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温莎墓园日记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深夜耽读温莎墓园日记 感动出处 翻回去看陈芝麻烂谷子的灿烂的遗产 收获之一是人的八字是定好的 有些人生来怀疑 有些人生来痛苦 有些人生来无私 有些人生来庸俗 即使没有到那么严重的地步 总有东西引导你走向你的八字 如果要问那个东西是什么 那一定是深更半夜肚子又饿屁事干不了脑子进水后遗症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阅读】《温莎墓园日记》木心‘许多事我们以为过去了会再来,其实是不来了’-《寿衣》。读完〈温莎墓园日记〉,掂量掂量这本书,可真重啊。作者在文字中隐的极深,低平曲调;退的很远,直白冷峻。言起旧事不圄于情但亦守之,不让你深入又余味十足,极富控制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书计#连读两本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温莎墓园日记》。传统文人老派风格,和35年前开始的这个时代似乎不在同一个时空序列,这个...就是说…我没看懂……不过,我知道,现在的自己是读不懂木心的,也许凭着热爱、悟性、我讨厌的阅历这个词和不常有的幸运这东西,经年累月后再读,会懂他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完美的女友”——《温莎墓园日记》木心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没有得到什么。她没有失去什么。她没有得到什么,我没有失去什么,最恰当的比喻是:梦中捡了一只指环,梦中丢了一只指环。”——木心《温莎墓园日记》其实都没有-杨宗纬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这分明是最通俗的无情滥情的一百年,所以蓦然追溯温莎公爵和公爵夫人的粼粼往事,古典的幽香使现代众生大感迷惑,宛如时光倒流,流得彼此眩然黯然,有人抑制不住惊叹,难道爱情真是,真是可能的吗。——木心《温莎墓园日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2015读书纪录#这是我第一次读木心的作品,他的小说集《温莎墓园日记》。感兴趣的可以看看。不平说。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蒋勋《孤独六讲》、蔡崇达的《皮囊》、木心《温莎墓园日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完木心的《温莎墓园日记》。木心其实是很普通的一个人,前几年因为陈丹青的缘故,非常奇异地火爆了,但火爆也是浅的短暂的,转眼又归沉寂。文笔没有华丽或者刚健一说,温婉也不是,更没有太动人。因为他的情感本身也不强烈,完全是置身事外一样的淡然,回忆幼年,写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是坐吃山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昨日家中断网,母亲外出看病,父亲工作繁忙,屋外阴雨连绵,于是窝在房间一黑色大椅上,裹一床棉被,捧一书,阅读终日。书是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是从前天开始看的,到了昨日晚八点,阅读完毕。晚间看了半小时电视,洗漱完毕又躺倒床上看书。《温莎墓园日记》是木心先生的小说集,妙不可言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百日行动派#运动和读书 Day5 快走7公里+《温莎墓园日记》。被一通电话扰乱了心,有太多的疲倦和难以明状的情绪,可我必须告诉自己有再多伤害也不能重蹈覆辙。多想有个瞬间能蒙上眼闭着耳关掉心,回避所有的喧嚣。晚安广州。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嘤,看的书太少也是硬伤。那套黑塞也没开始看。这个月反复读了温莎墓园日记,太美了,无法自拔。草枕也没看完,没法耐着性子读下去。放假一定好好读书,一定。[眼泪]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迟迟告白#先生的书,先生多以《会吾中》自重,以为夙愿已了。文章中,多在《同情中断录》里有所提及,《明天不散步了》《哥伦比亚的倒影》《此岸的克利斯朵夫》《双重哀悼》《温莎墓园日记》,于我这位读者看来,较为凸显。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书籍《温莎墓园日记》。 不知木心先生看了多少古今中外的作品才能练就出这样的文字功力。精炼,优美,但又易懂。情节发展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温莎墓园日记》 我的评分:★★★★ 松散,随意,看的是气质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锦水悦读#【生活是一种飞行,四季是爱的衬景——木心的诗】木心,文学家、诗人、画家。著有《云雀叫了一整天》、《鱼丽之宴》、《临街的窗子》、《温莎墓园日记》等作品。“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 句句入心!(编辑:黄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