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我电子书电子书下载 -- 最新最全的电子书下载网欢迎您^_^

logo

植物的记忆与藏书乐下载

植物的记忆与藏书乐

  • 电子书名称:植物的记忆与藏书乐
  • 电子书分类:文化
  • 电子书作者:(意)翁贝托·艾柯
  • 电子书类型:TXT/PDF
  • 信息来源:豆瓣
  • ISBN:9787544745192
  • 出版时间:2014-8-1
  •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 标签: 意大利 外国文学 文学 随笔

文档说明:

  • 一、《植物的记忆与藏书乐》是作者【(意)翁贝托·艾柯】创作的原创小说作品!
  • 二、谁知我电子书免费提供TXT小说,TXT电子书下载。本站所有电子书资源均由网友提供的网盘,所有资源本站不负责保存,如果您认为本站的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将该链接删除。本站不负一切责任!

热门文化类电子书下载

  • 1 冬牧场 [下载]
  • 2 刘擎西方现代思 [下载]
  • 3 工作、消费主义 [下载]
  • 4 浅谈“两点论” [下载]
  • 5 翦商 [下载]
  • 6 秋园 [下载]
  • 7 透过地理看历史 [下载]
  • 8 我的九条命 [下载]
  • 9 苏联秘密警察 [下载]
  • 10 中国全景 旅游 [下载]
  • 11 五世达赖喇嘛传 [下载]
  • 12 草木虫鱼 中国 [下载]
  • 13 晚熟的人 [下载]
  • 14 西方那一块土 [下载]
  • 15 姑妄言 [下载]
  • 16 寻觅意义 [下载]
  • 17 世界花纹与图案 [下载]
  • 植物的记忆与藏书乐目录

    导读
    关于爱书
    植物的记忆
    关于爱书癖的思考
    一位收藏家的整理
    历史
    关于《林迪斯芳福音书》
    关于《豪华时祷书》
    关于岛屿志
    为什么是基歇尔?
    我的米尼和真实的米尼
    哈瑙1609年版奇事
    文学(科学)狂人
    其他及珍品书
    一个陌生人的杰作

    植物的记忆与藏书乐下载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加盐的雪碧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记下

    来自微博用户王小雅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由于不知道其他人犯了什么错误,文盲也不会知道自己拥有什么权利。

    来自微博用户s&v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看不看书的人的最大的差别是——不看书的人只活了一次,而看书的人则经历了好几次的生命。 看了30页看不下去了。。。。。

    来自微博用户Hofstede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图片1>analitici posteriori。。。艾柯老淫棍,亚里士多德吐血身亡 <图片2>monas hieroglyphica是什么梗?

    来自微博用户Hofstede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图片1><图片2>最后一行漏了个“人”,人皮装订。。

    来自微博用户Hofstede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图片1> 这些书名翻译乱七八糟,teatro d'imprese应该是纹章大观,后两个是著名纹章,论纹章,tariffa kircheriana是基歇尔数学表?Traité des chiffres是论密码,plutosofia是财神智慧吧。 或者干脆按照艾柯的意思翻成企业大观,著名企业,论企业,论数字,财商

    来自微博用户Hofstede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图片1><图片2>人名译法。。浑天仪,哪有皮制啊?如果是卢坎的手稿,那可不得了XD

    来自微博用户程事不说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岛屿被视为一处“非地”,一个无法到达的地方,偶然一次靠岸之后,一旦离开,就再也回不来了。因此,只有在岛屿上才能实现一种完美的文明,一种完美只能通过神话才能了解到的文明。</p>

    来自微博用户程事不说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书籍会变老。有些书籍衰老得很健康,其他的则不是。这取决于保存书籍的条件,当然也和制作书籍的材料有关。不管怎样,我们都知道,在十九世纪中叶的时候,出现了一个令人伤心的现象。制成书籍的纸张不再是由麻布制作,人们开始用木材制造纸张。……那些碎麻布制成的纸张能够保存好几个世纪……但是从十九世纪开始,据说书籍的平均寿命只有不到七十年的时间了……如今制作出来的袖珍书籍也就二三十年的寿命。 这个后果是极其悲惨的:书籍被制作出来的目的是为了作为时代的见证,记忆的集合,像手抄本或者建筑一样,它们要跟时间斗争好几个世纪,但是现在它们已经无法履行它们的使命了。</p>

