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菊与刀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菊与刀》美国人类学家队日本民族的剖析,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了解某些我们身边的民族,更好的应付他们,就像当年的美国一样!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100天改变自己训练营#【成就】7 【幸福】7 【昨日感悟】不管遇到什么事,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青蛙要早点吞。 【今日三件事】 1. 开户 2. 看完《菊与刀》 3. 锻炼腰腹 【小确幸】 听听歌@十点读书会 @古典 @tina_雨小婷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晚安书语】对民族间的差异进行系统研究,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宽容心。只有具有坚定不移的信仰的人,才会有超乎寻常的宽容。文化的比较研究也是一样,如果人们还在战战兢兢地保卫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只相信自己的生活方式是世界上唯一的解决办法时,文化的比较研究就不能发展。——本尼迪克特 《菊与刀》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菊与刀(插图评注版)》 ★★★★ “如果对比于日本,中国的宽容精神恰似流水。水和刀无法相比锋利,然而刀再利也不能断水。”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带着微博去旅行#815名古屋市役所的日本国旗降半旗,815,16京都体会古风日本,817奈良喂鹿,818城崎泡温泉,819,20,21大阪看现代化日本。菊与刀之国,传统对于他们来说,毋须继承,而是伴随成长,融于一体; 环保概念深入人心,但塑料袋和纸畅用,丝毫没有谈白色垃圾色变之忧虑...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任何时候读日本文学,都会深受其“菊与刀”的文化背景影响。虽然用这两个事物来概括整个民族的性情是有些不严谨,但是认真读完几个小说,就真的是会感受到,自己所有的想法中,理性的部分更加理性了,疯狂的部分更加疯狂了。这两方没有一点混杂的意思,而是都各自朝着自己的方向有秩序地延伸下去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阅读记录#菊与刀第十一章。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菊与刀不想看无聊的公考视频拿起被冷落很久的菊与刀。不得不承认,日本有极其出色&奇葩的一面。一个月大婴儿就带去靖国神社参拜可见日本人对侵华历史的态度也就不稀奇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起菊与刀…要说看这书倒是能明白三鹿是怎么来的_(:з」∠)_不过只能明白是真的理解不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bully哪个国家都有的,日本“菊与刀”的民族性使得电影人把这种社会现象放大和极端化,所以才有了大逃杀,告白,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这样的残酷青春电影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对于似乎微不足道的行动他们是那样大加指责,而对于似乎是罪大恶极的行径他们却心平气和地予以默认。 ———<菊与刀>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了昼颜,似乎更想重读菊与刀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第三十四夜:战争时期日本精神史(二) 不知道中国有没有研究这个的。反正我是没看见有类似的文章出现,连类似菊与刀这种都没见中国有人写过 第三十四夜:战争时期日本精神史(二)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从广州过来的一路,阴雨绵绵溪水潺潺炊烟袅袅,环境真是好的没话说,南方水土的灵气真是北方不能及。图为菊与刀[笑cry] 带的唯一一本书,能看几页再看吧 梧州市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日本之行#奈良 大阪 京都,体会这座菊与刀之国,小而美 礼貌且周到,传统对于他们来说,毋须继承,这是伴随成长,融于身体; 环保概念深入人心,塑料袋和纸畅用,丝毫没有谈白色垃圾色变之忧虑 日本Ukyo-Ku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图书推荐#《菊与刀》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但本尼迪克特在以此命名《菊与刀》时,并未从这种含义出发,而是以“菊”和“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1951年此书被列入日本《现代教养文库》,至l963年已重印三十六次。此书影响至今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