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万历十五年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真正的革命远未开始:中国人往往不善于用数据说话,正如黄仁宇先生所说,中国的问题就是能否用数据进行管理。无论是《万历十五年》的大明王朝,还是而今的互联网时代,国人最欠缺的恰恰是对数据的尊重,对数据的运用,对数据的整理,对数据的挖掘。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采用《万历十五年》 的研究方法写一本《滨海大爆炸》,应该很有写头//@章诒和:到现在我们还没听到天津官府的一声道歉和忏悔。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万历十五年》让我眼前一亮,对历史的兴趣浓厚起来,真是书荒里的涌泉。[哈哈]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幸好带了《万历十五年》,还有书陪着我就有美好存在于我的生活里。关起房门做自己喜欢的事,为了梦想,为了所期望的那些美好。变得更强身边的人才会对你刮目相看,目前的这些困扰就不会有。[月亮] 和田地区·墨玉县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略微回顾了下,1-7月看了30本书,特别推荐的是这些:白夜行、明朝那些事儿、繁花、万历十五年(二刷)。【什么叫特别推荐就是,一!定!要!去!看!】[思考]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这是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一书中关于道德绑架法规的一段论述,由于政府法规的滞后、漏洞和执政的低效,一些本该政府响应的事件,不得不依靠道德和惯例完成运行。放之当今历次突发灾难后的事态发展,依然具有参考意义。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万历十五年】两岸三地八度上演!大剧院广东话╳新编昆剧折子版,用六种不同戏剧手法如独白及昆剧等,以描绘人物的内心性格。透过六条人物线,交织出一个宏大的历史舞台。@胡恩威 @榮念曾 @陆亚明 @邓康延 @徐霞 @我是闻正兵 @香港進念二十面體 @香港子夜 @張心曼在香港 @朱求真 明朝万历十五年,即是公元1587年,到底这一年发生过什么大事呢? 《红玫瑰与白玫瑰》把每个人物生生拖拽入宿命的无底漩涡。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100天阅读计划#52/100《万历十五年》:补第五章海瑞-古怪的官僚模范@warfalcon @十点读书会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万历十五年#首先要解释明白的则是大历史观不是单独在书本上可以看到的,尤其不仅是个人的聪明才智可以领悟获得的。我的经验,是几十年遍游各地,听到不同的解说,再因为生活的折磨和煎逼,才体现出来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摘自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与最近某事件中现象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万历十五年》:逭——huan,逃避#91熊猫看书笔记# 东营·仙河镇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个具有高度行政效率的政府,具备体制上技术上的周密,则不致接二连三地在紧急情况下依赖于道德观念作救命的符箓”《万历十五年》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今年怎么嗅出了点万历十五年的味道。 //@凤凰网历史:不留片言纸,天机鬼神惊。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虽说是半路出家学的金融经济,可也算学了几年。但直到今天,通过《万历十五年》的实景阐述才算真正理解了啥叫“通缩”,以及由此产生的危害。。。。。[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里面我看过的不多,从我看过的再选的话,推荐 借我一生 和 万历十五年。我本来就超爱余秋雨的文字风格,至于万历十五年,就是觉得有意思,比之后的明朝那些事给我的印象还深~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七夕一起来晒书#最近重读的是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百看不厌的经典。再一次细看,黄仁宇先生的很多观点至今还都值得细细琢磨。跟着书里一起思考“文官的双重性格”,思考万历所评价的“沽名卖直”背后的复杂情绪……最后附上两书桌各一角,七夕与书共乐,晒书节[偷笑]@MONO猫弄 临时一照…真乱[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