    来自微博用户程事不说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而在今天,书籍就是我们的长者,尽管我们都知道它们也经常有错误,但是我们还是很严肃地对待它们。我们向它们索取更多的记忆,这些记忆仅凭我们短暂的一生是不可能累积起来的。……我们经历了好几次生命。</p>

    来自微博用户程事不说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一、自从亚当时代开始,人类就表现出两个弱点,一个是肉体上的,一个是精神上的;肉体方面,人迟早会死去;精神方面,他们面对着必会到来的死亡感到痛苦。由于无法补救肉体上的这一弱点,于是人类试着补足精神层面的缺陷,他们自问是否在死后还有另外一种生存方式,哲学、宗教以及各种形式的神话、神秘信仰对这一问题做出了答复。……我希望我的灵魂能够继续存在:但所有的人对此给出的答案都是:我们的灵魂取决于我们的记忆。…… </p>

    来自微博用户半疯子。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那些破坏、监察、禁止书籍的人让人感到恐惧:因为他们想要破坏或监察的是我们的记忆。当发觉书籍太多已经难以摧毁,植物的记忆的威胁持续蔓延的时候,他们就转而消灭动物记忆,即人类的思维和身体。开始的时候总是从书籍下手,但紧接着毒气室的大门就打开了。

    来自微博用户Ecthelion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这种选择性的记忆对于个体生存非常重要,同时在社会层面,对于个体在群体中生存也同样至关重要。</p>——换句话说,就是选择性遗忘无比重要对吧=v= <p>我们向它们索取更多的记忆,这些记忆仅凭我们短暂的一生是不可能积累起来的。跟那些不识字的人(或者是识字但从来不看书的人)相比,我们的财富就是,他们活了一次,而我们则经历了好几次生命,然而这种人生的单薄是我们无法体会的。</p> <p>当然,书籍可能会让我们记忆一些谎言,但是书籍也会让这些谎言自相矛盾,教会我们如何批判地理解书籍带给我们的信息。阅读也会教会我们不相信书籍。由于不知道其他人犯了什么错误,文盲也不会知道自己拥有什么权利。</p> <p>书籍是为生命买的保险,是为得到永生的一小笔预付款。与其说对于未来,倒不如说是对于过去。但是不可能马上拥有一切。我们并不知道在死亡之后,我们的个体是不是会保存关于我们经历的记忆。但是对于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我们会保存前人的经历所留下的记忆,而其他知道我们的人也会保存我们的记忆。</p> <p>图书馆不仅仅是保存你读过的书,从而保留你自己回忆的地方,它更是保存全世界所有记忆的地方,某一天,在你需要的时候,你也可以找到那些在你之前的人们的记忆。</p> <p>正如我们的历史学家总结的那样,他们灭绝的原因正是由于创造了哲学。</p>——喷

    来自微博用户陈思安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图片1><图片2><图片3>

    来自微博用户陈思安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图片1><图片2><图片6>

    来自微博用户小哉 THE FOOL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p>看完一本书之后就将其抛弃,就好像刚刚跟一个人发生了性关系就再也不想见到他一样。如果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那只是生理上的需要,而并不是爱。</p> 2333 #这些年我渣过的书#

    来自微博用户姜小瑁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植物的记忆》: P11:<p>跟那些不识字的人(或者是识字但从来不看书的人)相比,我们的财富就是,他们活了一次,而我们则经历了好几次生命,然而这种人生的单薄是我们无法体会的。</p> P13:<p>……植物记忆的普及拥有好似民主制度所带来的一切缺陷:在一个民主政体里面,为了允许所有的人讲话,必须给那些没头没脑的人,甚至是流氓混蛋讲话的机会。我们面对着一个教育人们如何进行选择的问题,这是理所当然,这也是因为如果不学会选择区分的话,面对书籍的时候,我们就有像富内斯面对自己的无穷无尽的感知力一样的危险:当所有的一切都有被记忆的价值时,那一切都没有了意义,需要忘却。</p> P20:<p>那些破坏、监察、禁止书籍的人让人感到恐惧:因为他们想要破坏或者监察的是我们的记忆。当发觉书籍太多已经难以摧毁,植物记忆的威胁持续蔓延的时候,他们就转而消灭“动物记忆”,即人类的思维和身体。开始的时候总是从书籍下手,但紧接着毒气室的大门就打开了。</p> 《关于爱书癖的思考》: P47:<p>……图书馆不仅仅是保存你读过的书,从而保留你自己回忆的地方,它更是保存全世界所有记忆的地方,某一天,在你需要的时候,你也可以找到那些在你之前的人们的记忆。</p>

