书 免费下载全本 谁知我电子书

热门标签

Copyright @ 2014-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谁知我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