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下载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目录
一 旧石器时代出现的缝纫和装饰品
二 新石器时代的绘塑人形和服饰资料
三 新石器时代的纺织
四 商代墓葬中的玉、石、陶、铜人形
五 周代雕玉人形
六 周代男女人形陶范
七 战国楚墓漆瑟上彩绘猎户、乐部和贵族
八 战国帛画妇女
九 战国楚墓彩绘木俑
一○ 战国彩绘漆卮上妇女群像
一一 战国雕玉舞女
一二 战国雕玉小孩和青铜弄雀女孩
一三 战国铜鉴上水陆攻战纹
一四 战国青铜壶上采桑、习射、宴乐、弋猎纹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两汉时期壁画风格,颇有现在漫画感。 <图片1> <图片2>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中国人用马作为坐骑,过去多据部分文献,以为起始于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根据近半世纪安阳发掘报告,得知商代就已有人马共同殉葬,近于战骑或坐骑。惟一般马匹的应用,多限于驾车。” 骑兵作战是古代游牧族习惯。先或使用于狩猎和驱逐侵犯牛羊的狼群。战国时,七国中原战事中,才有大规模新式骑兵出现“。 商代 从公元前1600年至前1046年,战国 从公元前476年至前221年,欧洲骑士(Knight、Cavalier) 是欧洲中世纪(476-1640)时受过正式的军事训练的骑兵,后来演变为一种荣誉称号用于表示一个社会阶层。 这么说,中国的骑士早在公元前就出现了,但只有骑马的将领会被人记住,普通的战士,只是骑兵,但在后来的欧洲,骑士的称号,已成为了一种荣誉。 ”最特别是的一般步兵,发髻多向耸而略偏右(有的或偏左),编结之复杂到不可思议。“秦人真讲究,打仗的士兵还能梳那么复杂的发式,系那多种的发布,军中一定有发型师来着。。。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古代甲有用犀和野牛皮作成,上涂丹漆彩绘花纹,称“犀兕之甲“,用鲨鱼皮作的名”水犀甲“。有用丝绳编组成的,称”组甲“。有用缣帛中夹厚绵衲成的,名”练甲“。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扫了一遍,觉得似有矛盾之处:P373,说胡服是武则天时期已成为一种时髦,开元天宝时就难于发现了;接着P374,说唐前期胡服流行和拓枝舞、胡旋舞流行不可分;可P376却说拓枝舞、胡旋舞均于中晚唐始流行......nani?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省云‘偏衣’。这种服装,当时在中原地区不合传统法度,被视为“尨奇无常”招致不祥的奇装异服。故《周礼》阍人职守之一是“奇服怪民不入宫”。”看来,衣冠不整不许入内,古以有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三《礼》旧说,对于古代玉佩制度的标准规格化,可能只限于礼制上应用。至于到了春秋、战国,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一面成为人格,一面成为玩赏事物时,不仅洛阳金村韩墓那一组佩玉,即三门峡虢国墓出土那一组佩玉,都不合制度。因为前者过于简单而后者又过于复杂。”<图片1>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事实上,就是加工不同的围裙,制作得特别精美,附以政治意义而己。古代王者必衣黼绣”。哈哈,沈先生真萌,想像一下古代帝王系着围裙、君临天下的样子。。。。用‘治大国如烹小鲜’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原来圣人这样说是为了告诉我们,那黼绣的作用呀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作为外行,感到书后这篇《沈从文先生学术年表》值得一读,细数这部书十余年数易其稿的辛酸往事。早在1959年沈先生就考虑“把《服装史》工作打个基础”,1964年展开工作,随着社会政治环境每况愈下,书稿一再搁置,最险恶时沈先生只能凭回忆改稿,用签条记下备查,直至1981年由香港商务推出,方了却一桩心愿! (10秒前)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通过@微盘 分享了一个文件"中国古代服饰研究.pdf",欢迎大家下载分享!天辣撸,图书馆没找到,想看好久了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pdf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明明每天忙的要死,還一定要抽空來看看書[飞吻] 這幾天是#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好吧.其实我更想要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可怜][可怜][可怜]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沈从文前半生笔下是一个民风淳朴、有竹楼、河水、水手和翠翠的湘西。文革后他再无机会书写他们,他后半生转到《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因“戴罪”在故宫博物院看文物时只能观望,不可触碰,后文稿亡轶凭记忆再写一遍。他的后半生隐忍、谨慎但让人敬仰。@新大陆News @霓衣风马 @对全世界都很温柔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沈从文先生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的这个配图是不是很可爱,其实是战国的女孩形象!!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女皇的书橱#《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将实物、图画、塑像、墓俑与文字结合考证自商周至清民的衣着饰物,基本看完就不太能愉快地看古装戏了……不,吐槽其实也挺愉快的。推荐给写古风文有志于不让角色乱穿衣的筒子们,此书新版有彩图。