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菊与刀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弟常跟我说人丑就该多看书,《菊与刀》反复看了两趟,我与日本人一样,自卑是一种莫名的内需动力,如果你不是这种性子就找个心理医生管好自己的自卑再说吧。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在看菊与刀之前,我虽觉得日本人和中国人有许多不同之处,但东亚文明一脉相承的血缘之亲总还是更不能忽略的事实,看完这本试图理解日本人的书之后,我心里特别拧巴,觉得这民族简直太难理解了,不过话又说回来,maybe所有民族性抽丝剥茧剩下的那点东西看着都挺令人倒胃口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和周昕哲一起读书##打卡12#《菊与刀》今天看的内容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四十七士物语」。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100天阅读计划#0811=42/100《菊与刀》50m.摘抄:C8洗刷污名"一个自重的日本人必须坚忍和自我克制,这是他'对名分的义理'的一部分。"日本人的有些做法确实有些难以理解…@十点读书会 @warfalcon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菊与刀》 我的评分:★★★★★ 作为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对日本的了解可谓全面,虽说其中有些许偏颇。难怪连日本本土人都称这是本最了解日本的外国名书。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第六天 菊与刀 111-121。@南宫莫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完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再读造物有灵且美就很能体会日本美学表达,还是日本人自己写的美学更靠近一些,一直也没有去读菊与刀之类的,极度矛盾性的统一做到淋漓尽致也就是日本美学了,其它美学大抵就是跪了,下巴掉了。。日本美学就像一把锐利的刀峰划过柔软的心脏。。非常之美吧,那就是了。[思考]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菊与刀》 本尼迪克特@没有我找不到的电子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入殓师》The gift of the last memories. 泪点很多,但是很温暖。日本的死亡仪式好温柔,太温柔了,然而在中国的殡葬业却是个暴利行业。最近在看《菊与刀》,对电影里的日本式温情有点理解了。最后狂赞久石让的配乐,戳中我的点。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其实这是中日必有一战的论调。这里面首先是对二战后,日本主要由战犯及其后代所世袭的政府,种种倒行逆施的行为的诧异和愤怒。这点深以为然。但必有一战还是有点太悲观了,因为日本这个国家已经不难认知,就是“菊与刀”。就是吃硬不吃软,欺善服恶。如果中华强大,为什么中日就不能像美日那样友好呢?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菊与刀,货币战争应该都是初中生级别的架空小说类型读物@东游西咣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趁着回家几天的闲暇,看完了 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 菊与刀,恬静淡然却又刚烈残忍,很难想象如此极端的矛盾两极会同时出现在一个民族身上。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在书店看到一本书《菊与刀》,觉得特别疼。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8天,要深刻的谈对一个之前从未了解的地方各方面的感受,无异于是管中窥豹。但8天时间里,却被上了非常重要的一课。即尽量不要给他人添麻烦。而想要不给人添麻烦,就必须事事处处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菊与刀,清淡如菊,拔刀见血。所以才会如此感慨和震撼吧。世界很大,真应该多去看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泛胃酸的人还是少看日本人的故事,尴尬症一阵阵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拖了好多天才把薄薄的《菊与刀》看完,然后发现日本虽借鉴中国的文化,但差异甚多,已然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古怪文化。一个矛盾,将各就其位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民族。正如佩刀者要对刀的闪闪发光负责,一个人必须对他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刀不是进攻的象征,而是理想化的自我负责的人的一个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