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魏晋风度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鲁迅不断提到“魏晋风骨”和“魏晋风度”。如果把汉末文学比喻为一个涂脂抹粉的丑女,那么,魏晋文学就是一个自然大方的美女。魏晋文学以“平实”和“实在”著称。她从不媚俗,从不随俗,独自在走着想走的道路。她是自由的。她不拘束自己,也不受别人拘束。她想向哪里就向哪里,没有人能够阻拦住她。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熊十力天性旷达,不喜雕饰。一次,王元化来访,他恰在沐浴,于是招呼王进门,自己赤身坐澡盆之中,与王谈话,一派魏晋风度。而他的信札、著作,常写在已用过的纸背上,[瞧瞧]字迹潦草不堪。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长留原来是个老庄学院啊 。。。这玛丽苏的魔爪,要是图一热闹,不如从魏晋风度里找点灵感,竹林七贤什么的,再加上一个落难的青楼头牌,肯定比七个郭敬明还有意思,哈哈。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和阅读分享# “轩轩如朝霞举,濯濯如春月柳,朗朗如百间屋,烂烂如岩下电,肃肃如松下风。...” 摘自《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和阅读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知乎上关于魏晋风度的回答,哈哈哈哈哈哈哈,他妈在逗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再跟我刷魏晋风度只有喝酒和裸奔我就要打人了。简直就跟看红楼梦是看啪啪啪一样奇葩。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历史上的毒物:寒食散】后人仰慕魏晋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称之为魏晋风度;名士们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但实际上这一切都和寒食散有关,其药性燥热绘烈,服后使人全身发热,并产生一种迷惑人心的短期效应,是一种慢性中毒。#高会民读史# 历史上的毒物:寒食散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所以他们对书法美的追求是相当高妙的。而且,汉人重礼数,峨冠博带、相揖对坐,自有一股高妙的气度,这些都折射在书法里,我们在史晨、礼器、曹全碑以及衡方、张迁等碑中,都能见到这种风骨。 而魏晋风度更是增添了很多美妙,江南底蕴滋养了二王书法,自有神彩奕奕、别样风流!。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以前一直对“清谈”这个概念没啥直接的理解,直到前两天看易老师的《魏晋风度》,王微之问马曹桓冲::“官有几马?”答曰:“不问马,何由知其数?”又问:“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原来千年前的古人就会知乎式的抖机灵了啊。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眼看成吕秀才,还想着秀才啥时候拍了这么有年代感的片子~【说到魏晋风度,为什么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官二代放荡不羁爱嗑药呢[lxhx吐血]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罢《魏晋风度》让人一声长叹,真性情,真自由,真自我。那时的士人好自在......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魏晋风度,就在那些高士艺术与人生的一元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史湘云。《红楼梦》里最喜欢的角色。才情超逸,心直口快,不拘小节,开朗豪爽,很有魏晋风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魏晋风度,读到阮籍恸哭而返,就是阮籍经常驾车一直走到路的尽头,然后撕心裂肺的哭一场才返回。少年时读到总以为是魏晋人物的癫狂。先下再读,阮籍一直走到路的尽头,途穷而哭,因为发现上下求索的结果,是仍然不知道路在哪里。这种哭是绝望的,迷茫的,不甘的,所以才会撕心裂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新书入手,放长假怎能不去北方图书城逛逛呢?手里没看的书就剩暗黑学校下部了。下午去的图书城,真是热的可以。进去图书城里瞬间觉得是进了深秋的感觉,中央空调给力的很。当然,看书的人也多了不少。去的时候没什么目的性,只想买本易中天老师的魏晋风度。却都是被人翻看好几手的了。。[doge]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五石散,魏晋风度??不是吧//@中国考古网: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