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刚在@微盘 发现了一个很不错的文件"中国古代服饰研究.pdf",推荐你也来看看哦!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pdf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汉服# 襻膊,又称臂绳。早在汉代,中国人就用襻膊来绑住袖子方便作业,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宋百马图中马夫》中写到“宋人记厨娘事,就提及当时见过大场面的厨娘,用银索襻膊进行烹饪。(摘自百度百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古代部分)网页链接,作者陈维稷是中国现代纺织教育家,曾任纺织部副部长三十多年。该作品跟沈从文先生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样,都是纺织文献的大家之作。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通过@微盘 分享了一个文件夹"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欢迎大家下载分享!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在图书馆看了一节课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默默决定去买书了。看这种书不能在上面写写画画对我简直是一种折磨[好囧][悲催]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回顾# 是否似曾相识?博库君前天下单了一本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全店满99减10】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博库网 昨天到手,繁体版读起来有点吃力,但是原滋原味~希望找回当年感觉。[doge][doge][doge]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今日推荐#沈从文与《中国古代服饰研究》。49年以后,沈从文或许因为“避世”的原因,弃文从事中国古代服饰史学研究的代表著作,历时十五年完成,全书共五十四万字、七百余幅图。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还用门夹了你的头。同时为你打开一扇窗,可惜你家住在24楼!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每日一推[喵喵]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著 。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历史发展和社会时尚嬗替的标志之一。 这本书文字清丽,斐然可读,插图丰富,多为珍品,是一部深受专家赞誉和读者欢迎的名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同锅[可怜]我想要时间简史和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时间简史一套好贵买不起.想要好久了.[可怜]还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也想要.[可怜]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安排好了 沈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先煎何太急[哈哈] //@書呆子vincent:要求外國非學術界對沈從文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深切瞭解,無異椽木求魚——華人時尚界亦不見得對西方時裝史如數家珍,影視作品見到18世紀髮型pouf與19世紀中後期流行的artistic dress出現在民國故事已見怪不怪—甚至華裔設計師對所謂中國風亦往往有奇特的演繹方式。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的看法是,要求外國非學術界對沈從文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深切瞭解,無異椽木求魚——華人時尚界亦不見得對西方時裝史如數家珍,影視作品見到18世紀髮型pouf與19世紀中後期流行的artistic dress出現在民國故事已見怪不怪——甚至華裔設計師對所謂中國風亦往往有奇特的演繹方式。//@PHYTSUI:願聞其詳。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情感好文,姑娘,你这么拼命,不是为了要嫁给他... 每个女孩都该看看.[闪闪红][围观][大巴][吼吼]营养,生血养颜的作用且会像受到诅咒一样一会成员的阿亚图拉·哈的脱俗女子...乌镇,;第五名(双子座)12给予她幸福。好景不长《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当年我们也学识渊博过//@博库网: #回顾# 是否似曾相识?博库君前天下单了一本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全店满99减10】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博库网 昨天到手,繁体版读起来有点吃力,但是原滋原味~希望找回当年感觉。[doge][doge][doge]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沈先生第一次登台授课那天,因为紧张,呆呆地站了10分钟。好不容易开了口,急促的10分钟全讲完了。他再次窘迫,无奈,在黑板上写道:“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曾经很喜欢他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沈先生就是沈先生[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