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下载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祭日里群众齐聚神社。人人漱口净身,拉铃或拍手召唤神的降临,恭敬叩拜完毕之后,再次拉铃、拍手恭送神走。</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日本政府机构与美国大相迳庭。在美国,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执掌最高行政权和立法权,地方行政则由地方指挥下的警察和法院来执行。然而,日本政府又与荷兰、比利时等纯粹的欧式国家完全一致。荷兰与日本一样,实际上由女王内阁起草立法,国会从未制定法律......但在荷兰,任何宗派团体都可以自由办学,而日本的学校制度则几乎照搬法国。河渠开凿、围海造田、耕地、地方改革等在荷兰都归属地方自治体共同负责,而不仅仅是选举产生的市长、政府官员的责任。</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虽然每个灵魂原本都闪耀着美德的光辉,如同一把新刀,但是,如果不勤于磨砺,它就会失去光泽。如他们所说的"自身的锈迹",它和刀上的锈迹一样有害,因此人们必须像磨砺刀剑一样对待自己的品行。光辉的灵魂一旦被锈迹掩饰,所有需要做的就是再磨砺一次。</p> 以前对日本人的了解实在太片面太主观,以为他们只是追求极致的美感,和过分执着于自己的价值观。现在才知道他们受到多方世界的牵制:报恩、忠孝、情理、感官。他们的个性是遵守各个方面的要求,同时一再保证自己是干净的、无锈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1.日本人则是以另一种眼光来看待这战争,他们认为只要各国拥有绝对主权,世界就会处于无政府状态,日本有必要为建立等级秩序奋起而战。当然,这一秩序的领导者只能是日本,因为只有日本代表了一个真正自上而下的等级制国家,并真正懂得“各得其所”的必要性。 2.日本和西方国家的区别并不在于日本毫不关心物质装备,而是日本视战舰枪支为其内在精神的外在象征,犹如武士的佩刀是他的道德品质的象征一样。 3.日本人把这些人称为“神风特攻队”,”神风“是指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东征时,其船队遇飓风而遭毁灭,这次飓风被视为”神风“,拯救了日本。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轴心国指二次世界大战中结成联盟的德日意三国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日本人既好斗又非常温和;尚武又非常爱美;粗暴又非常有礼貌;刻板又非常懂得变通;温顺又非常叛逆;高贵又非常粗俗;勇敢又非常懦弱;保守又热心于新鲜事物。他们非常在意别人对他们行为的看法,而当别人对他们的过失一无所知时,他们心里会充满了罪恶感。他们的士兵受到了彻底的训练,却又具有反抗性。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正准备读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在日本投降后10天,日本的一份报纸《读卖报知》以《新艺术与新文化的起步》为题发表社论,其中写道:“我们在心中必须坚信,军事失败与一国文化价值无关。军事失败应被作为一个转机而发挥作用……因为,只有这样,全民族失败的惨重牺牲才能使日本国民真正地面对世界,客观地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过去一切歪曲日本人思想的非理性因素都应通过坦率的分析予以消除……我们需要勇气来正视战败的严酷现实,但我们必须对日本文化的明天具有信心。”这就是说他们尝试过一种行动方针,结果失败了,现在,他们将试行一种和平的生活艺术。日本各家报纸的社论都反复强调:“日本必须在世界各国中得到尊重。”日本国民的责任就是在新的基础上赢得这种尊重。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日本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大量仿造旧式葡萄牙式火枪,鹿儿岛自然不是英国战舰的对手。然而轰炸的结果却令人吃惊,萨摩藩向英国示好,而不是誓死复仇。他们看到了对手的强大,并希望向他们学习。他们与英国建立了贸易关系,并与次年在萨摩建立了大学,正如一位当代日本人所述,学校“教授西方科学的奥义……因生麦事件产生的友好关系日益发展。”所谓生麦事件就是英国惩罚萨摩并炮轰鹿儿岛港这一行为。 第121页 正如诺曼对萨摩事件和长洲事件所作的评价:“这些领导排外的藩态度巨变,不管其负责的动机是什么,人们只能对其行为中所表现出的现实主义和沉着冷静表示尊敬。” 这种随机应变的现实性是日本人“对名分的情理”中积极的一面。像月亮一样,“情理”也有其光明面和阴暗面。它的阴暗面是日本视美国限制移民法和伦敦海军裁军条约为对其国家的极大侮辱,并刺激了它灾难性的战争计划。它的光明面使它有可能以很好的态度接受了1945年的投降及其后果。日本一如既往地按其性格行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7世纪到8世纪,日本天皇及其宫廷树立了“强大日本”的目标,立志使日本成为一个具有中国那样使日本使节赞叹不已的、拥有高度文明习俗的国家。他们以别人难以企及的精力进行这项事业。在那之前日本甚至没有文字,公元7世纪它借鉴了中国的表意文字并用之记述那种与中国完全不同的语言。在那期间,日本曾有一种宗教,四十万神袛守护着山川乡村,给人民赐福。这种民间宗教历经无数变迁,延续至今,成了现在的神道。7世纪,日本从中国大规模引进佛教,作为“保护国家至善”的宗教。在此之前,无论是官方还是私人,日本没有大型永久性建筑,天皇根据中国京城修建了新的首都奈良城,华丽的佛教寺庙和大型的佛教寺院依照中国式样进行建造。天皇们采用了使节从中国学来的官阶、品味和律法。世界历史上,很难在任何其他地方找到另一个主权国家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引进外国文明的例子。