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甲午海战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在 @知乎 回答了问题: 甲午海战,邓世昌撞击吉野号的做法是否明智? 根据现在的历史研究,一说是吉野,一说是松岛。我们先来一一分析一下。 定远是北洋海军的旗舰,而当时致远舰在定远舰的左翼。由于日本人使用下濑火药集中攻击定远舰,定远很快全舰燃起大火,并且… 长安乱1992: 甲午海战,邓世昌撞击吉野号的做法是否明智? - 知乎 来看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到底谁是抗战的中流砥柱?有人说是国军有人说是共军,我认为慈禧才是抗日的中流砥柱,慈禧抗战早于国共,甲午海战慈禧把海军都打光了,陆战又死伤很多抗战将士,慈禧才是真正的抗日英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17/48)的炮舰“万年清号”建造完成。短短5年时间,福建船政已颇具规模。福建船政局的中国工匠独立制造的“平远号”铁甲舰,其性能不亚于北洋舰队从国外购买的“远”字号战舰。在甲午海战中,“平远号”一炮击中日本战舰“松岛号”水雷室,震惊敌军。1866年12月,在福建船政刚刚动工之时,船政学堂开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尴尬的我#陪几个娃娃甲午海战,居然会输[泪流满面] 西安·朱雀大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台湾同胞请记住甲午海战,因为当时祖国是一个祖国,虽然战败,但是我们不败士气,而现在你们却在搞什么台独。请扩散[怒][怒][怒][怒][怒]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甲午海战以来的一百多年里,我们被小日本臭揍了多少次?日本鬼子什么时候真的怕过我们中国?直到二战结束,时至今日,小日本为什么还敢明目张胆地挑衅中国?就是日本人不服,认为不是我们把他打败的,牠为什么不敢惹美国和俄罗斯?人家确实没把他们当人看 狗日的被打怕了,也服… 中方回应安倍将中国当假想敌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安倍醉说实话:想在南海一战。我不相信是醉说,但绝对相信是实话。甲午海战――从历史之中看见了现实。如果南海开战,我们输了,第二次侵华战争就不远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纪念甲午海战!!! 昆明·世纪城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继昨天给车辆系系花讲了甲午海战的历史后,今天又给老师家孩子讲了半小时的日本战国,我只想说,幸亏我是精通各国历史的[哈哈][哈哈]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不要千万不要丫,我在日本买房置业,还有我儿子也在学日语,等我吃罐后还要到那养老尼。。//@玄心道引:甲午海战日本准备了二十年,所以对日本应早做打算,新仇旧恨,就在我们这一代之间解决这千年的宿怨吧//【日方回应安倍酒后言论:安保法案不针对特定国家】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个国家的人民,如果参与战争。那么,他们必须要明白无误地知道,为什么而战?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我们(大清朝)的人民参与了吗?显而易见。那么,日本人民参与了吗?这个的答案,你应该确定的研究。日本虽小,却是倾尽全国之力。那么,获得胜利,难道会觉得很奇怪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现看《天皇的料理番》觉得缺啥或不舒服的地方,就是每集开篇短暂的时代背景介绍那几十秒的老旧影像和历史解说,侵占东北、上世纪初辽东半岛上爆发争夺东北领土的日俄战争、黄海上的甲午海战,虽说是历史,编剧还算尊重客观,但心里真的就是不舒服,亦如前两年没看完的《坂上之云》看时的心情!黑木华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昨天去新华书店泡了一个下午,自虐式的看了三本写“甲午海战”的书,越看越想哭,如今中国若想强大,则国人必须强大,若国人需要强大,也必然要换个心态看近代历史,不哭、不怒、不妄自菲薄、不辱骂他国,而要认真品味,明白一切苦难的根源———历史不是让人哭的,也不是让人笑的,历史是让人明白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抗战胜利70年#中华民族抗战胜利已经70年了,如今活在世上的抗战老兵已寥寥无几。能亲身经历那场战争并能详细叙述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还原历史真相于下一代。客观公正的了解那场战争是每个中国人的良知。从甲午海战到九一八东北沦陷,抗战初期全民族统一战线,抗战相持阶段,抗战最终胜利。缅怀他们。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甲午海战馆[emoji]️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谈到日本,除了“钓魚島”,除了八年抗战,除了甲午海战......难道就没什么别的可谈了吗?特别是这个民族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用來“取长补短”吗?下面这篇文章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