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北京法源寺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北京法源寺》 ★★★ “一部不像小说的历史小说,全篇是用对话撑起来的,而这些对话都是在抒发作者对宗教、善恶、牺牲、政治等等的观念,所以这其实是个串起来的散杂文集”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座法源寺 半部中国史[鲜花] 北京法源寺建成于武则天元年.名“悯忠寺” 唐朝时期.安禄山 史思明先后在悯忠寺立佛塔纪念;宋辽时期.悯忠寺重建后成为皇帝举办法事的场所;宋辽元明时期.成为关押汉族官员场所;清代.雍正十二年再次重修并改名“法源寺” 乾隆四十三年法源寺再次整修 乾隆亲自御书“法海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文化惠西城#【法源寺“丁香诗会”为百姓搭建诗意舞台】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香雪海,社区百姓、文人墨客齐聚法源,吟诗抒情展风采。近日,由西城区文明办、西城区文化委、牛街街道办事处、北京法源寺主办,宣南文化研究会、西城区第二图书馆承办的“第十五届法源寺丁香诗会”在京城名刹法源寺隆重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李敖曾經的一本《北京法源寺》,讓本已淡出人們視線的法源寺,名聲大躁;殊不知,法源寺在此之前就已經名滿京城,只不過我們不知道而已。在過去,法源寺的丁香,崇效寺的牡丹,還有恭王府的海棠,並稱京畿三大花事。現在一年一度的法源寺丁香詩會,也正在如火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顺口一溜】往年花开早,今年花开了。年年法源寺,丁香花开好。(2016,04,08摄自北京法源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二十年前,赵朴初先生邀请日本里千家茶道的老师来中国佛学院教授正宗里千家茶道课,举办丁香茶会成为每年的一项传统。4月10日丁香茶会为大家点薄茶的是2013级学僧。中国佛学院常务副院长宗性大和尚出席了茶会。【2016年北京法源寺丁香茶会圆满举行】分享给你!2016年北京法源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2016/7/22 北京法源寺,有幸與慈禧大后奚美娟老師合影,非常榮幸[嘻嘻][嘻嘻],但是沒有親愛的光緖皇帝[笑cry][笑cry]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工作三周年。国家话剧院的《北京法源寺》,一兰拉面的深夜食堂,以及被某位同学长期吐槽永远学不好的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北京法源寺》,庙堂高耸,人间戏场。昨晚看完到现在只要想起剧幕画面就还是很心动,果然功力强的导演和演员,出手就不会低,太棒太值得回味的戏[鼓掌]@田沁鑫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北京法源寺: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冲着人艺的牌子去的 有点失望 idea并无新颖之处 台词无趣结构也松散 听起来像是一部为了完成政治工作而做的创作 两场戏导演编剧对佛法的解释让人挺有共鸣的 贾一平跟奚美娟阿姨念词好 大二恋爱中的犀牛后看的第二部大陆话剧感觉还是一般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第一次看历史题材的话剧#话剧北京法源寺#,李敖的原著我并未读过,按喜好,关于历史,男人的题材绝对不能引起我的兴趣,可这部剧的丰富竟激起我读原著的冲动~能从不同角度撞击不同思想激起观众共鸣已经说明它的成功,几个主演都很优秀,遗憾的是买票晚了坐得太远~愿我大中华渊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读过《北京法源寺》 ★★★★★ “大概就是两千年读的,十六年后重看话剧...”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北京法源寺# 本来约的妹子出差新加坡了~ 只好拐骗张老师出来看了,真的超赞[good] 我:谢谢张老师陪我看舞台剧~ 张老师:[好] 感谢你让我偶遇好剧~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活得最清楚的譚嗣同,活得最少年的梁啟超,活得最孤獨的康有為,活得最無助的光緒帝,活得最隱忍的慈禧奶奶,苦守藥廠的朝堂老臣,遍地熱鬧的黎民百姓,生生死死,世世代代,歲歲年年,怎度輪回?千古英雄夢一場,是非成敗轉頭空,舞台真美好啊。#话剧北京法源寺# 香港特别行政区·尖沙...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去看话剧《北京法源寺》,奚美娟老师那十足的台词功力,好听的声线,居然把我哄睡着了[黑线]我是想说,她说得真好听,好听到堪比马杀鸡一样酥服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还以为看了很久的《北京法源寺》看完了,四颗星咯,不枯燥,以法源寺为点发散开相关的人和事,跟《万历十五年》有点异曲同工之妙。印象最深刻的是谭嗣同慷慨舍生的片段很侠气,最后有关康有为是否为先知的一段论述也甚是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