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日瓦戈医生的评论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在他们身上,政治上的倨傲已经压倒了一切活生生的人的特点。”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在别人心中存在的人,就是这个人的灵魂,这才是您本身,才是您的意识在一生当中赖以呼吸、营养以至陶醉的东西,这也就是您的灵魂、您的不朽和存在于别人身上的您的生命。 —— 《日瓦戈医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可最糟糕的是他至今仍热烈地爱她也许这不是爱情而是诚惶诚恐拜倒在她美貌和宽容前―时的感恩德?咳,你呀,这哪弄得清楚!连鬼都弄不清楚。 ——选自《日瓦戈医生》,那个时代宿命般无声的悲哀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今年读了几本书,一直没空写读后感,今天也很困,也写不了多少,大致的写一些,回首一下居然重点在小说上,基督山伯爵、日瓦戈医生、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兄弟、三体、东野圭吾、第七天,虽然是挤出来不少时间读书,想来对老婆也不是特别的公平,这类的书籍对我的影响其实不是特别 太仓·太仓万达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我们的生命彻底而通透,生活却在隐约里透出深不可测的迹象,混杂无数难以言说的琐碎与平凡,打磨生存的道理。道理纷纭间,正如《日瓦戈医生》那著名的对白-----“去那里做什么?”“只是生活。”更多的时候我们活着,只是为了给自己看看。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交揉掺杂又有别样味道。#20060307笔记记录#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微阅读# 【《当图书成为武器》】芬恩 北京大学出版社。因一本书而发展成重大事件者,20世纪有两起经常被人提起,一是巴别尔的《骑兵军》,一是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关于两本书的出版史和各方的政治博弈,后来都引出专门的考证著作。这一本则可能是关于“日瓦戈医生事件”的最详尽描述。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帕斯捷尔纳克56年完成日瓦戈医生,57年在西方出版,58年获诺贝尔奖,60年死于癌症。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目送,瓦尔登湖,圣经故事,苏菲的世界,日瓦戈医生,来回穿插,好穿越呀。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好多书都是这样的,印象深刻的是《日瓦戈医生》和那位法籍华人的诺奖作品,刚开始完全是名头太大,作为文艺青年没看过有点尴尬,结果看着看着不自觉就给作者跪了......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日瓦戈医生的主题曲,法国人作曲那个浪漫情怀啊:Main Title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这条白桦林小路,一定通向一个叫瓦雷金诺的小村庄,因为那是日瓦戈医生的家。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小说通过日瓦戈医生的个人经历,让我们亲眼目睹了俄罗斯革命的爆发以及它带给俄罗斯人民生活的影响。 正巧今天是中国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托里雅~你会弹奏巴里莱卡琴? 她能弹吗?她是一位艺术家! 艺术家?谁教你的? 没人教她 那么 这就是天赋《日瓦戈医生》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发表了博文《墨桅先生评《忘川之花》:人生的断句》《忘川之花》出了,还有个写好的“小六”在抽屉里搁着。长篇小说太耗人损人,有些人毕生写一部作品就够了,比如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鲁尔弗的《佩德罗·墨桅先生评《忘川之花》:人生的断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重逢有日(影片《日瓦戈医生》插曲)钢琴谱 - 环球钢琴网手机站 网页链接
来自微博用户2016-10-10 10:16:13
的评论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也是力冈的译本,精装,喜欢封面。