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菊与刀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忽然无法直视菊与刀……(不,从刀的角度就更……)//@凌寒子VF-27:花间错哈哈哈哈哈哈//@谷大白话: 《菊豆》 //@所长别开枪是我:肿褶//@杨莹cherry:花间错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菊与刀//@犹大圣徒999: 花则累//@壮圆柴:花千骨。//@李铁根:信达雅!//@杨莹cherry:花间错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一个崇尚菊与刀的极端民族 总是能做出你意想不到的事情 战争时凶残到令人发指 和平年代又如此文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接上)这就使得“个体---个人---主体”三者,对日本文化而言均不缺乏。虽然至今,日本在三者关系上仍多少有些冲突(菊与刀),但却使日本能够顺利走入近现代语境。而中国的问题恰在于至今尚无法在文化内使“个人”充分浮现,这一缺陷让中国迟迟滞留于前现代。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 ——《菊与刀》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太符合大和民族菊与刀,喜爱绚烂之死亡之美的性格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也喜欢班得瑞,高中经常听~我也在看菊与刀,虽然在手机上还没看完呵呵~[挤眼][嘘]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平手政秀在织田信长菊与刀中只是简略说对织田信长失望,觉得自己有负所托,没有真正明白织田信长的才能。在桶狭间战记中,则是织田信长中了反间计,以为平手政秀中饱私囊,然后平手政秀切腹明志————感觉后者真实很多嘛。虽然这样织田信长就不是传记中那个算无遗策的人。不过当时我看书也觉得蛮奇怪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闲闲书#陶陶很喜欢袁腾飞讲二战,我试着分析却说不到位,周末借本《菊与刀》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100天阅读计划# 7/100,《菊与刀》35.85%—56.55%。对“名誉的情义”让日本人既克制又极端,既固执又善变,但这毕竟是一种精神负担,长久以往会让人抑郁。7-7打卡~@warfalcon @十点读书会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白天军训,晚上看“爱国”教育片,回寝室看了浪潮,想把菊与刀看了。手痒。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樱花、江户时代、幕府、榻榻米、寿司、和服、菊与刀再加一个穿着红色衣服打着遮阳伞的你,构成了一道厚重而又美丽的风景。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泼墨,倾茶,碎瓦,边关刺血攻伐。哪日金戈铁马,扬一路尘沙。沉睡,搁浅,倾轧,燎原的罂粟花。哪日鳞片尽拔,如落日的繁华。疮痍,苦痛,挣扎,菊与刀的践踏。哪日斩断趾爪,撕裂了伤疤。你断黑色长发,把唇边血轻擦。合掌誓,不会再跪下。愿我有生之年,得见吾王,君临天下。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菊与刀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因此和日本打交道,一是要小心警慎,二是没必要讲太多道理。不按规则出牌才可能赢牌!//【慰安妇一晚遭50人蹂躏终致残 】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用一周的时间看完《菊与刀》。让我感慨美国对于他国文化的研究如此之深,也许对于我国也是这样的。更加让我觉得我们的傲慢和自大,以及对祖国未来的失望。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决定发愤图强,把看了半年才看三分之一的书在七月底之前看完,《菊与刀》,了解小日本的心理,然后把他们的钱赚过来,如此心机婊[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