    来自微博用户娜娜张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今天我坦白的说,我也爱那些蛀虫。当然,为了讨价还价,我会在那些卖我书的书商们面前表示出厌恶和轻蔑。但是我已经跟你们说过了,出于对一本好书的爱,要准备好不择手段。

    来自微博用户Seal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自然,爱书狂,尤其是那些收集现代图书的人经常会面对一个蠢人设计的陷阱,他走进家中,看到所有的这些书架,郑重其事地说道:“书真多啊!您全部都读过了吗?”日常的经验告诉我们,即使是那些智商相对较高的人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在我看来,面对这种蠢问题,有三种标准答案……

    来自微博用户Seal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人类用了几千年的时间来适应阅读。眼睛用来阅读,整个身体都进入状态。阅读也意味着找到一个正确的姿势,一个对脖子、脊椎、臀肌都有好处的方式。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基于人体工程学的理论来研究和调整书籍的形式,一本书的适当形式应该是能够很好地被捧在手中,能够被置于距离眼睛合适的位置。阅读跟我们的生理有很大的关系。

    来自微博用户Seal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现在的问题反而是过剩的问题(对于书籍本身来说也是如此)、选择的困难,以及没有辨别能力的危险。这是自然会出现的一个问题,植物记忆的普及拥有好似民主制度所带来的一切缺陷:在一个民主政体里面,为了允许所有的人讲话,必须给那些没头没脑的人,甚至是流氓混蛋讲话的几乎。

    来自微博用户Aisha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它们的发展都是来自于对于一本神圣之书的不断询问。这样,书籍便成了真理的标志,它保护发出疑问的人,并向他们揭示答案,为了结束一次争论,肯定一个主张,压倒对手,就可以说“这里写着呢”。

    来自微博用户漫游中国2012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读书日到了《(读书)十年》帶藏书票的作者扬之水签名本[鼓掌]和《植物的记忆与藏书乐》@水上书 @贩读者言

    来自微博用户Maryjanesue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读过《植物的记忆与藏书乐》 ★★★★ “演讲稿 + 作品/读书年鉴撰写的引言和在一起,从切近直观到模糊不定,博学到让人想哭。第一本全在地铁里看的书,让我对最近了解的大多project都失去了兴趣,那么..”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咖茶君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植物的记忆与藏书乐 这本书纸质版的设计非常棒!!非常棒!!

    来自微博用户AlloSophie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植物记忆与藏书乐》上榜,以及@laoshang1982 少儿版《物种起源》

    来自微博用户素隐者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博尔赫斯笔下博闻强识的富内斯和部落老人篝火旁的娓娓道来,我们称之为肉身的记忆;石洞壁上的楔形文字和哥特教堂矗立的尖顶,我们称之为矿石的记忆;然而散发出最浓郁的知识芬芳和铭刻下最隽永的历史选择的却是纸张书籍上的文字,我们把这种最美好的形态称作植物的记忆。#植物的记忆与藏书乐#

    来自微博用户陇南康县铜钱乡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植物的记忆与藏书乐 意大利作家翁贝托·艾柯著名小说,该小说尽谈藏书轶事,以渊博的知识对历史、美学、科学、音乐的一次奇妙地畅谈,关于书的所有奇妙你都能在这里找到。//@陇南康县发布: 转发微博

    来自微博用户BloodyFairy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喜欢的封面/书名及想看的有:天国之秋,一平方英寸的寂静,檀岛花事,虫子旁,看不见的森林,植物的记忆与藏书乐,大自然笔记,记忆的风景,群体性孤独,昨日之前的世界,舌尖上的历史,图说中国绘画史,小顾聊绘画,叶.M

    来自微博用户译林出版社的评论2016-10-10 10:16:13

    #周日书评#【黄夏:狂人与狂书——读《植物的记忆与藏书乐》】除了小说家外,我们被告知“保持在一个界限之内”,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为什么呢?因为这终究是一个无法宽容失败、投资必须立即见到回报的,并且美其名曰“理性”的时代。艾柯倾心狂人狂书,看似谐谑和顽皮,但也是有他的忧世与伤怀的。

    最新文化类电子书下载

    下载须知:本站所有电子书资源由网友提供,如有失效链接,请更换资源后再次下载;所有资源本站不负责保存。

    电子书下载txt免费下载 txt电子书免费下载全集全本完结 小说下载 txt 电子书 免费下载全本 谁知我电子书

    热门标签

    Copyright @ 2014-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谁知我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