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20世纪的一大障碍是我们对很多事情仍然持模糊不清、偏执的观点,不仅对日本何以成为日本民族是如此,而且对美国何以成为美国民族、法国何以成为法国民族、俄罗斯何以成为俄罗斯民族也是如此。缺乏这些知识,国家之间就会互相误解。有时,问题只是毫厘之差,我们担心的却是无法调和的巨大分歧;而当一个民族基于自身的经验和价值体系在思想上形成了与我们的设想不同的方案时,我们却奢谈共同的目标。我们没有给自己一个机会去了解对方的习惯和价值观。如果我们能这样做,或许我们能发现某一行动方案不是邪恶的,它只是与我们设想的有出入而已。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没去日本也能做研究,首先就是自身能力是否强大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人生的偶发事件可能会改变“义务”的某些细节,但是“义务”自动压在所有人的肩上,并超脱一切偶发事件。</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p>在大多数别的国家,军队就是维持国家统治现状的机器,日本的军队同情弱小的农民,因此一再代表他们与大金融家和工业家抗争。</p>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哈哈好恍恍惚惚 //@博物杂志:→_→//@是凍花啊:菊与刀//@博物杂志: 膝盖还给你,除了图4里的蕨化石貌似是真的,其他都是拿刀刻的菊花,替石头疼得慌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菊与刀,这不是我的心愿书单嘛[嘻嘻] //@博物杂志:→_→//@是凍花啊:菊与刀//@博物杂志: 膝盖还给你,除了图4里的蕨化石貌似是真的,其他都是拿刀刻的菊花,替石头疼得慌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各种被碾压,周围的人都比自己赞很感激!KEEP YOUR HEAD DOWN.(刚发现图片里的作家就是《菊与刀》作者欸)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原来不理解,现在看了《菊与刀》,理解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之前看过《菊与刀》,对日本比较感兴趣,然后看了日本作家的一些书......” “......” "那你之前看过《菊与刀》,对于日本这个民族有什么想法?" [大笑]老师我是大半年前看的,还是很薄的一本,把自己绕进去了[泪]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看完菊与刀之后,突然想问有没有书是阐述非洲人的性格,很多运动员都需要养活家人,所以纵使周薪20万他们都觉得不够。但家人貌似都把他们当摇钱树,儿子怎么就真把自己当摇钱树呢?阿德巴约我不知道,反正艾佛森是真的这样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明晚要交1200字的小论文,还要演讲[泪]1500的论文等着我,还有1000字的《菊与刀》读后感。今天下午的合唱课糟透了,怎么都找不来调。周末准备十三个八拍的啦啦操考试,上节课明明只检查四个八拍[泪]我都不知道自己死磕些自己不在行的东西干什么。但是好像也没什么自己在行的,这就是我平庸的人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个拥有菊与刀矛盾的民族//@律师文摘://@二楼虎斑猫: 日本人素质的确是这么高,亲身体会,切身感受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关于《菊与刀》忘了是小然然还是谁跟我说的 觉得让一个美国人类学家来写日本的文化 给人很奇怪的感觉 但看了几页我觉得还是蛮客观的 毕竟当局者迷 就像有的时候 也许别人眼中的我们 会比我们自认为的我们更客观更真实一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菊与刀//@罗粉小恩:回复@雷神yunfeiyang:同意。日本人很有名族精神,他们连手机短信都不怎么用。而是老土地用手机发邮件。难以想象的麻烦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从菊与刀 太宰治到得诺奖的大江健 现代的渡边淳一 村上春树 留日回来的郁达夫的书我都整本整本看完了,得出一个结论 日本是一个可怕的民族……相当有自我优越感的民族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最近看到一个提问 “日本到底哪里好” ,有很多的答案,但这个回答会想跟大家分享,里面有让人有思考的空间 —— 面对这个变化如此之快的世界,对于日本,《菊与刀》的解说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豆瓣是个装逼地,看个鬼来电,都有人让你去看菊与刀,,,,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了解日本这个民族越多,就越感到这个民族的孤独。不论是谦和有礼,还是血腥残暴,菊与刀,总是给人伤寂的感觉。虽说孤独是与生俱来的,但在这一点上,日本比中国人敏感,更简单,更复杂。唉不说了我要看喜羊羊了[拜拜]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继续看菊与刀,才一半。到了这里觉得日本人的确是很多让人不得不服的地方呀。明早早起海边公园散步。 舞子ビラ本館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其实关于这一点,美国作家鲁斯·本尼迪克特在二战后写的一份对日本的调查报告《菊与刀》中已经有过透彻的分析,大家有时间不妨看看。//@用户5312077961:日本是个性变态的国家//【揭秘日本色情片拍摄现场】 揭秘日本色情片拍摄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