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温莎墓园日记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书计#连读两本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温莎墓园日记》。传统文人老派风格,和35年前开始的这个时代似乎不在同一个时空序列,这个...就是说…我没看懂……不过,我知道,现在的自己是读不懂木心的,也许凭着热爱、悟性、我讨厌的阅历这个词和不常有的幸运这东西,经年累月后再读,会懂他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完美的女友”——《温莎墓园日记》木心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没有得到什么。她没有失去什么。她没有得到什么,我没有失去什么,最恰当的比喻是:梦中捡了一只指环,梦中丢了一只指环。”——木心《温莎墓园日记》其实都没有-杨宗纬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接上)因此,不是指有目共睹,不是指稀世之珍,而说,我爱的人必是个有魅力的人。丑得可爱便是美,情侣无非是别具慧眼别具心肠的一对。甚至,还觉得“别人看不见,只有我看得见”,骄傲而稳定,还有什么更幸福。 ——木心 《温莎墓园日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强力推荐我此时看的一本书,温莎墓园日记,木心先生唯一的小说集,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彷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读来时而怆然时而彷徨,简直要被作者那悠长温柔,烂漫细微的文笔所膜拜。 The Windsor Cemetery Diary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温莎墓园日记》 我的评分:★★★★★ 木心的书总有一种让人觉得他是在写自传的感觉,最后一个故事看的很迅速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从前慢,温莎墓园日记,爱默生家的恶客……尘礼于世,何计寂繁。木心先生,愿您诗心依旧,穿着可意,吃喝还是旧味,梦里还有浪漫[邮筒][干杯][出租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阿城的比喻像木心。据说木心也是阿城的老师。现在谈木心有点烂大街,但我是读了《温莎墓园日记》才追木心,后来才知道陈丹青是他学生。这说明啥?找好书,一靠耳朵听,别人推荐就读;而是靠鼻子闻,味道对了就跟着味道走,走着走着就进餐馆,就进厨房,君子进庖厨,胃口从此挑剔,装逼找到方法。[微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温莎墓园日记】》 站的姿态看若静止,其实时时变换重心。 我渐渐发现《红楼梦》之所以伟大,除了已为人评说的多重价值之外,还有一层妙谛那就是,凡有一二百人日常相处的团体,里面就有红楼梦式的结构。 想...(阅读全文: 网页链接 下载LOFTER客户端: 移动客户端下载)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温莎墓园日记(精)-...好钟意这样的俏皮话…[开心][开心][开心]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木心需要评价?如若我真的以评分论《温莎墓园日记》的话,那就把无价的,有价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木心的散文小說集《溫莎墓園日記》,讀到另一種中文之美。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温莎墓园日记(精)-... 我一直以为是散文集,看头两篇时也这么觉得,因为他用第一人称写得太像真的了。他的文字看起来很舒服,淡淡的,“许多个化为一个,纷纷的雪。”(来自百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温莎墓园日记》已阅!老子就是装逼来的[微笑]一开始在火车上看了前两篇 好难看的说 也可能是我境界太低 后来为了装逼硬着头皮看 也不是想象中那么难看 叮!已打卡!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断断续续看完了《温莎墓园日记》,领略了下木心的文字。在乌镇木心美术馆看到他的画作,一直很感叹,对比了同是八十年代移居国外高行健的画作,水墨的不同精彩。 北京·学院路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两个二十岁刚出头的青年,即使在最浅显的道理上,也无从分晓何以史籍所载的任何朝代,都与艺术家进退取舍的余地,唯独我们身逢的时代是不可能有一个旁观者的。我们正处于那种尴尬的年龄,所有的伎俩是假装“老练”,对任何人都矜持不懈,结果便是无救地“稚拙”。《温莎墓园日记》 美国·Uris 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